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蘇錦安
南通:對食品安全犯罪“零容忍”
文、圖/蘇錦安

南通警方正在查處有害食品添加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專業領域犯罪日益猖獗,公安機關防范和打擊食品、藥品、環境安全犯罪活動的壓力進一步增大,尤其是在打擊食品安全領域犯罪上。“只有‘以專制專’,才能真正護衛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南通市公安局副局長陳兵告訴記者,在此背景下,2015年6月,南通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專門增掛食品藥品和環境犯罪偵查支隊。
“這是一支專門打擊‘食藥環’犯罪的隊伍,為廣大市民把好食品、藥品、環境安全的最后一道關卡。”陳兵介紹說,南通的這支“食藥環警察”隊伍是正科級編制。主要有以下四個職能。
——直接組織偵辦上級交辦、行政部門移送以及社會反映強烈的食品藥品和環境案件。
——指導、協調全市食品藥品和環境犯罪案件偵辦工作。
——會同相關行政執法部門聯合開展區域性食品藥品和環境安全整治活動。
——全面掌握全市食品藥品和環境犯罪動態,主動分析、研究犯罪活動規律并制定打防對策。
自“食藥環犯罪偵查支隊”成立以來,南通警方專門開展了打擊食品、藥品和環境污染犯罪的“利劍行動”和“斷鏈行動”。同時加強與食藥監管、農業、環保、鹽務等行政執法部門的溝通聯系,建立健全線索流轉制度,及時獲取相關犯罪線索。
2015年底,南通市如東縣公安局接到線索稱,當地岔河鎮陳某華、陳某國父子大肆收購病死豬肉,并進行加工銷售。偵查民警發現,2015年以來,陳某華、陳某國在位于如東縣岔河鎮古壩街南側門面房中收購病死豬并私自屠宰。陳某國將病死豬肉以每50斤一餅放置于自家冷庫冷藏,由陳某華將病死豬肉送至刁某泉等豬肉攤販處進行銷售。部分病死豬肉甚至被當地某食品廠用于生產香腸。而當地一些生豬養殖戶在明知陳某華、陳某國父子私自屠宰并銷售病死豬供他人食用的情況下,仍將病死豬銷售給陳某國。
經過一個多月的縝密偵查,今年1月20日,如東警方組織精干警力進行抓捕,共抓獲八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摧毀這一涉及如東、海安等地的跨區域屠宰、販賣、銷售病死豬的犯罪團伙,搗毀屠宰黑窩點兩個、加工窩點一個,當場查獲病死豬肉三噸。
對食品安全犯罪“零容忍”使得打擊此類犯罪工作有了明顯進展和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南通全市公安機關立案偵辦食藥環刑事案件2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00余人,其中破獲公安部掛牌督辦案件六起,發起全國集群戰役一次,核查省內外相關犯罪線索600余條。涉及食品安全領域的刑事案件為45起,涉案總金額達5000余萬元。
6月17日,南通市公安機關開展了“尚德守法 共享共治食品安全”為主題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其間,民警向過往群眾介紹近期發生的食品安全領域犯罪情況,發放食品安全知識手冊,宣講有關法律法規,并對老百姓關心的一些食品安全問題進行現場解答。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南通警方公布的今年以來破獲的一起起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案件。

民警在“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中為孩子們講解有害食品知識
今年4月,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一長期在南通主城區銷售注水牛肉的犯罪團伙。經初步調查,確認該犯罪團伙在崇川區某菜市場東側租賃了四間民房作為宰殺場所,在屠宰過程中,設法向牛的靜脈注入自來水。
根據前期偵查掌握的情況,4月25日,南通警方聯合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對該窩點進行查處。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八名,并查獲已宰殺注水完成的三頭牛。隨后,該犯罪團伙另外四名成員也被抓獲歸案。
經查,該犯罪團伙每天宰殺生牛三四頭,每頭牛注水約50公斤,銷往南通市區多家菜市場,日均銷量達1000公斤,涉案金額逾千萬元。
“難怪我有時買了牛肉,回家下鍋一煮,感覺分量不足了。”南通市民陸大媽恍然大悟。
“注了水的牛肉里面有大量的水分,用手用力按壓后會有血水流出,沒有黏黏的感覺。”民警現場給陸大媽支招。
“盡管在打擊犯罪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食品犯罪的基本態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陳兵說,目前南通食品安全領域犯罪仍然存在,尤其是病死豬、注水肉、保健品非法添加案件較為突出。“這也是我們首次對外公布食品安全犯罪領域的典型案例,主要是為了提醒廣大市民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公安機關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專門力量的成立在得到當地黨委政府肯定和市民贊譽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現實問題。
今年5月,南通市開發區公安分局偵辦了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兩名犯罪嫌疑人在五香牛肉加工、銷售過程中違法摻入了罌粟殼。負責偵辦此案的是該局治安大隊的民警袁淳。“案件并不復雜,但檢驗鑒定卻是個難題。”袁淳說,由于此類案件辦案經驗不足,走了不少彎路。盡管南通有多家食品檢測機構,但檢驗鑒定的能力不足,而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大都集中在大城市,不僅給辦案帶來極大不便,而且周期長、價格昂貴。在一番咨詢后,當天,袁淳和同事只得趕到南京,將樣本送到江蘇省理化測試中心進行鑒定。
“盡管增掛了食品藥品和環境犯罪偵查支隊的牌子,但目前缺乏辦理案件的專業人才,市、縣兩級組織仍不完善。”陳兵坦言,偵辦此類案件需要強有力的專業技術支撐,抽樣取證、檢驗檢測專業化程度高、難度大,中小城市缺少有資質的檢測機構。而且專業隊伍建設剛剛起步,現在依舊與治安部門合署辦公。部分縣級公安機關缺乏專門的打擊隊伍,食品安全案件的前期偵查仍然由治安行動隊負責。
這一現象產生的影響則直接反映在了平時工作當中。
由于專業力量的不足,民警對食品安全領域犯罪缺乏敏感度,案件線索來源單一,一些到手的線索不知道如何去處理,偵辦案件周期長,導致沒有徹底摧毀犯罪團伙、上線源頭、主犯窩點和犯罪網絡的全鏈條。甚至部分案件的定性、法律適用上還會存在意見分歧。例如去年年初,民警發現當地多家農戶墻上張貼了收購死羊的廣告。在初查了幾個月后,并沒有掌握到這些收購的死羊流向外地、流向餐桌的證據,無法立案查處。
“我們將采取‘內外兼修’的方式來破除問題障礙。”陳兵告訴記者,針對實際情況,他們將通過緊抓隊伍建設、夯實基礎工作、強化聯動機制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推動食品藥品和環境犯罪偵查支隊的實體化運作,通過集中培訓、以案代訓等方式提高民警的辦案能力,擺脫“本領恐慌”,增強專業打擊“食藥環”犯罪的戰斗力。
——以食品生產、銷售、運輸等環節為重點,開展摸底排查,全面掌握轄區內食品領域單位基本信息,建立健全檔案登記制度。加強安全監管,設立“警企聯系點”,加大警企信息共享力度。
——主動開展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協作配合,建立食品快速檢驗通道,健全公安與行政部門聯合執法和案件移送機制,實現行政執法和刑事執法的無縫對接。加強與檢法機關的溝通,縮短辦案周期,提高辦案質量。
“注重常態打擊,既破大案也不放過小案。”陳兵說,他們將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領域犯罪活動的“零容忍”、深化專業打擊,從而真正達到及時依法懲治食品安全領域犯罪,保護廣大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