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不同刈割期對春播、秋播燕麥干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2016-12-06 06:55:49張瑩陳志飛張曉娜宋書紅楊卓楊云貴
草業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產量

張瑩,陳志飛,張曉娜,宋書紅,楊卓,楊云貴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

不同刈割期對春播、秋播燕麥干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張瑩,陳志飛,張曉娜,宋書紅,楊卓,楊云貴*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本試驗以秋播燕麥科燕1號、UITIMA、白燕9號、T045和春播燕麥科燕1號、白燕5號、白燕9號、Dancer為研究對象,測定其產量并對其營養品質指標進行分析,探討關中地區春播燕麥和秋播燕麥越冬返青牧草最佳刈割時期。通過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燕麥品種鮮重、干重均呈現逐漸積累的趨勢。秋播燕麥科燕1號抽穗期刈割表現最佳,其鮮重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各時期(P≤0.05),達到1625 g/m2,干草產量于灌漿期達到最大值524 g/m2;粗蛋白含量達到12%。春播燕麥白燕9號拔節期刈割表現最佳,鮮草產量0.73 kg/m2,干草產量0.16 kg/m2;粗蛋白含量為15.42%。各品種燕麥不同時期刈割蛋白質含量在9%~19%。科燕1號、白燕5號、白燕9號、Dancer在拔節期刈割,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19%、10%、15%、14%。

燕麥;刈割期;產量;品質

禾本科燕麥屬(Avena)植物,是優良的糧飼兼用一年生禾本科作物[1-2],在世界5大洲42個國家都有栽培,中國是裸燕麥(Avenanuda)的發源地,大部分地區種植裸燕麥,少部分地區種植普通栽培燕麥(Avenasativa),俗稱皮燕麥[3]。燕麥是中國西部高海拔地區重要的飼草來源[4],由于其具有高含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燕麥一直是優良的飼用作物[5]。它具有草籽兼用、生產潛力大、質量好、家畜喜食等優點[6],可為家畜提供穩定而優質的青草或干草[7],對畜牧業和生態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8-9]。

因燕麥粗蛋白和可消化纖維含量高,并且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性,在生態條件較苛刻的地區,種植燕麥能夠緩解反芻家畜冬春季因粗飼料不足而產生的“冬瘦春乏”現象[4,10]。 燕麥飼用適口性好,消化率高,青刈的燕麥莖葉營養豐富,鮮嫩多汁,青飼或調制干草均適宜[11],韓建國等[12]和馬春暉等[13]研究認為不同的收獲時期,燕麥營養成分差異較大。另外,不同類型、不同品種對燕麥的營養品質也有顯著的影響[14-15]。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畜禽產品總產量和人均產量均大幅增加,畜牧業產值在我國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大幅提高。燕麥是西北農牧交錯區和牧區主要的飼料作物,在畜牧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6]。因此,飼料作物就必須做到高產和優質才能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產品的質量,并真正地實現“不與糧爭地”。

燕麥在我國西北部地區有較大范圍的種植面積。要實現其產量和品質的優化,就必須注重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而不同的刈割時期對牧草的產量和品質有顯著的影響。關中地區氣候適宜,秋播燕麥可以安全越冬,并延長燕麥的生長周期,適時刈割可以較好的利用再生草資源;春播燕麥由于夏季氣溫較高,燕麥生長后期其產量和品質可能會受到不良影響,適時刈割能夠避免高溫對燕麥生長的抑制作用,并保證其產量和品質。

本試驗通過對關中地區秋播燕麥越冬返青后對其再生草進行刈割,以及春播燕麥測定其產量并對其營養品質進行分析,從而獲得秋播燕麥返青牧草和春播燕麥最佳刈割時期并實現一年生禾谷類飼料作物再生草資源的利用。對春播燕麥在生長期分期刈割,從而獲得能夠使其高產和優質的最佳收獲時期。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試驗地,南北朝向長條形地塊,南北長于東西,每個小區面積為2 m2。試驗地前茬草為燕麥。試驗地重新進行翻耕種植,位于秦嶺北麓、渭河平原西部的頭道塬上,北緯34°21′、東經108°10′,海拔454.8 m,年均日照時數2150 h,年平均氣溫12~14 ℃,極端最高氣溫39~40 ℃,極端最低氣溫-15~-21 ℃,年平均降水量621.6 mm,春季降水偏少、干旱,雨量主要集中在7-9月,屬暖溫帶半濕潤易干旱氣候,無霜期200~220 d。土質為黃壤土,pH 7.80,有機質15.97 g/kg,有效氮含量347.95 mg/kg,有效磷含量54.33 mg/kg,有效鉀含量327.67 mg/kg。

1.2 研究方法

本試驗采用完全隨機設計,每個品種設置3個重復,每個小區2 m2。人工開溝條播,行距為15 cm。使其自然生長,生長過程中未施肥。生育期人工除草2次,灌水1次,在拔節期進行。每次刈割取樣面積為0.5 m2。

試驗設置秋播和春播。于2013年9月26日進行秋播,秋播品種為:UITIMA、白燕9號、T045、 科燕1號,待越冬前對所有燕麥進行刈割并留茬10 cm以保證其安全越冬,次年3月返青之后,保證其40 d的生育期并從2014年5月16日開始每隔10 d采樣一次,共采4次。于2015年3月30日春播燕麥,品種分別為:科燕1號、白燕5號、白燕9號、Dancer,從燕麥出苗算起保證其40 d的生育期,并于2015年5月16日開始每隔10 d采樣一次,共采4次。

燕麥的鮮草產量在田間刈割后立即稱量,所得數據轉化為g/m2。隨后將刈割的鮮草置于陰涼處避雨陰干,兩星期后稱量干草產量,并收回實驗室內,用杯式粉碎機進行粉碎,粉碎后草粉置于塑封袋里密封保存,放于室溫干燥陰涼處以供其后進行常規營養成分分析。秋播返青后燕麥產量及營養指標于2014年8月完成測量;春播燕麥所有指標數據于2015年9月初完成測定。

1.3 測定指標

按照常規養分測定方法[17]測定常規養分指標:粗灰分(茂福爐灼燒法)、粗蛋白(連續流動分析儀)、粗脂肪(索氏浸提法)、粗纖維(H2SO4和NaOH溶液煮沸消化法)、無氮浸出物[無氮浸出物=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采用范氏洗滌纖維分析法[18]測定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并計算纖維素、半纖維素含量[纖維素=酸性洗滌纖維%-(72%濃硫酸處理殘渣)%;半纖維素=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

1.4 數據處理

通過Microsoft Excel 2010 錄入整理試驗數據,采用SPSS 19.0進行方差分析;Duncan’s進行多重比較。主成分分析通過SPSS 19.0對數據進行標準化后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刈割期對燕麥產量的影響

2.1.1 刈割期對秋播燕麥返青后產量的影響 草地產草量高低是衡量其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指標[19]。刈割期和品種對秋播燕麥越冬返青后的產量影響如表1所示。刈割期和品種對秋播燕麥翌年返青后的鮮草產量、干草產量和干物質含量的影響均是顯著的(P≤0.05)。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燕麥品種鮮重、干重多呈現逐漸積累的趨勢;科燕1號、白燕9號抽穗期刈割,鮮重最大:1625.00和983.69 g/m2,顯著高于其他刈割時期(P≤0.05);而T045和UITIMA品種各鮮草產量均于拔節期達到最大值:1543.46和875.98 g/m2;在4個品種中,科燕1號在抽穗期鮮草產量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較T045、UITIMA、白燕9號最大值分別高出:5%、46%、39%。

表1 秋播燕麥翌年返青后的飼草產量

注:同列中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差異顯著。下同。

Note: Values followed by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a colum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the 0.05 probability level. The same below.

鮮干比是指鮮草重與干草重的比例,它反映牧草的干物質積累程度和利用價值[20]。通過鮮干比數值可以將實際鮮草產量換算實際獲得的干草產量,對于實際生產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就利用燕麥干草來說,鮮干比越小,對生產經營者越有利。由表1可知,灌漿期刈割的鮮干比顯著低于其他時期。科燕1號干草產量于灌漿期刈割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T045干草產量于抽穗期刈割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UITIMA、白燕9號于抽穗期和灌漿期刈割干草產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UITIMA于拔節期刈割干草產量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白燕9號于灌漿期刈割干草產量高于其他時期。

2.1.2 刈割期對春播燕麥產量的影響 刈割期和品種對春播燕麥產量影響如表2所示。春播燕麥鮮草產量有明顯的“下降-上升”的趨勢,科燕1號、白燕5號干草產量隨刈割期延后有明顯上升趨勢,白燕9號、Dancer干草產量隨刈割期延后有“下降-上升”的趨勢。在不同刈割期影響下,各品種燕麥鮮干草產量及鮮干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科燕1號開花期刈割鮮草產量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達到516.89 g/m2,白燕5號灌漿期刈割獲得的干草產量為175.33 g/m2,顯著高于其他組。同一燕麥品種中,灌漿期刈割達到的鮮干比低于其他時期,科燕1號、白燕5號、白燕9號、Dancer 4個品種灌漿期刈割鮮干比分別達到了:2.49、2.48、2.78、2.98。

表2 春播燕麥飼草產量

2.2 刈割期對燕麥品質的影響

2.2.1 刈割期對秋播燕麥返青后品質的影響 牧草品質的優劣是衡量牧草利用價值的重要指標,刈割時期對牧草品質具有顯著性影響。粗蛋白是影響牧草品質的重要指標,蛋白質能夠維持動物生長、發育,粗蛋白含量高,牧草價值就大、價格相對就高。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時期刈割對同一品種燕麥粗蛋白含量的影響是顯著的(P≤0.05)。科燕1號拔節期刈割粗蛋白含量達到12.02%,顯著高于其他收獲時期(P≤0.05);T045、UITIMA粗蛋白含量在4個刈割時期中均在拔節期達到最大值:10.95%、10.90%;白燕9號粗蛋白于返青期刈割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

脂肪可以通過氧化為動物機體提供能量、提高飼料適口性等重要作用[4]。根據表3所示,白燕9號在拔節期刈割粗脂肪含量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科燕1號4個刈割時期的粗脂肪含量顯著低于其他品種(P≤0.05),其最大值(6.57%)處于返青期。其余3個品種在4個刈割時期下粗脂肪含量基本達到20%以上的水平,其中UITIMA 4個時期刈割粗脂肪含量差異不顯著;T045在抽穗期刈割粗脂肪含量高于其他時期。

粗纖維含量過高使牧草適口性下降,是影響牧草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由表3可知,不同時期刈割對燕麥秋播越冬返青后粗纖維的影響是顯著的(P≤0.05)。科燕1號、T045、白燕9號在灌漿期刈割所得粗纖維含量顯著低于其他刈割時期(P≤0.05);UITIMA返青期刈割粗纖維含量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

粗灰分代表牧草中的礦物質,其含量越高越好[21]。由表3可知,科燕1號、T045、UITIMA于拔節期刈割粗灰分含量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白燕9號于抽穗期刈割所得粗灰分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

科燕1號、T045、白燕9號無氮浸出物于灌漿期刈割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UITIMA抽穗期與灌漿期刈割無氮浸出物差異不顯著(P>0.05),抽穗期達到最高值:26.61%。

中性洗滌纖維(NDF)是對植物細胞壁或纖維成分的一種測量指標,根據Van Soest[18]提出的洗滌纖維分析方法,所測得的NDF主要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成分,即由不溶性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質素所組成,能夠較準確地反映纖維的實際含量。由表3可知,對于不同時期刈割,各燕麥品種牧草中性洗滌纖維之間差異顯著(P≤0.05),科燕1號、T045均于灌漿期刈割中性洗滌纖維值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白燕9號于抽穗期與灌漿期刈割中性洗滌纖維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都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最低值達到51.95%;UITIMA于拔節期刈割中性洗滌纖維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其余3個時期刈割中性洗滌纖維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酸性洗滌纖維值的變化趨勢與中性洗滌纖維值基本一致,科燕1號、T045均于灌漿期刈割酸性洗滌纖維值低于其他時期;白燕9號于抽穗期和灌漿期刈割酸性洗滌纖維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都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最低值達到27.69%;UITIMA于返青期刈割酸性洗滌纖維低于其他時期。

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變化趨勢與中性洗滌纖維基本一致,不同刈割時期對秋播返青后燕麥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具有顯著性影響(P≤0.05)。由表3可知,科燕1號、T045于灌漿期刈割,其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值低于其他時期;UITIMA于返青期刈割纖維素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半纖維素于抽穗期刈割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白燕9號于抽穗期刈割,其纖維素值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半纖維素值于灌漿期刈割達到最低值:23.72%。

2.2.2 刈割期對春播燕麥品質的影響 由表4可知,對于春播燕麥,刈割時期對蛋白質具有顯著性影響(P≤0.05)。各品種燕麥不同時期刈割蛋白質含量在9%~19%,科燕1號、白燕9號、Dancer均于拔節期刈割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

科燕1號、白燕9號于拔節期刈割,其粗脂肪含量高于其他時期;白燕5號于開花期刈割粗脂肪含量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其他3個時期刈割粗脂肪含量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Dancer于拔節期和抽穗期刈割粗脂肪含量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均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最大值為4.96%。由表4可知刈割時期對科燕1號、白燕5號、Dancer粗纖維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白燕9號抽穗期刈割粗纖維顯著低于開花期刈割(P≤0.05),其余3個時期粗纖維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由表4可知刈割時期對春播科燕1號、白燕5號、白燕9號、Dancer粗灰分和無氮浸出物無顯著性差異(P>0.05)。

由表4可知,白燕5號、白燕9號隨著刈割時間的推遲,中性洗滌纖維逐步積累,拔節期刈割其值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科燕1號、Dancer拔節期和抽穗期刈割中性洗滌纖維數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均顯著低于其他兩個刈割時期(P≤0.05),最低值分別為:35.29%、43.59%。

酸性洗滌纖維變化趨勢與中性洗滌纖維基本一致。白燕5號、白燕9號拔節期刈割其值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科燕1號、Dancer拔節期和抽穗期刈割中性洗滌纖維數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均顯著低于其他兩個刈割時期(P≤0.05),最低值分別為:20.01%、24.08%。

科燕1號、白燕5號、白燕9號3個品種春播纖維素含量隨刈割時間的推后存在積累的趨勢,拔節期和抽穗期刈割纖維素含量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均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最低值分別為:15.95%、16.43%、19.52%;Dancer灌漿期刈割纖維素含量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

科燕1號、白燕5號、Dancer均于拔節期和抽穗期刈割半纖維素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均顯著低于其他時期(P≤0.05),最低值分別為:15.65%、15.94%、18.94%。白燕9號拔節期刈割半纖維素顯著低于其他3個時期(P≤0.05)。

2.3 最佳刈割期的確定

2.3.1 秋播燕麥最佳刈割時期 對秋播返青燕麥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到3個主成分(表5):酸性洗滌纖維、干草產量、粗蛋白,這3 個主成分貢獻率分別為:38.28%、30.30%、13.99%。通過對8 個測量指標貢獻率特征分析,最終得分表達式為:

S=0.38×S1+0.30×S2+0.14×S3

通過計算,可得出各品種不同刈割期處理下的得分以及排名(表6),最終得分S最高的處理排名第一,說明此處理最佳。秋播燕麥所有品種中科燕1號在抽穗期刈割,表現最佳; T045和UITIMA 拔節期刈割優于其他時期; 白燕9號于抽穗期刈割優于其他時期。

表5 秋播燕麥主成分分析Table5 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ofautumnoat主成分Mainingredient123粗蛋白Crudeprotein0.449-0.4270.642粗纖維Crudefiber0.6970.294-0.594粗脂肪Etherextract-0.386-0.619-0.268粗灰分Crudeash0.716-0.160-0.410中性洗滌纖維Neutraldetergentfiber0.847-0.4060.150酸性洗滌纖維Aciddetergentfiber0.883-0.2310.148鮮草產量Freshmatter0.4640.8260.111干草產量Drymatter0.0290.9200.240貢獻率累計Cumulativecontribu-tionrate(%)38.2868.5882.57

表6 秋播燕麥不同處理得分

2.3.2 春播燕麥最佳刈割時期 對春播燕麥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出3個主成分(表7):中性洗滌纖維、鮮草產量、粗灰分,這3個主成分貢獻率分別為39.63%、24.91%、14.11%。通過對8個測量指標貢獻率特征分析,最終得分表達式為:

S=0.40×S1+0.25×S2+0.14×S3

通過計算,可得出各品種不同刈割期處理下的得分以及排名(表8),由表可知,春播燕麥所有品種和刈割期處理中白燕9號拔節期刈割表現最佳;科燕1號和白燕5號均于開花期刈割最佳;Dancer于拔節期刈割最佳。

3 討論

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收割時期對飼料作物產量和營養價值有顯著的影響。國內學者認為燕麥最佳刈割期為灌漿期[22],而國外學者認為最佳刈割期為燕麥乳熟末期到蠟熟期[23]。 但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以及品種和播種期的選擇,對于最佳刈割期的確定中會有一定的差異,本試驗致力于確定關中地區有限的6個燕麥品種春播及秋播最佳收獲期,發現秋播燕麥在拔節期和抽穗期刈割品質最佳。春播燕麥于拔節期和開花期刈割表現最佳。

表7 春播燕麥主成分分析Table7 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ofspringoat主成分Mainingredient123粗蛋白Crudeprotein-0.7610.3550.000粗纖維Crudefiber0.456-0.1700.562粗脂肪Etherextract-0.7220.1350.268粗灰分Crudeash0.138-0.1250.835中性洗滌纖維Neutraldetergentfiber0.9370.157-0.106酸性洗滌纖維Aciddetergentfiber0.9350.189-0.095鮮草產量Freshmatter-0.1230.9440.121干草產量Drymatter0.2760.9230.092貢獻率累計Cumulativecontribu-tionrate(%)39.6364.5478.65

表8 春播燕麥不同處理得分

劉剛等[19]的研究表明,刈割對燕麥草產量有顯著影響。本研究與此結果相一致,不同刈割期對于燕麥鮮草產量、干草產量以及粗蛋白等營養指標都具有顯著性影響。馬春暉等[13]認為在乳熟期至蠟熟期刈割燕麥產量高,單位面積粗蛋白含量高; 針對本實驗不同收獲時期,春播燕麥拔節期和開花期粗蛋白含量達到14%以上。羅志娜等[24]研究表明草產量主要受自身的遺傳特性和外界環境因子的影響,在同一栽培條件下差異主要是不同品種燕麥自身遺傳特性造成的。本試驗中不同品種燕麥同一時期刈割以及同一品種不同刈割期鮮干草產量以及營養指標均差異顯著,說明燕麥自身遺傳性也會影響燕麥產量和品質。

韓建國等[12]和馬春暉等[13]研究認為不同的收獲時期,燕麥營養成分差異較大。另外,不同類型、不同品種對燕麥的營養品質也有顯著的影響[15-16]。楊庫等[25]認為適宜的收獲時期除了要考慮作物的產量外,營養價值豐富與否同樣重要,收獲太晚作物中可消化的營養物質含量低。侯建杰等[21]研究發現隨著生育時期的推移,供試燕麥品種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漸下降,酸性洗滌纖維含量則逐漸增加;這與李希來等[26]研究結果一致。馬春暉等[27]研究得出酸性洗滌纖維越低,則營養價值越高,酸性洗滌纖維含量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牧草的采食量與消化率。

同一牧草不同品種的產量性狀和品質差異很大,其適應性和產量也有明顯不同,溫度、光照、水分等環境因子組合,是造成牧草品質差異的外因[28-33]。燕麥青貯或收草的最佳時期是乳熟期到蠟熟期,這時收獲不僅可以獲得較高的干物質產量,而且消化率和蛋白質含量也較高,達到了高產優質的目的[34]。根據不同利用目的有效調整燕麥收獲時期,在實際生產中更具指導性意義。

4 結論

1) 秋播燕麥各品種和刈割時期處理中,科燕1號在抽穗期刈割,表現最佳。其鮮草產量1.63 kg/m2,干草產量0.46 kg/m2,粗蛋白含量達到8%。

2) 秋播燕麥返青后,T045和UITIMA拔節期刈割優于其他時期。鮮草產量分別為:1.54和0.88 kg/m2,干草產量分別為:0.41和0.25 kg/m2;粗蛋白含量分別達到:10.95%、10.90%;白燕9號于抽穗期刈割優于其他時期,鮮草產量、干草產量以及粗蛋白含量分別是:0.98 kg/m2、0.36 kg/m2、6%。

3) 春播燕麥各品種和刈割時期處理中,白燕9號拔節期刈割表現最佳,鮮草產量0.73 kg/m2,干草產量0.16 kg/m2;粗蛋白含量為15.42%。

4) 春播燕麥科燕1號和白燕5號均于開花期刈割最佳。鮮草產量分別達到:0.52和0.50 kg/m2;干草產量分別為:0.16和0.14 kg/m2;粗蛋白含量:14.11%、9.28%。Dancer于拔節期收獲最佳,鮮草產量、干草產量以及粗蛋白含量分別是:0.50 kg/m2、0.12 kg/m2、14.23%。

[1] Liu Y G, Zhang H Y, Zhao G Q,etal. Effect of seed-coating with aphids controlling reagent on growth and yield ofAvenasativa. Grassland and Turf, 2011, 31(4): 60-63.

[2] Mao S S, Robiul I M, Jia P F,etal. Effect of different superabsorbent polymer and fertilization rates on forage oat (AvenasativaL) production in sandland.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2011, 31(2): 308-313.

[3] Chai J K, Zhao G Q, Shi S L.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of seven oat varieties in cool semi-humid area of Huajialing, Gansu Province. Grassland and Turf, 2011, 31(2): 1-6.

[4] Qu X C, He Z G, Hao W Y,etal. Prod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 of oat in China. Rain Fed Crops, 2006, 26(3): 233-235.

[5] Cui H P, Zhao G Q, Liu H. Effect of 3 herbicides on weed control in oat field. Grassland and Turf, 2013, 33(1): 45-49.

[6] Li Y H. Morphology and Anatomy of Cereal Crops[M].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79: 461-476.

[7] Cui Z H, Hao L Z, Liu S J,etal. Evalu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oat green hay and native pastures in the Qinghai plateau using aninvitrogas production technique.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12, 21(3): 250-257.

[8] Shi S L, Zhao G Q, Yao T. Features of agro-grassland crossing belt and the formation of alfalfa-oat planting zone. Grassland and Turf, 2005, 25(6): 17-20.

[9] Shi J J, Ma Y S, Li Q Y,etal. The research of alpine pastoral oats 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Grassland and Turf, 2003, 23(4): 39-41.

[10] Liu Z H, Wu G L, Ren Q C,e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based on oat in alpine grassland area.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7, 24(9): 67-69.

[11] Zhao G Q, Shi S L.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at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oblems and strategy in Tibetan Plateau.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4, 21(11): 17-21.

[12] Han J G, Ma C H, Mao P S. The effects of seeding rate,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harvest time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oat-pea mixture. Acta Agrestia Sinica, 1999, 7(2):87-94.

[13] Ma C H, Han J G. The research of the best on mowing time of unicast and oats and vetch mixed grassland. Grass-Feeding Livestock, 2000, 3: 42-45.

[14] Lin J W, Wu G F, Li C H,etal.Effect of cultivar and environment on nutritional quality of Chinese naked oats.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1, 37(6): 1087-1092.

[15] Zhao X F, Rong Y P, Zhao L X. The col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oat (Avenasativa) in China.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7, 24(3): 36-40.

[16] Wang Q J, Niu D L, Jiang W P,etal. Effect and benefit of forage cultivation and livestock rais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ecosystem in the farming-pastoral region of Chaidamu Basin. Acta Agrestia Sinica, 2005, 13(3): 226-232.

[17] Yang S. Analysis of Feed and Feed Quality Monitoring[M]. Beijing: Bei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 1998.

[18] Van Soest P J, Robertson J B, Lewis B A. Methods for dietary fiber,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nd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in relation to animal nutrition.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1991, 74: 3583-3597.

[19] Liu G, Zhao G Q. Primar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utting on forage yield and quality of oat (Avenasativa).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6, 23(11): 41-45.

[20] Han Q F, Jia Z K. Alfalfa Germplasm Evaluation and Screening[M]. Yangling: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4: 8.

[21] Hou J J, Zhao G Q, Jiao T,etal. Evaluation on adaptability of sixAvenavarieties in Xiahe county, Gansu Province. Grassland and Turf, 2013, 33(2): 26-32.

[22] Yang F L, Hu Z Z. The yield of oat artificial grassland nutrient and the convertion efficiency for solar energy at alpine district. Acta Agrestia Sinica, 1991, 1(1): 106-111.

[23] Brundage A L, Klebesadel K J. Nutritive value of oat and pea components of a forage mixture harvested sequentially.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1970, 53: 793-796.

[24] Luo Z N, Zhao G Q, Liu H.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mature embryos of oat.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2, 47(5): 60-68.

[25] Yang K, Wang J Q, Wang L Q,etal. Whole plant corn silage dry matter content of different nutrients and organic acids comparison. China Dairy Cattle, 2007, 24(8): 18-20.

[26] Li X L, Yang L J, Zhang G S,etal.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ing densities on growth development of oat. Grassland of China, 2001, 23(3): 26-28.

[27] Ma C H, Zhang L, Han J G. Comparison trial on cultivated annual forage and crop in high-cold area. Journal of Sichuan Grassland, 2000, (3): 17-22.

[28] Jia S X. Grassland Science[M]. Second Edition.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1995: 88-92.

[29] Xu G F, Zhou Q P, Yan H B,etal. Effect of fertilizer N on yield and nutrients uptake of oat. 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 2009, 31(6): 20-24.

[30] Wu N, Zeng Z H, Ren C Z,etal. Effect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naked oat.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2008, 28(3): 496-501.

[31] De K J.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seed yield and yield constitution ofAvenasativaL. on the Tibetan Plateau. Seed, 2009, 28(8): 71-74.

[32] De K J, Wang D L, Zhou Q P,etal.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seed production in oat (Avenasativa) on the Tibetan Plateau.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5, 25(1): 26-30.

[33] Wang J P, Yan H B, Zhou Q P.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nitrogen and potassium on production trait of Qingyin No.1 oat.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09, 26(5): 81-85.

[34] Zhao G Q, Mu P, Wei L M. Research progress inAvenasativa.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07, 16(4): 116-125.

[1] 劉永剛, 張海英, 趙桂琴, 等. 防蚜種衣劑對燕麥生長的影響及增產效果. 草原與草坪, 2011, 31(4): 60-63.

[2] 毛思帥, Robiul I M, 賈鵬飛, 等. 保水劑和施肥量對沙地燕麥生產的影響. 麥類作物學報, 2011, 31(2): 308-313.

[3] 柴繼寬, 趙桂琴, 師尚禮. 7個燕麥品種在甘肅二陰區的適應性評價. 草原與草坪, 2011, 31(2): 1-6.

[4] 曲祥春, 何中國, 郝文媛, 等. 我國燕麥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 雜糧作物, 2006, 26(3): 233-235.

[5] 崔薈萍, 趙桂琴, 劉歡. 3種除草劑對燕麥田雜草的防除效果研究. 草原與草坪, 2013, 33(1): 45-49.

[6] 李揚漢. 禾本科作物的形態與解剖[M]. 上海: 科學技術出版社, 1979: 461-476.

[7] 崔占鴻, 郝力壯, 劉書杰, 等. 體外產氣法評估青海高原燕麥青干草與天然牧草組合效應. 草業學報, 2012, 21(3): 250-257.

[8] 師尚禮, 趙桂琴, 姚拓. 農牧交錯帶特征分析與苜蓿燕麥種植區域的形成. 草原與草坪, 2005, 25(6): 17-20.

[9] 施建軍, 馬玉壽, 李青云, 等. 高寒牧區燕麥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 草原與草坪, 2003, 23(4): 39-41.

[10] 劉振恒, 武高林, 仁青草, 等.發展以燕麥為支柱產業的可持續高寒草地畜牧業. 草業科學, 2007, 24(9): 67-69.

[11] 趙桂琴, 師尚禮. 青藏高原飼用燕麥研究與生產現狀, 存在問題與對策. 草業科學, 2004, 21(11): 17-21.

[12] 韓建國, 馬春暉, 毛培勝. 播種比例和施氮量及刈割期對燕麥與豌豆混播草地產草量和質量的影響. 草地學報, 1999, 7(2): 87-94.

[13] 馬春暉, 韓建國. 燕麥單播及其與箭筈豌豆混播草地最佳刈割期的研究. 草食家畜, 2000, 3: 42-45.

[14] 林偉靜, 吳廣楓, 李春紅, 等. 品種與環境對我國裸燕麥營養品質的影響. 作物學報, 2011, 37(6): 1087-1092.

[15] 趙秀芳, 戎郁萍, 趙來喜. 我國燕麥種植資源的收集和評價. 草業科學, 2007, 24(3): 36-40.

[16] 王啟基, 牛東玲, 蔣衛平, 等. 柴達木盆地農牧交錯區種草養畜的生態經濟效益. 草地學報, 2005, 13(3): 226-232.

[17] 楊勝. 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監測技術[M]. 北京: 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1998.

[19] 劉剛, 趙桂琴. 刈割對燕麥產草量及品質影響的初步研究. 草業科學, 2006, 23(11): 41-45.

[20] 韓清芳, 賈志寬. 紫花苜蓿種質資源評價與篩選[M]. 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4: 8.

[21] 侯建杰, 趙桂琴, 焦婷, 等. 6個燕麥品種(系)在甘肅夏河地區的適應性評價. 草原與草坪, 2013, 33(2): 26-32.

[22] 楊發林, 胡自治. 高寒牧區燕麥人工草地的營養物質產量及其光能轉化率. 草地學報, 1991, 1(1): 106-111.

[24] 羅志娜, 趙桂琴, 劉歡. 燕麥成熟胚的組織培養及植株再生.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 2012, 47(5): 60-68.

[25] 楊庫, 王加啟, 王連群, 等. 不同干物質含量全株玉米青貯營養成分及有機酸比較. 中國奶牛, 2007, 24(8): 18-20.

[26] 李希來, 楊力軍, 張國勝, 等. 不同播量對燕麥生長發育的影響. 中國草地, 2001, 23(3): 26-28.

[27] 馬春暉, 張玲, 韓建國. 高寒地區一年生牧草飼料作物引種評比試驗. 四川草原, 2000, (3): 17-22.

[28] 賈慎修. 草地學[M]. 第二版.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5: 88-92.

[29] 許國芬, 周青平, 顏紅波, 等. 施氮水平對燕麥產量與養分吸收的影響. 中國草地學報, 2009, 31(6): 20-24.

[30] 吳娜, 曾昭海, 任長忠, 等. 播期對裸燕麥生物學特性和產量的影響. 麥類作物學報, 2008, 28(3): 496-501.

[31] 德科加. 施肥對青藏高原燕麥種子產量及產量組分的影響. 種子, 2009, 28(8): 71-74.

[32] 德科加, 王德利, 周青平, 等. 施肥對青藏高原燕麥種子生產的增產效應. 草業科學, 2005, 25(1): 26-30.

[33] 王軍萍, 顏紅波, 周青平. 不同N、K水平對青引1號燕麥生產性能的影響. 草業科學, 2009, 26(5): 81-85.

[34] 趙桂琴, 慕平, 魏黎明. 飼用燕麥研究進展. 草業學報, 2007, 16(4): 116-125.

Influence of mowing time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spring and autumn sown oat hay

ZHANG Ying, CHEN Zhi-Fei, ZHANG Xiao-Na, SONG Shu-Hong, YANG Zhuo, YANG Yun-Gui*

CollegeofAnimalSciencesandTechnology,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712100,China

A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utting time on yield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autumn oat (varieties were Keyan1, T045, UITIMA, Baiyan9) and spring oat (varieties were Keyan1, Baiyan5, Baiyan9, Dancer) in determine the best cutting time for autumn and spring sown oats in the Guanzhong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of all varieties increased over time. Autumn sown Keyan 1 produced the best yield when cut at the heading stage, (P≤0.05; fresh yield was 1625 g/m2and hay yield was 524 g/m2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 was 12%. Spring sown Baiyan 9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when cut at the jointing stage when fresh yield was 0.73 kg/m2, hay yield 0.16 kg/m2and protein content, 15.42%. Protein conten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ranged from 9% to 19% across cutting times. Protein contents of Keyan1, Baiyan 5, Baiyan 9, and Dancer were 19%, 10%, 15%, 14%, respec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when cut at the jointing stage (P≤0.05) compared with other cutting times.

oat; mowing time; yield; quality

10.11686/cyxb2016020

http://cyxb.lzu.edu.cn

2016-01-12;改回日期:2016-03-08

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優質牧草產品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CARS-35-01A)和國家燕麥產業技術體系“燕麥加工利用”(CARS-08-D1)資助。

張瑩(1992-),女,甘肅古浪人,在讀碩士。E-mail:767215834@qq.com*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yungui999@163.com

張瑩, 陳志飛, 張曉娜, 宋書紅, 楊卓, 楊云貴. 不同刈割期對春播、秋播燕麥干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草業學報, 2016, 25(11): 124-135.

ZHANG Ying, CHEN Zhi-Fei, ZHANG Xiao-Na, SONG Shu-Hong, YANG Zhuo, YANG Yun-Gui. Influence of mowing time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spring and autumn sown oat hay.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16, 25(11): 124-135.

猜你喜歡
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今年前7個月北海道魚糜產量同比減少37%
當代水產(2021年10期)2021-12-05 16:31:48
提高玉米產量 膜下滴灌有效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夏糧再獲豐收 產量再創新高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7:56
世界致密油產量發展趨勢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10
2018年我國主要水果產量按省(區、市)分布
2018年11月肥料產量統計
2018年10月肥料產量統計
2018年12月肥料產量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影院久久| 国产第二十一页|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秋霞国产在线| 午夜天堂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激情第一页|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免费看a级毛片|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jizz| 日韩区欧美区|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女主播|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亚洲精品视频网|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日韩在线中文|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久久动漫精品|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国产色伊人|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69视频国产|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四虎影院国产| AV在线天堂进入|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国产网站黄|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毛片免费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58av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 国产成人一区|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精品福利网|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91视频精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18禁黄无遮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