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伏佩宣 張秋燕 插圖/瀏泓
警察替代性心理創傷干預指南
文/伏佩宣 張秋燕 插圖/瀏泓

替代性心理創傷通常是指警察等危機工作者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中,由于職業的緣故經常處于某種危險、殘酷的應激狀態之中,頻繁接觸受害者而心生同情,并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失衡。警察處在突發事件的第一線,不僅要親眼目睹大量血淋淋的場面,而且還要長時間、超負荷地投身于救援工作。如果心理撞擊和負面影響造成的不良情緒長時間得不到傾訴和關心,替代性心理創傷自然就會產生。替代性心理創傷會對警察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并將會導致警察價值理念、世界觀、人生信仰、人際關系、容忍度、控制感等多方面的改變。這種影響會持續累積并永久性存在。實踐中,警察部門往往忽視此類現象對警察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久而久之,極易使警察產生緊張、焦慮、抵觸、恐怖等負面情緒。
就警察而言,以下三類災害事故最易導致其替代性心理創傷:一是執法人員在執行公務時受傷或遭受暴力襲擊;二是人員傷亡慘重的重大災害及惡性事故;三是社會公共秩序的混亂。通常情況下,這類傷害事故都是人為的,并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非偶然發生的自然災害。
警察心理學專家Isaac Van和Ted Burke博士通過研究發現,警察在處理兒童被害事故中很難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大多數警察都已經為人父母,他們一致認為孩子是無辜的且十分需要保護,因此他們在處置此類犯罪案件的過程中往往會感同身受,心生憐憫,進而引發一系列的身心健康問題。如:失眠、情緒低落、體重急劇增加、性冷淡、工作懈怠、婚姻關系破裂等。此外,還有研究者發現,相比于處理常規犯罪的警務人員,經常接觸性侵害者的警察更易遭受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該應激障礙多伴隨災難事件而發生,持續時間較短,具體表現為焦慮、恐懼、憂郁、悲痛、憤怒等情緒反應;心慌、氣喘、肌肉抽搐、疲乏、頭暈、頭痛、失眠等心理反應;感知覺異常、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與理解困難、對工作和生活失去興趣等認知障礙;并出現下意識動作、坐立不安、舉止僵硬、拒食或暴飲暴食、酗酒、攻擊、強迫等異常行為,嚴重的甚至出現精神崩潰、自殺或自傷等。
由此可見,替代性心理創傷會對警察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合理控制。
為保障警察的心理健康,警察部門應在充分了解警察替代性心理創傷的產生極其行為表現的基礎上,提出減輕警務人員(特別是長期接觸被害兒童的警務執法人員)替代性心理創傷的有效措施,以確保警察始終保持一種合理的情感邊界,免受外界情緒感染。具體包括:尋求同社會組織的合作、對應聘警察進行心理評估、培養良好的組織認同感、注重經驗分享、合理安排工作量、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進行心理干預、開展替代性創傷工具包計劃等。
尋求同社會組織的合作。社會公共組織不僅可以為受害者提供相應的物質支持,還可減輕警察的工作量。在危機事件發生之時,警察部門應積極尋求同強奸危機中心、家庭暴力庇護所、兒童服務中心、社區心理健康中心等社會公共服務組織的合作,并取得其援助和支持,以減輕警察的工作壓力,防止警察替代性心理創傷的產生。
對應聘警察進行心理評估。警察職業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須具備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警察部門在招收新警時應在兼顧自愿原則的前提下,將心理承受能力作為一個基本的考核因素。為使候選人對自己將來所從事的工作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警察部門有義務向其告知警察職業的現實情況,并對應聘者的工作動機和從警意愿做出評估。對心理調適能力嚴重不足和有心理障礙的人原則上不得錄用。
培養良好的組織認同感。警察部門應注重培養警察養成良好的組織認同感,要讓他們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充分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職責。與此同時,警察部門還應糾其在執行勤務時的錯誤觀念,諸如某類案件只是簡單的兒童色情的錯誤認知將會被此類事件是重大涉警案件的觀念所取代。總之,良好的組織認知更有利于警察在危機事件中免受心理失衡的困擾,警察會更多地從心理上接受事實,不斷調節自己的心理,完善工作方法,追求更加優異的工作效果。
注重經驗分享。警察部門應積極邀請執行過高度危險任務的警察作自愿維護報告。該報告會議將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參加會議的人員僅限于負有安全維護義務的警察,心理健康專家將不會被允許參加此類會議,對會議信息的報道需取得警方的授權。在報告會議中,警官會圍繞災害事故中自身的心理調適與全體警察分享經驗。其分享經驗將會被心理健康專家廣泛運用于開展警察心理問題、心理創傷、替代性心理創傷的恢復性訓練中。一線警察的經驗分享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其對與會人員影響意義深遠。
合理安排工作量。超負荷的工作、大量的待處理案件、與精神創傷者的長期接觸等現象極易引發警察替代性心理創傷。警察部門應對執行高危任務警察的工作量進行實時監測,合理為其分配工作任務以減輕替代性心理創傷造成的危害。如果條件允許,一些可能會給警察帶來巨大心理創傷的案件,諸如青少年殺人、兒童被痛苦虐待、亂倫等應盡可能分配給有相關處置經驗的警察處理。此外,還可邀請有經驗的警察向社會公眾提供培訓,如組織針對兒童、校方人員、家長的網絡安全知識培訓等。此類培訓在增強警察心理調適能力的同時,還可為其提供短暫的心理放松。
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進行心理干預。警察部門應建立心理危機干預機制,警察在經歷動槍、被襲、遭遇同伴傷亡等突發事件后,心理輔導師應及時進行干預,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矯治并緩解警察的心理壓力。
系統脫敏法:主要是用于幫助個體擺脫對特定事件或泛化對象的恐懼和焦慮。心理輔導師會參照被試者的心理狀況,確定焦慮等級。然后將被試者暴露于最低等級的情景刺激之中,當其感到焦慮時會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如此反復,并逐級而上,直到被試者對最高等級的刺激不再感到焦慮和恐懼為止。
沖擊療法:用來治療心理創傷者恐懼和其他負面情緒反應的一種治療方法。心理輔導師會在了解心理創傷者經歷的基礎上確定刺激物,并在一定的時間內頻繁地向被試者出示刺激物。被試者迫于無奈而痛苦接受,當刺激持續一段時間后,被試者的恐懼和其他負面情緒反應將自行得到緩解。
合理情緒療法: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個體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其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在合理情緒療法中,心理輔導師會引導被試者回憶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件,并識別自己的消極情緒,在找到造成消極情緒的不合理信念的前提下,駁斥不合理信念,最后產生健康的情緒。
開展替代性創傷工具包計劃。替代性創傷工具包計劃(VTT)由美國司法部聯合犯罪受害者辦公室共同發起,該計劃旨在幫助警察部門在應對替代性心理創傷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和模擬訓練,其服務對象主要包括執法警察、消防員、醫療急救人員、受害者服務供應商及其他第一時間趕赴災害事故現場的工作人員。該工具包可為處理大規模傷亡事故或長期接觸心理創傷受害者的工作人員提供信息幫助。該計劃的首席合作伙伴分別是國際警察局協會(IACP)、全國消防協會(NAFC)、國家緊急醫療機構協會(NASEMSO)。
截至目前,該計劃的工作人員一直在進行相關領域的文獻調查(特別是執法部門),并收集和評估現存的政策、慣例、程序和方案,以確定那些有意義的循證。該計劃除進行文獻調查和網絡收集外,還將通過首席合作伙伴在目標領域內開展大量的專業網絡調查,主要是收集和評估近期相關領域的教育和培訓措施及組織戰略,特別是其中已被評估或認定的高效措施。該調查結果將有助于工具包的不斷發展,近而促進相關政策、培訓課程、組織措施(如監管、人力資源程序、自我保護措施)的完善。該工具包測試需執法部門牽頭并同相關領域機構展開合作,在全美選取四個試驗點進行試驗并指定一個試驗點作為其運行示范區。
該計劃具有跨時代意義,警察局長在計劃的具體執行中也可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最重要的便是積極推行該計劃并提出應對替代性心理創傷的有效措施,近而對全世界的執法人員起到指導幫助作用。
總之,警察由于職業的特殊性,需時常處在救災的第一線,是替代性心理創傷的易感人群。替代性心理創傷不僅對警察的心理、生理產生嚴重影響,更影響著警察的社會功能。需要綜合采取各項措施,減輕替代性心理創傷對警察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