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袁禮碧 程東亮 陳燕
兩封感謝信
文、圖/袁禮碧 程東亮 陳燕

遍尋線索的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民警馮華
2016年3月23日,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收到了一封由湖北省谷城縣寄來的信。這是一封感謝信,寄信人陽有明在信中對分局民警致以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謝意。他說:“當我看到哥哥的瞬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已經失散了11年!沒有重慶公安的努力,我有生之年根本不可能與兄弟團聚……”
4月15日,重慶市公安局黨委也收到了一封來自重慶市北碚區天臺寺的感謝信。住持釋普覺在信中代表天臺寺全體僧眾以及寺廟兩年前收養的失憶男子感謝民警,且贊揚了民警堅持不懈找尋失憶男子家人的精神:“重慶民警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誓言!”
這兩封感謝信中所提到的北碚民警,此前給予了失憶男子怎樣的幫助?事情得從11年前重慶市江津區群眾蘇武珍收留的一名外地男子說起。
2005年的一天,蘇武珍在路上遇見了一個流落街頭的男子。這個男子大約30歲出頭,說話含含糊糊,還夾帶外地口音,也說不出自己姓甚名誰、家住哪里。見其可憐,蘇武珍便將其收留。
一晃八年過去。2013年底,蘇武珍要舉家遷往廣東,無法再繼續照顧男子。獲知此事的北碚區天臺寺住持釋普覺心生憐憫,便把男子接到了寺中。
2014年1月,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民警馮華像往常一樣去天臺寺進行日常走訪工作,釋普覺就將此事告訴了他,希望公安機關可以為該男子找尋家人。獲悉此事,馮華立即向分局領導做了匯報,并開始著手調查該男子的詳細情況。
“我剛開始接觸這名男子時,他總是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起初,馮華面對默不吭聲的男子,有些無計可施。“他不說話,我就無法獲取有價值的線索。我去問釋普覺住持,他說,蘇武珍之前提到該男子應該姓楊(同音),至于叫楊什么,究竟是哪個‘楊’,就不知道了。”隨后,馮華采集了這名男子的血樣,提取了DNA。遺憾的是,經比對后也未發現任何線索。
此后,馮華多次到天臺寺找男子聊天,試圖走進他的生活,以引導他向自己敞開心扉。
2016年春節,馮華再次來到天臺寺。這一次,男子終于開始向馮華聊起自己的一些點滴往事。
原來,十年前,他在重慶打工,靠撿垃圾為生。有一次,在鐵路邊撿東西時不小心被火車撞了,導致失憶。
他說自己叫楊友發(同音),是湖北省當鋪村人,父母均已去世,家里有一個姐姐,叫楊友芳(同音),有一個兄弟叫楊友明(同音)。“我……還記得村隊長叫……叫沈大平(同音)……還有一個會計叫……沈……沈大新(同音)!”令馮華欣慰的是,這個男子雖然口頭表達并不利落,但還是斷斷續續說出了包括自己在內的五個人名。
“跟他接觸了一年多,這是他說話最多的一次,也是第一次跟我說起有關他自己身份的信息。”馮華立即根據這些線索展開了調查。
首先,他鎖定了當鋪村這條關鍵線索。然而,馮華并沒有查到“當鋪村”,再一搜索網絡,原來,以前的當鋪村現已被合并進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盛康鎮。但再調查有關盛康鎮的信息,也無楊友發此人。
隨后,馮華將線索焦點轉移到“姐姐楊友芳”和“兄弟楊友明”二人身上。經查詢,湖北省谷城縣有多個叫楊友明的人,楊友芳則是唯一,系谷城縣城關鎮龔家河村人。
為什么楊友芳是在谷城縣城關鎮而非盛康鎮呢?馮華認為很可能是她因出嫁而把戶籍遷到了城關鎮。但很快,經調查,這個楊友芳并沒有一個叫楊友發的兄弟!
“楊友發(同音)提供的線索看似不少,但里面混入了不少錯誤信息,我們必須逐條篩查。”至此,對楊友發的調查一度陷入僵局,但馮華并沒有放棄,而是把調查方向轉到了另外兩個人的身上——村隊長沈大平(同音)和會計沈大新(同音)。

密密麻麻被馮華記錄下的相關信息
經調查,馮華發現谷城縣有多名叫沈大新的人,但沈大平只有一人。他索性將焦點對準了沈大平。然而調查結果顯示,沈大平戶籍所在地為谷城縣盛康鎮賈廟村,但除了這相關的戶籍信息外,也再無其他了。
就在所有線索都將斷掉時,馮華通過“關聯同戶人員”查詢到沈大平的女婿閔祖國的聯系電話。他立即致電閔祖國。
電話里,閔祖國稱自己是上門女婿,非賈廟村人,加上自己長期在外打工,對賈廟村的情況并不熟悉。但閔祖國向馮華證實,岳父沈大平確實當過隊長,但現在已經去世了,只是戶籍信息一直沒注銷而已。
令馮華欣喜的是,閔祖國還證實了賈廟村確實有過一名會計叫沈大新,并提供了沈大新的電話。喜出望外的馮華立即撥通了這個號。然而,沈大新因年事已高,根本記不清過去的事了……
調查線索再次中斷。
馮華思來想去,決定還是要將調查重點折回原點。原因很簡單,根據閔祖國說明的情況與楊友發所說的信息是基本吻合的,馮華推測,失憶男子楊友發極有可能就是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盛康鎮賈廟村人。而鑒于此前“盛康鎮并無楊友發”的調查結果,他決定這一次要篩查與“楊友發”讀音相近的人員!經過一個月的細致排查,馮華查到賈廟村二組有一名叫“陽有發”的人。通過比對照片,發現楊友發跟照片中的陽有發確實非常像。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系統卻顯示“陽有發已死亡”,其戶籍信息已被注銷。
陽有發有沒有兄弟呢?
再次篩查后,真的查到賈廟村二組有一名叫“陽有明”的男子。
幾經周折,馮華終于聯系上了陽有明,并讓他確認了失憶男子楊友發的照片。
功夫不負有心人,陽有明捏著照片,激動地說:“沒錯!沒錯!他……他就是我走失多年的哥哥陽有發!”
陽有明告訴馮華,哥哥從小就智力有點兒問題。當年是他帶著哥哥還有村里同鄉一起來重慶打工的,但剛下火車,就跟哥哥失散了。他們找了很久,但一直沒找到。后來幾年,他也來重慶找過,仍然沒有哥哥的音訊。因為多年聯系不上,他以為哥哥已不在人世,這才注銷了他的戶籍信息。
2016年3月10日,陽有明從湖北老家來到北碚,在天臺寺見到哥哥陽有發的瞬間,泣不成聲。
第二天臨走,寡言的陽有發主動拉起馮華的手,“傻傻”地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