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寰
我們去便利店買過東西,也搭乘過出租車,二者看起來并沒有任何的關聯,然而,有一群人卻把兩者相加,制造出移動商店的概念。
某個早晨,在經歷了數次起床作戰后,你拖著昏昏欲睡的身體,匆匆忙忙地坐了一輛出租車趕去上班。嘈雜的鳴笛聲讓你慢慢清醒,饑餓感也隨之而來。于是,你拿出手機,用二維碼掃描了前排座椅后背上的二維碼,買了一瓶牛奶和幾塊糕點。
這是深圳一家名為GOGO車吧帶來的便利,它將出租車改造成了移動商店,滿足乘客在出行時對食品、飲料、生活用具等物品的臨時需要,相當于一臺“移動711”。目前,已經有1 000多輛這樣的出租車在深圳街頭穿梭。

造一輛“移動711”
出租車的便利店,究竟是一個什么鬼?
從一開始,創始人阿甘對GOGO車吧的定位就不是普通零售店,而是一家家“小而美”的精品店。黃色袋鼠LOGO的車身廣告具有極高的產品辨識度,二維碼廣告牌、定制座套、袋鼠公仔、帆布貨架、零食盒合理地嵌合于車體內壁,容量雖大,占位卻小,儼然一個智能手機的體驗店。除此之外,每一只“袋鼠”的后備箱里還安裝了一臺容量45~50升的車載冰箱。
不過,對于乘客來說,乘車的體驗是否舒適才是重點。這些額外的東西壓縮了車內的活動空間,再者,在車上吃零食造成的衛生狀況如何處理,座椅后放置貨架的又怎么確保其安全性?概念雖好,但要想真正有錢賺,還是得把最基本的服務做得與眾不同。
為了解決這一點,GOGO車吧請來了法國設計師設計貨架,兼顧了美觀和安全,冰箱則交由移動車載冰箱“因得爾”公司定制。在商品端,GOGO車上有40多個SUK,所售商品主要是淘寶爆品或海淘產品。另外,GOGO車吧還與雀巢、農夫山泉、紅牛等一線品牌進行合作,為其銷售產品。
的哥的第二職業
在“網約車”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的背景下,傳統出租車行業舉步維艱,司機收入受到很大影響。而GOGO車吧的出現,或許可以為出租車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在創立GOGO車吧之前,阿甘做的是車載Wi-Fi產品,已經安裝了上萬臺車輛,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出租車。因此,鼓搗出移動精品商店的模式之后,阿甘首先瞄準就是出租車。我國有350萬出租車司機,400萬專職專車司機,每年服務的人數達3億人次。阿甘將零售店開進了出租車,看中的就是這個廣闊的市場。
對于出租車公司和司機而言,只需提供車輛空間,接受簡單的培訓,就可以賺取車價以外的收入。具體而言,GOGO車吧為出租車司機提供供貨-配送-收款-培訓一條龍的服務,并提供多種快速的補貨方案。比如在深圳機場設補貨點,90%以上的司機每周都會去機場1~3次,利用排隊候客的時間進行補貨。
根據GOGO車吧提供的數據,乘客的購買轉化率在10%~30%左右。最開始試運營的兩個月內,1 000名司機的銷售額為88萬元,人均收入在1 000元以上。目前,GOGO車吧已經服務了20多萬名乘客,銷售能力強的司機,每個月能多賺2 000多元。
目前,GOGO車吧主要有兩種盈利模式。一是做供貨商和出租車司機兩者間的中介,賺取一部分的差價;二是與食品供貨商、廣告商進行合作,收取相應的廣告費用。當然,廣告收益也會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給司機。
GOGO車吧已經完成1 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下一步,GOGO還將通過優化貨架,增強培訓,加大媒體宣傳及配備車載Wi-Fi等方式提升品質和服務,帶來更大的收益與長遠的發展。
今后,一只只奔跑在城市里的“袋鼠”,真的很難形容它到底是一輛出租車還是一個便利店,里面坐著的到底是司機還是售貨員。但重要的是,曾經那群以拉客為生的出租車司機,將會以“老板”的角色去經營自己的這個精品店。他們將會去思考,如何通過優質的服務帶給乘客滿意的乘車體驗。
看上去,這個市場足夠大,對于利益方來說也能實現多贏。但這畢竟是一個新的嘗試,來自于政府政策、出租車公司配合度等方面的制約也將考驗GOGO車吧的持續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