周清泉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發生的爆炸事件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社會各界都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幫助在天津港爆炸中受到傷害的家庭。8月13日,一個19歲的女孩在網絡上發布虛假微博,謊稱自己的父親在天津港爆炸中遇難,自己的母親也在一年前去世,現在生活特別困難,希望能得到網友的幫助。這條微博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人們紛紛慷慨解囊。在短時間內,女孩在網絡上就收獲了網友近10萬元的捐款。后來經警方偵查,女孩并沒有親人在爆炸中逝世,自己的母親也沒有去世,求助的微博完全是女孩虛構的。她發布這樣的微博只是想博得網友的同情,從而達到非法斂財的目的。女孩最終因犯詐騙罪被法院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網友的捐款也被紛紛退還。網絡募捐引起的社會問題引發了社會的熱議。
什么是網絡募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民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ヂ摼W快捷、便利的特點使得互聯網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社會活動,網絡募捐就是這種社會活動的一種。網絡募捐是指以互聯網為媒介,在網絡上發表求助信息來獲得他人幫助的行為。在現實中,不少人因為親友患病或者家庭遭受災害,家庭因貧困無法負擔這些開支而在網上發起募捐活動,通過網絡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來整合網絡資源,獲得一些無償的經濟支持或者援助。
長期以來,我國的募捐一般是由一些公益性組織通過電視、報紙等一些傳統媒體向社會公眾籌集所需物品。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募捐活動開始和網絡結合起來,捐贈也由傳統的慈善機構開始向多元化發展。網絡募捐通過公眾經常接觸的微博、微信、貼吧等平臺開展,捐贈的人通過在網絡上發出求助的信息并公布個人賬戶接受捐款,網民們通過這些信息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捐贈。
2015年10月,張家口市15個月大的男童跳跳被醫院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而跳跳家庭經濟情況不好,無力負擔巨額的醫藥費。跳跳的媽媽在微信朋友圈中發了一條求助微信后被快速轉發,很多人通過微信、銀行卡轉賬等方式為跳跳籌集了30多萬元的醫藥費。通過網絡募捐的方式,跳跳的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通過醫院的精心救治,跳跳現在病情已經穩定,社會力量參與到網絡募捐當中有效地彌補了社會救助方面的空缺。
網絡募捐通過網絡平臺發起,打破空間的局限性,募捐發起人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信息向社會發布。相較于傳統的募捐方式,網絡募捐更具有靈活性和時效性,是對傳統募捐的補充。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時關注需要救助對象的狀況和所捐贈資金的去向,增加了人們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積極性。這種募捐的方式有效彌補了社會救助范圍小、救助資金來源渠道狹窄等缺陷,使得非官方力量在參與社會救助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網絡募捐存在的問題
網絡募捐在給一些人帶來救助的同時,也會產生諸多的問題。首先是網絡募捐主體的資格問題。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規定:“互聯網公開募捐,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布募捐信息,個人在媒體發布求助信息的,媒體應該履行相應的責任。”民政部組織開展了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的遴選工作,13家募捐平臺獲得了官方認證。這就意味著沒有通過官方指定募捐平臺發布的募捐信息是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而且如果通過官方認證的平臺發布募捐信息,指定平臺的認知度能否支撐募捐信息的擴散,發布信息需要經過哪些程序,募捐信息是否能及時地進入到公眾的視野,這些都是需要明確的問題。
互聯網上的虛擬性和不確定性對募捐信息的真實性有著巨大的影響。募捐者如果不通過官方指定的募捐平臺發布信息,信息的真實性將得不到保證。幾張圖片再配上一點簡單的文字就可以構成一條救助信息,互聯網本身無法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核,加上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民的善良進行詐捐。除了天津港詐捐門事件,網絡上各種詐捐事件也是層出不窮。2015年10月,安徽一女子在喂養自家的狗時被咬傷,卻謊稱自己是救人時被野狗所咬,在網上收到捐款80余萬元。在某知名網站上,童某捏造事實騙得網友捐款15萬元。屢禁不止的網絡詐捐在消費著整個社會的誠信,騙捐者多數只受到道德上的譴責而非法律的規制。通過發布虛假信息騙捐的人應該受到何種追究,發布這些虛假信息的網站媒體又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這些問題會讓很多有捐款意向的人們產生遲疑,也使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們難以獲得募捐救助。
網絡募捐款的去向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在他人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通過網絡募捐到的資金往往不菲,但是這些資金的去向和用途存在不透明的地方。募捐資金的使用關系到捐款人的善意是否能實現,缺乏對募捐資金的必要監管也是網絡募捐飽受詬病的地方。接受網絡募捐的多是個人賬戶,受捐者不主動公布自己的賬戶明細及相關開支單據,募捐資金的用途根本無法監管。如果受捐者在解決困難后,依然剩余大量捐款,有的人會用剩余捐款改善自己的生活,有的人則將剩余捐款退還給捐贈的網友。剩余的捐款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損害捐贈者的利益,也會損耗社會的信任。
2015年12月,遼寧省的范世鵬在貼吧發布求助信,稱自己23個月大的女兒患上了神經母細胞瘤,自己只是工薪家庭難以承受巨額醫療費,請求社會的幫助。后來超過8000人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向范世鵬捐款150余萬元。2016年4月,范世鵬再次在貼吧發帖求助,網友質疑巨額醫藥費的用途,范世鵬卻無法提供詳細的花費賬單。后來網友翻出范世鵬妻子戴鉆戒及范世鵬往返乘坐頭等艙的信息,有網友遂向公安機關報案,范世鵬再也未能得到網友的任何捐助。人們的愛心透支不是無限的,濫用網絡募捐款會使得有意愿捐款的好心人產生遲疑。
如何規范網絡募捐
網絡募捐近些年的蓬勃發展,說明網絡募捐這種慈善形式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說明公益機構在慈善公益事業領域存在一定的缺失。作為慈善事業的重要補充,政府應該給予積極的引導,同時從法律、規章等多角度加強對網絡募捐的規范,使網絡募捐真正可以發揮其作用。
網絡募捐在法律的規范下才能發揮其重要作用?!洞壬品ā访鞔_規定,互聯網公開募捐,需要在國家指定的募捐平臺上發布,這就意味著獲得募捐平臺資格的13家機構責任重大。國家應該加強對募捐平臺的監管,規范募捐平臺的信息發布,完善募捐信息的發布程序,建立募捐平臺退出機制,對于審核不嚴、發布虛假募捐信息的平臺嚴格追究其責任?!洞壬品ā吠瑫r也對個人網絡募捐做出了彈性規定,個人可以在媒體上發布求助信息,發布信息的媒體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慈善法》的這種規定過于模糊,微信朋友圈和網絡論壇是否屬于媒體?個人是否有權利在微信朋友圈或者論壇上發布募捐信息值得進一步商榷。國家應該在立法上明確其他形式網絡募捐的合法地位,完善網絡募捐的相關立法,使得網絡募捐更加有序、有效。
規范網絡募捐行為不僅需要法律的保駕護航,更需要信息發布者主動遵守法律,保證其發布信息的真實性。網捐詐騙行為不僅會使捐獻愛心者寒心,更會堵塞網絡募捐這條重要的愛心渠道。一些募捐者編造募捐信息或者將自己的困難擴大化,其本質上是想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輕松獲得一些利益。但是編造募捐信息獲得捐款,很可能面臨的是牢獄之災,最終雞飛蛋打,人財兩空。信息發布者要嚴格遵守法律規定,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不要試圖用這種非法手段來騙取人們的信任。募捐人應該將募捐信息的相關材料及時公示,對自己提供的募捐材料承擔責任。在募捐信息發布中不夸大困難,維護正常的網絡募捐秩序,不忘網絡募捐的初衷,讓弱勢群體能夠得到社會的愛心捐助,更好地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要使網絡募捐能夠發揮其作用,還要加強對網絡募捐的監督。在監督方式上可以采取社會監督和機構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在募捐平臺上發起募捐信息時,平臺應該對募捐內容進行實質性審查,確定信息的真實性,并對募捐信息進行備案,平臺應該對發布的虛假信息承擔相應的責任。監管機構應對募捐財物募集、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管,對未按照募捐目的使用募捐款的,監管機構應當作出相應的處理。募捐者應該就募捐款自覺接受社會的監督,及時公布募捐款的開支明細并提供相關單據,充分利用網絡第三方支付平臺生成詳細記錄,保持募捐款的動態公開。對于多余的捐款,募捐者應該將捐款妥善處理,將捐款歸還或將捐款匯入監管機構指定的賬戶中,使得這些愛心捐款真正做到物盡其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網絡募捐也成了社會慈善的一項重要內容。網絡募捐在讓很多人受到幫助的同時,也屢屢出現問題。如何利用網絡募捐的便捷性、互動性去匯集更多的愛心,不僅考驗著施政者的智慧,更是整個社會關注的問題。通過法律的完善、制度的健全和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讓網絡募捐走出信任危機,使其更加有效、有序,讓受助對象感受到整個社會的關懷。
編輯: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