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兩證整合”,推進外國人來華工作統一管理
2015年12月,國務院審改辦決定將“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簡稱“兩證整合”)。這項工作中央層面由國家外國專家局組織實施,地方實施部門由地方人民政府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做好“兩證整合”是深入貫徹中央領導同志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推動建立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機制、更好參與國際人才競爭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積極實踐。
隨著“兩證整合”工作的組織實施,我國現行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體制存在的職能交叉分散、管理多頭、政出多門、溝通不暢等諸多障礙也將進一步得到消除。有利于減少重復審批、避免監管漏洞、提高辦事效率,有利于積極推動建立權責統一、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外國人才工作管理體制。
要全面做好這項工作,我們需要把握以下幾項原則:第一,以政策統籌為前提,建立統一協調的管理體制機制;第二,以分類管理為基礎,實現科學有序管理;第三,以數據管理為手段,簡化流程信息,創新管理方式;第四,以地方實施為主體,鼓勵先行先試,確保平穩過渡。
“兩證整合”后,外國人來華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將實現統一管理,我們的管理目標將由主要圍繞高端人才引進管理,向高層次外國人才、來華就業的外國人等更加多元化的管理轉變,管理對象的規模也將大幅增加,管理難度明顯提高。按照“鼓勵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的基本思路,對高層次專家和一般外國人實施分類管理將勢在必行。要加快制定外國人來華工作分類管理規定,實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與人才簽證、工作簽證、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工作指導目錄等制度的內在協調性、體系性。對“高精尖缺”特殊人才,要圍繞“三更”、“四得”目標,實施“綠色通道”等便利化服務措施,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引才用才環境和服務體系;對中端人才,要立足國內就業總體情況,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提供相應便利;對于低端外國人就業,要加以限制。
“兩證整合”對外國人管理服務工作的精細化、精準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及時啟動運行全國統一的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信息化系統。實施一網管理、數據共享,實現網上申報、限時辦結、實時查詢、過程留痕、全程監督,確保信息公開透明,數據集中統一。給予長期工作外國人一人一碼,終身不變。我們將加強與外交部、公安部、人社部等部門協調溝通,優化許可流程,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切實提高審批效率。逐步實施工作指導目錄、計點積分、市場需求測試等通用工具。探索建立在華工作外國人信用評定和使用制度,完善對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獎勵制度,切實保障在華工作外國人的合法權益。
根據分類管理、流程優化、大數據管理、試點先行等總體工作思路,2016年9月,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試點工作已正式啟動,我們在京津冀、上海、安徽、山東、廣東、四川、寧夏等省區市率先啟動“兩證整合”工作試點。目前,天津外專局已率先在全國設立外國人來華工作處,對在津工作外國人才實施分類管理,實現外國人來華工作的網上申報、網上查詢、信息共享;上海外專局在張江建立國際人才試驗區,開設申請中國“綠卡”認定窗口,建立市場認定人才機制,實施科技創新職業清單,完善海外人才居住證制度,努力為外國高端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多便利化措施;云南外專局專門為外國專家就醫服務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從醫療設施到就醫人員的雙語服務,著力優化外國人才創新創業軟環境建設;青島外專局設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窗口,優化工作流程,完善配套保障措施,確保政策銜接、平穩過渡。
“兩證整合”是推進外國人來華工作“放管服”改革的突破口,是破解外國人在華工作多頭管理的重要舉措。我們將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嚴格落實責任,穩妥推進各項工作,以扎實的工作作風,務實的工作成果,營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引才用才環境,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