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連兵
把夢想寄回故鄉
何連兵
時間過得很快,這是大學里的唯一感覺。記得踏上火車的時候是在九月,今已是立冬。但是父母的叮囑還記在心中“在大學里要好好學,一定要吃飽。”轉身離開時我已是熱淚盈眶。
我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在現在看來這是個人口眾多的家庭,因為家里孩子多,在加上父母都不識字,所以我小時候的印象就只有酸菜,玉米飯,常常是覺得很想吃東西。但是父母有一個簡單樸素的思想,窮人家的孩子不讀書是很難有出頭之日的,因此我們并沒有因為窮而輟學。
我從小學高中都是在一個鎮里完成的。在貴州,教育是不受重視的,我所在的高中一共兩個班,文科班與理科班,每年高考都很難出一個大學生,這個高中完全是用來換取畢業證的,如果在某一年能夠考上一個大學生,那么這就是奇跡,當然我沒有創造奇跡,第一年我還是成功繼承了高考失敗的傳統,我想這是我人生中最恐怖的日子。高考失敗后一個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里,該何去何從,去打工還是繼續沒有希望的讀書生活?
這年的七月份我來到市里找了一份工作,雖然工資才一千多,但是包吃包住,這對一個從未到過市里,從未見過這么多錢的小伙子是多么有誘惑力呀!但是打工生活沒這么美好,面對客人的無理刁難和老板的責罵,我時常都想哭,可是想著年邁的父母和自己的無路可走,我還是一直在堅持著。七月過半,很多市里的高中又在招收高三補習生,這讓我沉寂下來的心又開始躁動起來,我去了看了好幾個學校,最終選了一個三流高中,雖然學校不太好,但是每年還是有百分之二十的上線率,最好的一點是學費只要2500塊,這恰好是我兩個月的工資。我把情況告訴老師后,學校同意我9月才去學校上學。
一年的補習生活雖然苦,但是我擠進了學校的百分之二十,成功的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我選擇了貸款,并且去趁著漫長的放假時間去找了一份工作,這解決了我的學費和生活問題。
九月要到大學報道的時候爸爸提出來要送我,但是這的浪費好一筆錢,我說沒什么,我能行,其實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挑戰,從家來到學校一共要轉四次車,已經是橫貫了大半個中國,臨走時父母千叮嚀,萬囑咐我注意安全,媽媽在我快上車時塞給我一把錢,在車上我看著這些平整,但有些舊的錢,我已啞然無聲。想哭卻又哭不出來。我知道這一定是媽媽攢了很久的錢,這些錢我一直沒用,每當我拿出這些錢,就像看到了媽媽愛憐的目光。我坐這車一路向北再向北,經過了三天終于到了學校,看著學校,我只剩下激動。
唐山的月亮是寒意濃濃的,而家鄉貴州的月亮卻是暖暖的。
想念家鄉這是每一個漂泊在外的異鄉人都會有的,我也一樣。過年的時候我沒有回家,而是去了北京打工,這使我想念家鄉的情緒更加濃重。爸爸媽媽其實很想我回家,媽媽問我為什么不回家,我總是回答說回家來回要六天,很麻煩,還不安全。可是我心里還是有一筆賬,如果回家我不僅要花費更多的錢,這會讓父母的壓力更大,然而去北京打工卻不同,雖然會有一些思念,但是我的生活費卻解決了。想著在家里的父母我時常會責備自己,一個年都不能陪父母過,這是不孝啊。今年過年的時候只有父母兩人,而就在前一年還是六個人。就在春節的時候媽媽打電話來對我說:“你爸爸爆竹都不敢放了。”我說:“爸爸以前是敢放的。”《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長久以來我是沒有自強的概念的,生活了這么多年,我只記得出現我生命中的好人和愛我的父母。
前些天收到了父母來的電話,爸爸在做工時被石頭砸倒了腳,以后就更難找活更了,媽媽在鎮上找到了一份環衛工的工作,有每月八百的工資,雖然累點,但還是有希望的。我勸爸爸一定要把腳治好,再考慮找工作,然后又對媽媽說,有工作就有了希望,環衛工也是很好的工作;一定要照顧好爸爸。電話打了近一小時,終于還是掛斷了。扭過頭又是父母好好學習的叮囑在耳邊響起。
上大學的第一天老師就提出來這樣兩個問題:“你們為什么上大學?你的夢想是什么?”我一直都是這個答案,那就是讓父母生活的好一點,讓他們不再受苦。這就是我之所以上大學的原因,這就是我簡單的夢想。如果今天晚上有月亮的話,那么就借著這月光把我這小小的夢想寄回去吧,煩請寄到我父母身旁,讓他們知道好的生活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