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鬼
沿海讀文學,內陸愛官場。南方很文藝,北方略重口。
“文明的孩子”布羅茨基說,“我是我所讀過和所記得的東西的總和”。那么中國各地的人民,讀過各種各樣良莠不齊的書之后,得出了一個什么樣的“總和”?
廣東:最愛讀書,最愛文學
廣東人怎么看都是一個商人和土豪,不像文化人。但廣東恰恰是全國最愛閱讀的地區。
2014年當當網圖書統計,全國每賣出6本書就有1本送往廣東。據京東統計,2015年廣東地區購書量全國第二;在號稱銷售規模是京東圖書三倍的天貓圖書,廣東排名第一。2014-2015年在當當網購書最多的十大城市,廣深兩城穩居冠亞軍,東莞連續兩年擠進全國前十。
有錢了,該文藝一下了。去年廣東人在當當買得最多的15本書,全部都是文藝和商業類,是全國唯一不愛買工具書的省份。其中東莞人最愛讀的書是《追風箏的人》。所以別再說東莞人乃至廣東人追求的是金錢和肉欲,他們追的是風箏與風。
兩湖:最愛讀華語文學
兩湖人勠力于建立現代中國,如今又是中國主要的紅色革命老區,所以說兩湖人最愛國,不算夸張。這里的閱讀趣味非常“中式”。2015年湖南圖書館借閱榜前10名多為中國當代文學著作,《平凡的世界》已經連續十幾年占據借閱榜榜首,而唯一進入前100名的外國文學著作是那本孤獨的《百年孤獨》。
湖北人更愛現代以前的文史著作,據2014年湖北全民閱讀辦公室調查,《魯迅全集》《明朝那些事兒》《世界歷史上下五千年》均是湖北人的top 10之選。唯一進入湖北前十的當代文學著作,是郭敬明的《小時代》。小四的“老冤家”韓寒,則成為了湖北人最愛的三位作家之一,另外兩名是莫言和魯迅。
江右和閩南:不走尋常路
江右自古風流,前有陶淵明采菊東籬,后有黃庭堅開辟詩派,再有陳寅恪倡導“獨立自由”,一直是中國文化和思想的重鎮。當代江西人卻不大喜歡讀文學名著,2013年省圖借閱榜無一本名著,文學類前三名是《杰羅尼摩的歡樂假期》《四個調皮蛋》《妖孽,別捉我!》,網絡小說和武俠小說更受歡迎。
從福建圖書館的借閱榜上看,福建人的閱讀趣味新銳且洋氣。2015年福建人借得最多的文化類圖書是新周刊前主筆胡赳赳的《理想不死》,而文學類前10名既有大眾文學作家村上春樹的《遇見百分之百女孩》,也有小眾而精致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更有品位的是,社科類第二名是《國家為什么會失敗》,難怪福建產生了那么多商人和移民。
包郵區:最愛四大名著
江南一帶盛產狀元,僅在清代,這里就走出了58名狀元,占全國總數的51.78%。對江浙滬皖的居民來說,人文傳統確實對閱讀趣味有所影響。2015年浙江所有公共圖書館外借總排行前10名都是中外經典文學著作,其中前四名就是“四大名著”。上海圖書館今年發布的報告也顯示,上海人最愛的作家除了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小說家,就是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等網絡文學大神。
由于網購便利和公共圖書館發達,以上數據遠遠不足以概括包郵區的閱讀狀況。“繁花”(金宇澄著作)盛開的上海,全市圖書館借還量達到6326.9萬冊次,人均外借量達29.4冊,閱讀趣味更多元化。
西南:文藝得要死,高深得莫測
西南地區,“愛讀書”的人是非常受歡迎的。云南,中國所有詩人和文青的田園牧歌。“每個偶然路過的詩人、畫家、民謠歌手,都忍不住渾身一顫,掉落滿身的文藝細胞,感嘆上一句,大理,真是一個好得不像話的地方。”作家毛利這樣說。
四川和重慶的男男女女大多把“愛讀書”列為擇偶條件,其中四川省圖借閱量第一的書是《心理罪》,而重慶圖書館借閱榜前兩名是《寶鑒》和《秘藏》。看來情場如戰場,相親如鑒寶,都要學精了再上場。
西北三省:帝王崇拜,越窮越愛讀官場文學
陜西是秦、漢、唐帝國的核心地區,這段歷史也是老陜歷來津津樂道的。一套六冊的《大秦帝國》,自出版后年年進入公共圖書館借閱榜前列。甘肅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左伏羲,右女蝸,天水一郡直啟趙宋三百年盛世。甘肅公共圖書館借閱榜,泰半為歷史類圖書,大部頭《史記》排名第一。
寧夏在舊時靠近邊疆,如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人的閱讀趣味偏向實用性。一本《中醫高手》,多年來都是銀川市民最愛的十大圖書,2016年上半年借閱量第一的是《靠山:做官是一門學問》。
山東山西:吸著霧霾,關懷世界
山東山西在清代以前是“儒省”。現代以后,兩省都是重工業大省,但產能落后,污染非常嚴重。山東的霧霾災害,不比煤省山西差多少。
他們吸著霾,懷著“修齊治平”的理想。據2016年4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發布的報告,山東人最愛讀的內容是新聞時政類。山西人更從“鍵盤俠”走向“理論俠”,最愛去圖書館讀毛主席。據山西省圖統計,去年借閱量最大的十本圖書,有7本和毛主席有關。
河南河北:課外拼不過,拼課內
據說河南人和河北人互相瞧不起對方已久,在讀書一事上,河北人略輸文采。在近年各大電商公布的閱讀城市排行榜,從來沒有見過河北城市的身影。河南本來也不知名,今年鄭州卻爆冷闖進亞馬遜十大閱讀城市第二名,而且鄭州人的書單中有60%是文學圖書,既有《百年孤獨》《活著》《平凡的世界》等路邊攤常見名著,也有《花千骨》《羋月傳》等網絡文學新軍。
河北人的課外閱讀可能不如河南人,在上學讀書一事上,絕對超過南邊的兄弟。“頭懸梁”式的復習方法便是河北人發明的,如今正在衡水中學集中營式的高考補習班全面實行。
京津:最愛雞湯和養生
幾乎在所有圖書消費排行榜上,北京都是購書最多的城市。北京匯集了全國最多的圖書館,還有萬圣書園、單向街書店、三聯書店等人文書店,學術閱讀旺盛。但大學生和文藝青年的閱讀趣味只是小眾。對于艱苦奮斗的北漂來說,雞湯才是剛需;對于養尊處優的北京人而言,養生最是要緊。據《2014-2015年度北京市全民閱讀指數綜合報告》,北京居民最愛讀的書是健康養生類。
天津人呢?中老年男性喜歡在午休和睡前來點“深度閱讀”以助眠,而年輕的大學生們有一顆去西藏洗滌心靈的心,《藏地密碼》連續幾年進入大學借閱榜前列。
東北三省:獨愛“皇妃”
據新世相調查,沈陽是看書速度最快的城市,沈陽人每月讀書超過4本的人最多。至于什么書才能代表沈陽的趣味,還是要問問大眾圖書館。黑龍江圖書館的借閱榜上,既看不到“四大名著”,也看不到其他中外經典名著。
而據《遼寧日報》報道,奉天城四家權威圖書機構的銷售top1是《幻想大王奇遇記》《門診處方全書》《鑒寶高手》《殺手皇妃》,top 10書單中沒有一本是純文學著作。東三省是滿清龍興之地,當地人似乎特別喜歡標題含有“妃”字的網絡小說,吉林長春圖書館的top 10就有三本:《冷皇戲鳳》《特工狂妃》《天命皇妃亂軍心》。
東北經濟一直在“復蘇”中,東北人的閱讀一直在“幻想”中。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