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忠勇
對“呆腐敗”也要零容忍
文/李忠勇

李忠勇
河北省井陘縣人,原任縣公安局副局長、紀檢書記等職,一級警督。在工作之余,堅持46年業余寫稿不間斷,尤其在公安戰線上更是寫出了許多稿件,共在全國上百家新聞媒體和刊物發表作品上萬篇(次),并先后編著出版《中外偉人名言集》《新聞寫作技巧暨作品集》《金盾之歌》和《陘山亮劍》等書籍,曾多次立功受獎。
據媒體報道,2015年12月5日13時,在平汝高速公路株洲醴陵段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造成兩人死亡、兩人重傷。事故認定,除駕駛人劉某云駕駛機動車超速行駛及未按操作規范安全駕駛等原因外,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未及時消除路面積水,沒有保持路面良好的通行狀況,也是另一個原因。此事故發生前,高速交警曾多次就平汝高速公路安全隱患路段出具整改意見,但高速公路經營管理部門卻一直置若罔聞,甚至宣稱交警的整改通知沒有“權威”。這是一起因行政不作為引發的悲劇,實在令人痛心和憤慨。
如果把國家比作一臺機器,那么分設的各個部門就是這臺機器上的零部件和螺絲釘,擰在哪里就要在哪里發揮作用,“守土有責”“在其位,謀其政”“干啥吆喝啥”,這些都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有些管理部門官員卻“三不”(不能為、不想為、不敢為)、“三懶”(懶于干事、懶察民情、懶解民憂)現象嚴重,并將這些不作為行為視為“為官之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守著自己的官位,捧著自己的鐵飯碗,結果使行政效率呆滯不前。此問題在一些公安機關也同樣存在,表現為“推拖卡”“等靠要”“庸懶散”。如有的窗口單位把便民利民掛在嘴上,實際行動中卻不為民著想,讓群眾感到辦事難,“蓋章跑斷腿、辦事磨破嘴”;有的領導干部思想因循守舊,缺乏開拓創新的活力;有的民警精神懈怠、甘于平庸,習慣當太平官、做老好人,缺乏責任擔當,不敢較真碰硬等。庸官懶政,就是“尸位素餐”,占據其位,不盡其責,對改革與發展危害巨大,自然是不容輕視的腐敗行為。
懶政、怠政、庸政等“為官不為”的問題,是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官員的大敵,廣為群眾所詬病。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曾將此種行為稱為“呆腐敗”,進行了激烈抨擊。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面臨種種復雜的問題與矛盾,改革進入深水區也面臨著種種考驗,迫切需要各級各部門官員能夠果斷作為,以實干出成果。如果不能有效遏制這種不作為的“呆腐敗”現象,問題就會越積越多,矛盾就會越變越大,就會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讓政府失去公信力,給社會制造出更多危機。因此,在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中,不只要打“老虎”,拍“蒼蠅”,同時也要對“呆腐敗”零容忍,向“呆腐敗”亮劍,清掃“庸官”,鏟除“懶政”,嚴肅整治干部作風問題。
首先,思想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思想認識的先導,就不會有行動的跟進。廣大黨員干部和公安民警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加強作風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實現新跨越的重要保障,是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機關的迫切需要。在新形勢、新要求、新常態下,我們要徹底摒棄“呆腐敗”,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調整好精神狀態,才能更好地提升工作效能,促進各項工作的大升級。
其次,要緊密聯系實際,切實整治“呆腐敗”問題。今年春節過后,河北省在全省全面開展干部作風整頓,向“為官不為”亮劍。每個單位,每個黨員干部、公安民警,都要針對“三不”“三懶”“推拖卡”“等靠要”等問題對照檢查,一個一個梳理,剖析原因,對癥下藥。在整頓中,要把自己擺進去,敢于動真的、來硬的。通過整頓,要真正做到思想有震動、利益受觸動、工作見行動。
最后,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對作風建設常抓不懈。不論反哪一種腐敗行為,都會面臨著一場復雜的利益博弈。反“呆腐敗”不僅要具有政治高度,而且需要巨大的行政力度和民意支撐,更需要用嚴格的制度保障。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是搞一兩次整頓就萬事大吉的,必須建立健全教育、檢查、督導、監督、獎懲等長效機制,進行約束和問責,并經常抓、反復抓,落到實處,切實讓“三不”“三懶”的干部有壓力、挨板子、丟帽子,讓“善作為、主動為、敢作為”的干部有動力、有獎勵、有平臺,進而激活干部隊伍中蘊藏的巨大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