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來
我們要穩增長還得調結構,“一帶一路”可能是一個機會。
經濟像一個人的身體,是一個綜合體,不是只看一項指標就可以的。
比如說經濟增速6.7%,有人覺得沒動,但是我們覺得都可能有點心跳過速了。我們講的是增量,總是想吃激素把心跳加快,但是人體還有體重,吃多了會超重。
現在誰知道中國的體重有多大?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來估算,今天我們的總資產恐怕是600到800萬億元之間(所有經濟實體財務報表的資產總計),這是個很大的體量。很多人談的一系列問題,實際上是因為我們不斷的投資引起的。
比如2009年、2010年我們的固定資本投資占了50%的GDP,關鍵是每年還在增加。就好比你吃成一個胖子,年年還在吃。所以總資產越來越高,GDP并沒有漲那么高。
我們一年資產就能增加好幾十萬億元,光貨幣增長百分之十幾,貨幣增長是經濟增長的2倍。年年如此,最后就會發現你有一大堆的錢。
我們的資產,2012年到2013年,一年資產增長就是78萬億元,債務增長將近50萬億元。也就是說資產的增長還是靠債務來支持的,貨幣增長僅僅是債務的反映,你一貸款就產生債務,就創造債務。所以我們的貨幣現在已經到了150多萬億元,基本規則是乘2,就是所有經濟實體債務總額基本上是這兩個數的兩倍以上,所以現在至少是300萬億元。
這就是為什么經濟回報不斷下降的原因。如果總是追求增長,這個不是問題,糟糕的是你增長得越多,體重就越大,你回報的能力就更低,這是核心問題。
例如房地產市場。我們現在光在建的住宅就是五六十億平方米,按照人均30平方米,至少能住2億人。
2010年有一次人口普查,人群里面的人均住房是這樣分的:比如人均8到12平方米一檔,12到14平方米一檔。我把所有資料算了一遍之后,基本得出一個結論:分為5檔的話,最高的,20%是人均60平方米,80%是人均25平方米,如果最高的20%這些人實際上是2倍的平均值,考慮到多的30平方米是投資的話,那這個投資的房子也是隨時可以出來進入市場的,這個算起來是多少呢?大約也有60億平方米。所以我們現在差不多有120億平方米可以住4億人。
但是為什么我們還看到房地產不斷增長呢?就是你不斷在投資。
我們要幫助實體經濟增長,但是實體經濟不賺錢。其實我認為,投資下降就是因為錢太多,真的可能是國企的擠出效應。為什么?因為它帶有一定政府推動,完成政府所要完成的投資,得到的資金成本也相對低,這樣投得越多,回報就越低。
所以經濟形勢不能僅看增量,還要看民企愿不愿意投。資產在不斷迅速擴張,所以你要求回報,回報又起不來,這樣就會變成一個循環怪圈。
要全面看經濟,我們要穩增長還得調結構。結構問題現在看來是相當大。這也是為什么要去產能的道理,就是產能太高。
但是我覺得不是沒有出路,比如說“一帶一路”可能是一個機會。關于“一帶一路”,我曾經作過一個簡單的測算,沿線國家65個,面積是我們中國的3倍,人口是我們中國的2倍,經濟是我們的1.5倍,消費是我們的2倍,這些國家發展水平比中國相對偏低一點。
這是一個很好的潛力,等于我們有1倍的經濟,現在增加了2倍,額外再增加了2個中國這么大,但是這些經濟不是你的,是需要你去競爭和開發的。
首先這個戰略方向很好,但是這個戰略要具體化,也不是說簡單投一點點錢就行了。實際上這些國家的開發風險也是很大的,但至少這是未來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