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勤元,姚大為
?
自我效能理論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劉勤元1,2,姚大為1
(1. 齊齊哈爾大學 體育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2. 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黑龍江 齊齊哈爾161000)
以自我效能理論為基礎,結合高校乒乓球的實際教學情況,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觀察和實驗等研究方法,對大學生在乒乓球學習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競爭或非競爭條件下,逐漸形成的較高自我效能感明顯有助于提高運動成績,同時降低了失敗的負面影響.自我效能感強,乒乓球學習有動力,持續時間長.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可以通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體驗、營造氛圍及淡化考試等措施,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論;高等學校;乒乓球教學
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從社會學習的觀點出發,在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論,用以解釋在特殊情景下動機產生的原因[1].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對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觀評估.評估的結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動機.自我效能理論傳入我國后,各領域學者都對其進行研究并應用在實踐中.自我效能學術成就對心理學、教育學和管理學領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2].其在體育領域也廣有涉足,且受到了社會好評,研究結論也得到了廣泛應用.袁艷春[3]認為在滑冰教學中,通過對學生自我效能感有目的的培養,學生會堅信自己有能力學會所學知識,并因此努力練習,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很有益處;陳曉玲[4]在健美操教學中,吳建章[5]在排球項目教學中,張春利[6]在網球項目教學中等,都對自我效能的理論與具體體育項目相關性以及應用有所研究.而乒乓球作為我國國球,與自我效能理論的相關研究比較少見,尤其是關于自我效能理論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就更為少見.社會的進步、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健身意識不斷增強.乒乓球因其獨有的競技性強、器材方便攜帶等特點,走進了人們的日常休閑運動生活中.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齊齊哈爾大學2013級身體健康、選修乒乓球課程的學生200名(其中男生105名,女生95名)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通過與實驗對象進行交流和溝通,最大程度上了解他們自我效能感的真實性和波動程度.查閱大量教育心理學、體育心理學、心理學測量與評價、乒乓球教學及自我效能理論等相關書籍,總結最新研究結論,跟蹤最新研究進展,以期保證研究的實用性和時效性.在此基礎上,初步制定自我效能感與當代高校乒乓球教學的影響因素與相關指標,制作調查問卷.自我效能感量表(The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Scale,以下簡稱GSES)是德國臨床和健康心理學家Ralf Schwerzer和他的同事1981年開始編制的.GSES開始時共有20個題目,后來改進為10個題目.王才康[7]等對中文版的GSES的心理特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此量表在中國也是適用的.它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本研究實驗前共發放問卷200份,實際收回199份,其中有效問卷197份,有效回收率為98.5%;實驗后發放問卷197份,實際收回197份,其中有效問卷197份,有效回收率100%.
實驗前,將實驗對象進行自然分組:以選修班為單位,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對象的自我效能感、乒乓球技術調查進行分析.實驗中,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方法進行教學,實驗組進行教學干預,具體方法為:(1)增強興趣.教師通過誘發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明確目的,創設情境,巧妙設題,及時評價和內外結合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十分好奇的情況下輕松地進行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在不同距離、不同方位觀察著自己的示范,令其及時掌握學習的關鍵和重點;幫助學生養成多思、多看、多練的學習習慣.(2)成功體驗.班杜拉認為:學生在學習時,自我效能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就是學習過程中的成功體驗.結合乒乓球教學特點,教師對實驗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小”、“多”、“巧”[8]. “小”即小步伐,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獲得成功,如在推球、攻球中各個細節制定好;“多”即多樣化教學和多方面評價學生;“巧”即巧反饋,把學生獲得的成就、進步轉化為有形的事實,如讓其做正面示范等,從而使學生受到鼓勵.(3)營造氛圍.學生的情緒狀態和心理狀態均能影響其自我效能的形成和培養,教師在上課時要營造一種積極的、輕松的、融洽的、安全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生理狀態,從而達到提高實驗對象自我效能的目的.(4)淡化考試,開展競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法靈活,開展競賽;減輕學生壓力,增強學生動力.實驗后對2組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乒乓球水平進行分析.
2.1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產生的影響
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分數越高說明自信心越高.通過對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調研統計結果分析(見表1和表2)可見,實驗前研究對象的自我效能感均較低,并且2組水平接近.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改革對比實驗,對照組學生自我效能感無明顯變化,實驗組學生自我效能感明顯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堅持時間以及遇到困難時是否堅持,都與效能感的高與低有直接關系.所以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否獲得成功,與他們是否有積極的自我效能感密切相關.因此,積極的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1學生以往的成敗經驗一般來說,成功經驗越多,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越能得到提高;反之,失敗越多,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越會降低,體現在學習中就是學生會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大學里,學習氣氛緊張、競爭激烈,失敗和受挫很常見、很正常.但是現代大學生不能正確應對這些現象,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久而久之,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會明顯下降.
2.1.2學生的社會對比與自己水平比較相近的成功學生進行對比,可以增進自己完成同樣或相似任務時的信心;同理,看到與自己比較相近的學生失敗時,自己在完成同樣或相似的任務時會缺乏信心,認為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會失敗,自我效能感會明顯減低.

表1 實驗前后自我效能感對比分析

表2 實驗前后自我效能感變化對比分析
2.1.3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教師或其他學生認為自己具備成功完成任務的能力,或是聽到相似的評價時,自我效能感會得到提高;相反,自我效能感會降低.教師或學生的言語是否正確或產生積極的影響,關鍵取決于他是否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2.1.4學生的情緒反應鎮定、平和的反應使學生自信,可以獲得較高的自我效能感;緊張、焦躁的反應容易降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2.2對教學產生的影響
2.2.1對目標設定的影響各項比賽證明,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均有適宜的自信心,他們往往會根據自身的實際能力設置符合實際情況的目標.相關人員研究表明,乒乓球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隨自信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其自信程度與實際表現呈“U”型曲線關系.正常來說,人們在行為活動時一般傾向于選擇自己可能、容易掌握的活動進行操作,習慣性躲避、放棄認為難以掌握的活動.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則習慣性地在乒乓球學習過程中把目標設置的具有挑戰性,經過努力后實現目標;自我效能低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則相反.
2.2.2對堅持程度、努力程度的影響自我效能感可以通過學生在乒乓球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過程發揮主體作用,此過程伴隨動機因素的參與.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選擇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和任務,一旦他們實現了自己選擇的目標,會認為這是自己才能的一種體現,整個過程就構成了一種內部自我獎勵,而這種自我獎勵直接影響著學生在乒乓球學習過程中的內部動機,這種動機是使學生體驗到學習乒乓球和從事乒乓球運動變成自我的一種需要,而這種需要對學生堅持乒乓球的學習、參與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并且可長時間堅持.在學習乒乓球的過程中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給自己設置較低的目標、任務甚至逃避,則很少會有成功體驗,時間一長參與乒乓球學習的內在動機就會降低,這必然影響他們在以后乒乓球學習過程中的堅持和努力程度,久而久之會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通過提高大學在校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學生在身體運動能力、學習效率等方面有所提高,從而將提高自我效能感作為提高高校乒乓球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手段之一.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對大學生乒乓球的學習有重要的影響.高校教師在教學時,幫助學生樹立主動、自覺應用自我效能理論的意識.選擇有效鼓勵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醒或提示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優異成績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強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每一名學生設置適當的目標,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成功的機會,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教師根據當地、當時的實際,創新考核制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正確分析,淡化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客觀因素,強化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原因以及本質,并且和學生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此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其自身有戰勝困難的能力,這樣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達到提高學生乒乓球技術的學習效果.
[1] 班杜拉A.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繆小春,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95-399
[2] 郭本禹,姜飛月.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24-127
[3] 袁艷春.速度滑冰教學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7(4):56-59
[4] 陳曉玲.對中師女生健美操中“自我效能”信念的培養[J].松遼學刊:自然科學版,2000(2):80-81
[5] 吳建章.自我效能理論在體育院系排球普修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15-19
[6] 張春利.高校網球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實驗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14-16
[7] 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1):36-38
[8] 張瑛秋.現代乒乓球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262-266
Self-efficacy theory in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the table tenni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Qin-yuan1,2,YAO Da-wei1
(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2. Qiqihar Railway Engineering School,Qiqihar 161000,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lf-efficacy theory,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able tenni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using literature,questionnaire,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methods,such as in table tennis learning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high and low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etitive conditions or not under the competitive conditions,gradually formed the high self-efficacy significantly help to improve performance,and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failure.Self-efficacy is strong,table tennis learning motivated,long duration,etc.In table tenni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success experience,build atmosphere,dilution test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the students' self-efficacy.
self-efficacy theory;college and university;table tennis teaching
1007-9831(2016)09-0107-04
G846∶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16.09.030
2016-06-29
劉勤元(1991-)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助理講師,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體育訓練方面的研究.E-mail:9443111@qq.com
姚大為(1963-)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體育訓練方面的研究.E-mail:8942256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