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譚立獨
職工拒絕賠償企業損失,企業能否扣押其檔案?
文_譚立獨
案例回放:
邵某1999年進入某化工公司工作。2005年11月,雙方簽訂了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約定邵某從事肥料工作。自2007年4月起,邵某利用工作之便,多次偷運公司的肥料往外倒賣,給公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萬余元。
2008年3月,某化工公司以邵某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為由,以黑板報形式通知邵某解除勞動合同,要求邵某在2天內賠償公司損失2萬余元,隨后停發了邵某的工資。
邵某要求公司辦理其個人檔案轉移手續,公司以邵某未清償公司損失為由拒絕辦理,雙方發生爭執。
公司稱,未為邵某辦理檔案轉移,是因為邵某所欠公司債務2萬余元尚未履行,在邵某未先履行債務的情形下,公司有權行使先履行抗辯權,拒絕為其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律師評析:
本案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勞動者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在先,且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在勞動者未履行賠償義務的情況下,用人單位能否以勞動者未先履行賠付義務為由,拒絕轉移檔案?二是如果企業拒絕轉移檔案給勞動者造成了損失,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合同法》第50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15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勞動合同法》第84條還規定,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進行處罰。
由此可見,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解除后應當將職工檔案移交勞動者所在工作單位或者勞動者戶籍所在地的檔案管理中心或勞動人事部門,這是用人單位必須承擔的后合同義務。
某化工公司認為,職工在職期間對公司造成了損失尚未賠償,如果公司為其辦理了檔案轉移手續,則公司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公司的這種作法也是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是行使先履行抗辯權。某化工公司的這種主張能否成立呢?
行使先履行抗辯權,必須建立在同一雙務合同互負債務而產生的對待給付的基礎之上,如果雙方當事人的債務不是基于同一雙務合同而發生,即使在事實上有密切關系,也不得主張先履行抗辯權。公司要求邵某賠償公司的損失是基于邵某的行為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形成了債權債務關系;而邵某請求公司為其辦理檔案轉移手續,既是邵某行使物權請求權,同時也是公司的法定義務,必須履行。
為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和為勞動者辦理檔案轉移手續都是用人單位不可推卸的法定義務,如果對這一義務的違反造成了勞動者損失,勞動者的損失和用人單位拒絕轉移檔案的行為有因果關系,理所當然應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
因此,如果勞動者因為拒絕承擔違約責任或賠償企業的損失,用人單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通過合理的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扣押勞動者個人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