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振頡
書終于出版了,莉舒捧著它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段文字都是那么清晰,往事一幕幕浮上心頭,這本《愛在癲癇的日子》是她30多年來的人生經歷……
一場意外
癲癇“纏上”這個可憐女生
1980年6月,莉舒出生在廣東省惠東縣。8歲那年,她在下課時去學校小賣部買了2根冰棍。就在她迫不及待地拆開包裝紙,享受這份美味時,上課鈴聲突然響了。她趕緊向教室沖去,慌亂中,一頭撞到教學樓走廊上的一根大石柱。當時,她感到一陣眩暈,眼冒金星,沒多久便倒在地上。醒來后,她發現自己躺在學校醫務室。老師見她沒什么事,未意識到問題嚴重,讓她去教室里繼續上課。

莉舒幸福的一家四口
一個月后,莉舒像往常那樣在教室里上課。突然,她兩眼上翻,全身劇烈抽搐,沒多久便失去知覺。由于家人缺乏醫學知識,依然沒把她和癲癇聯系起來。此后每過半個月,莉舒就會發作一次。
有一天晚上,莉舒家來了一位遠房親戚。這位親戚有70多歲,聽父母講完她的情況,沉思片刻說:“我懷疑這個娃兒被鬼上身了。”“真的嗎?那怎么辦?”父母一臉焦慮地問。“沒事,我知道幾個偏方,能降服這個娃兒身上的惡鬼。”此后,莉舒吃過很多偏方、秘方,家人還請來神婆,求神拜佛吃符水。折騰好一陣,家長才意識到被騙了。
11歲那年,莉舒在醫院被確診為癲癇。當著莉舒的面,醫生并沒有直接說是癲癇,只是說腦缺氧。父母也沒有和莉舒說明她的情況。莉舒是個有心的孩子,覺得自己的情況不妙。她仔細查看藥瓶上的小字,發現每瓶都寫著“癲癇”的字樣。那時,她還不知道癲癇是什么,直到查了字典,才知道這是一個根本治不好的病。她癱坐在病床上,哭了整整一個晚上。
經過醫生不斷地調整用藥和用量,慢慢地,莉舒的病情得到控制。原以為這場噩夢會成為過去,誰知道這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
中考剛結束,莉舒準備好好放松緊繃的神經。她已經和幾個同學約好,準備出去游玩。就在游玩途中,她突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兩眼上翻,全身不受控制,不由自主地抽搐昏倒。幾個同學七手八腳把她送去診所,很長時間過去,情況仍未好轉。就在高一上半學期,她不得不因多次發病而輟學。
莉舒心中有太多不甘與委屈,傷心與難過。不讀書,16歲的自己還能干什么?這個問題,她想了整整一夜。東方漸白時,她作出一個決定——出去找工作。
傳呼臺的招工過程中,莉舒隱瞞了病情,最終順利通過面試。因為知道自己有病,所以工作上她表現得特別積極。或許因為換了環境心態有所改變,她的病情很穩定,有五六年沒有發作。
后來,莉舒離開傳呼臺進入一家手袋廠工作。也許是醫生換藥的緣故,這一年病情又反復發作。有次在坐大巴時她突然發了病,還好司機和乘客們把她送到醫院。還有一次,因為走在大街上發病,醒來后發現自己躺在醫院門口的地上,周圍一大堆人圍著她不敢上前。她害怕被家人和老板知道,因為那將面對責罵和解雇。
此后沒多久,因為一次工廠趕貨加班,這個惡魔又來“騷擾”她,她當著所有同事的面發病,當夜,就被老板以“回家休養”為由送走,幾天后被通知不用來上班了。
幾個月后,莉舒回到惠東從事電信工作。她總是小心翼翼,不希望自己發病麻煩到別人,更害怕被領導知道。也因為發病,她多次調動工作崗位,但她已經學會坦然去面對這一切。
邂逅暖男
真愛助她走出人生灰霾
因為癲癇反復發作,在25歲這年,莉舒實在忍無可忍,不再考慮手術風險,希望徹底根治這個病。她說服父母,在母親陪同下剃了光頭,住進廣州一家醫院。母親含淚簽下手術前的協議,四個多小時后,她從手術室里被推出來。開顱手術并沒有治愈癲癇。兩年后,病魔“殺了個回馬槍”。她這才知道,治療癲癇沒有速效藥,也沒有一個能馬上根治的好方法。癲癇就像糖尿病一樣,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
2006年,莉舒越來越感受到心態對癲癇患者的巨大影響。她知道很多病友都有自卑的心理,特別是當眾發病后,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為此,莉舒想到開設博客“莉舒的癲癇人生”,來記錄一些自己的真情實感。很快,博客匯聚許多“粉絲”,訪問量超過35萬人次。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莉舒的情感世界依舊一片荒蕪。因為癲癇,她很多次相親都無果。和工作不同,她覺得兩個人過日子,不該有什么隱瞞。哪怕瞞得了一時,也瞞不了一世。等到結婚以后再穿幫,情況只會更糟。
2007年元宵節,在同事的介紹下,莉舒在一次聚餐中認識了朱銳峰。見面聊天中,莉舒談起平時的娛樂主要是上網,朱銳峰問起她上網主要做什么。莉舒將她的癲癇人生博客,還有20年的癲癇故事和盤托出。朱銳峰只是靜靜傾聽,沒有像其他男生那樣直接離開。當時,莉舒也沒抱太大希望,心想,他或許只是礙于同事的面子,所以才沒有馬上走吧。不過這個朱銳峰顛覆了她固有的想法,聽完后他還對她的堅強和勇敢夸贊了幾句。這天,朱銳峰把莉舒送到家門口,臨別時,他深情地說:“今天和你聊得蠻開心的,我們繼續保持聯系吧。”
這天晚上,莉舒準備更新博客,發現有一條新的消息提醒——有一位“陌生人”加自己為博客好友。她還以為是癲癇病友,習慣性地點同意。當發現這個人對博客上每篇文章都點贊評論時,她覺得此人絕非只是普通病友。果然再次和朱銳峰見面,她才知道這個奇怪的粉絲就是朱銳峰。又過了十多天,他給莉舒寫了一封情書:看了你的博客之后,發現你和病痛斗爭了很長的時間,在你博客的字里行間,折射出你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病痛的樂觀。原來你正是我喜歡的那種女孩,樂觀、幽默、善良能夠在你身上很好地體現出來……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并經營這段感情,同時我也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定能邁向美好的明天。
莉舒并沒有馬上回信,而是靜觀事態發展。朱銳峰忍不住了,給她打電話,再次向她表白,希望她能接受自己。這次,莉舒被感動了,接受了比她大兩歲的朱銳峰,也接受了這份來之不易的愛情。
當然一開始,朱銳峰的父母并不同意兩人在一起。但朱銳峰的堅持和莉舒的樂觀,終于讓兩位長輩不再過分干涉。經過半年多的戀愛,他們在2007年底領了結婚證。
就在朱銳峰和莉舒登記結婚不久,莉舒癲癇大發作。那時,莉舒和朱銳峰正在張羅新房裝修。她感到一陣昏眩,頭不受控制地撞向墻,因為劇烈的抽搐擦傷頭皮,鮮血直往外流,意識漸漸開始模糊……
沒過多久,莉舒聽到開門聲,蒙眬間看到朱銳峰拿著一袋藥走過來。他把莉舒從床上扶起,先拿棉簽輕輕地擦在傷口上,然后又小心翼翼地粘上止血貼,還用嘴輕輕地為她吹著傷口。處理好傷口后,朱銳峰讓她先歇一會,把藥收起來去了洗手間。一分鐘后,朱銳峰又來到莉舒跟前,俯下身子握著她的雙手。雖然他雙手有些冷,但莉舒覺得很溫暖。這個平日里粗聲粗氣的大男孩,在她發病后卻為她奔波忙碌,無微不至、不離不棄地照顧她。想到這里,莉舒突然涌出一種莫名的歉意和感動,淚水在眼眶里打轉。朱銳峰似乎能感應到她心中的想法,將她的雙手握得更緊,“老婆,別這樣,我永遠都不會離開你。”聽到這句話,莉舒的眼淚不知怎的刷地掉了下來。這句話很樸實,卻是最優美、最感人的情話。
朱銳峰的到來,讓莉舒不再恐懼癲癇,不再害怕發病。癲癇帶給她更多的是“愛”,讓她懂得“愛心”,也讓她得到一份“真愛”。她一直深信上天這樣安排,自有它的道理。如果沒有患上癲癇,她是不會想著要為癲癇做什么,也不會對癲癇病友有如此深刻的同病相憐之感,更不會遇到深愛自己的朱銳峰。她對癲癇,不再是憤恨、抱怨、苦悶、無助,而是多了一份包容、感恩、希望。
由于服用抗癲癇西藥20多年,朱銳峰和莉舒擔憂會對生育造成影響。因此,夫妻倆在婚前就商量好不要孩子。婚后,朱銳峰盡力讓母親慢慢接受這個事實。然而一件事改變了莉舒的想法。婚后不久,一家人在電視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場景。這場災難,讓許多孩子成為孤兒。莉舒的婆婆隨口說了一句:“要不,我們家去領養一個孤兒吧。”朱銳峰也在一旁附和著說“好”。
這句話深深觸動莉舒的神經。其實,這一家子都是很盼望有個孩子的。就在這一刻,28歲的莉舒決定要和朱銳峰生個孩子。
2008年9月,莉舒發現自己懷孕。盡管醫生說大部分病情穩定、藥劑量不大的癲癇病人是可以生孩子的,遺傳的概率也不大。但是,她的內心依舊是憂慮和掙扎的。幸好丈夫積極開導她:“沒有一個人,能保證自己一生都不生病。身體健康的人,也不一定能孕育出健康的寶寶。既然選擇懷孕,就要積極樂觀地對待,多余的憂慮并不能換來寶寶的健康。”莉舒把朱銳峰的話聽進去,開始積極鍛煉身體,并遵照醫囑適當減少藥量。
第二年,莉舒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兒。女兒出生后,夫婦倆有的更多是喜悅和幸福。他們都很喜歡孩子,關鍵孩子對他們來說是來之不易的。一家人的生活重心,開始圍繞這個粉嘟嘟的小生命。
2012年9月,莉舒的癲癇病又一次嚴重發作,差點讓她的婚姻走到了盡頭。那天傍晚,她下班后到九樓鄰居家幫忙修電腦。因為居住的房子沒有電梯,當她走到六樓時突然發了病,被經過樓道的鄰居發現。因為怕她出事,有人跑到物業叫來了保安。正是這位“好心”的鄰居,把莉舒得癲癇的事鬧得整個小區沸沸揚揚。
后面的日子,莉舒和家人承受著種種風言風語。她從小到大聽慣這種聲音,可婆婆是老人家,思想保守,覺得面子上掛不住,把負面情緒發泄到莉舒的身上。特別是莉舒女兒的語言發育比一般孩子遲緩,婆婆就認為這是遺傳所致。于是她就一直勸兒子和莉舒早點離婚。
可是,朱銳峰不是這種拋妻棄子的人。他給莉舒吃下一顆定心丸:“親愛的,無論外面的世界再怎么樣,都無法把我們倆分開。哪怕所有人都反對我們,包括我父母,我都不會松開你的手。”他多次對母親說,自己絕不會離婚。婆婆見兒子態度如此堅決,也只好作罷。
眾籌出書
幫助她成為了“網紅”
好在此后沒多久,莉舒又一次懷孕。2013年,她順利產下一個男嬰。婆婆心中的怒火暫時平息。兒女雙全的佳話,也讓小區鄰居覺得沒什么好議論。
兒子出生后,莉舒辭去工作,養家糊口的重擔全壓在朱銳峰一人身上。除了平時在單位上班,他還犧牲雙休日的時間去做“嘀嘀打車”。婆婆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她幫小夫妻倆分擔了很多家務。此外,女兒在莉舒的教育下,學習成績也非常好。
除了在博客上分享與病痛搏斗的故事,莉舒通過64個QQ群回答病友提出的問題。2015年7月,她又開通微信,數月內就有一千多個好友關注她,絕大多數是全國各地的癲癇病友。大多數病友都對癲癇有莫名的恐懼,有時會做出一些無知極端的事。比如有些病友因為害怕藥物副作用準備做人流的,但因為受莉舒的鼓舞,這些可愛的小天使得以來到這美好的世界。莉舒回答病友問題都是無償的,每天都要耗費她很長時間。但她的內心是愉悅的,她感受過別人的愛意,現在她要將這份愛意傳遞給更多人。正是這份愛心,讓她迅速成為“網紅”。
有一個想法始終埋藏在莉舒的心里。每天,她都會面對病友的各種問題,其中很多問題都大同小異。她希望能把所有答案,集中放在一本書中。她開始整理多年的經歷,每寫完一段,她都會淚流滿面。將近30年,她經歷了很多人認為的不可能:從上學,戀愛,工作,失業,再就業,結婚,懷孕和生育……這一路走來有太多的艱難苦痛。
在這本書中,莉舒把平日大家問她最多的問題,分章節地整理,還把自己的抗病經歷及病友故事記錄下來。“如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處理癲癇發作?如何提升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如何對待社會歧視?如何面對婚戀生育……”這本15萬字的書稿《愛在癲癇的日子》,用樸實的言語回答這些癲癇病人最關心的問題,也讓普通人了解到這個特殊群體的世界。
盡管寫好書稿,出版也是一件讓莉舒頭疼的事。當前實體出版業不景氣,大多數出版機構需要作者負擔一些費用。莉舒本來經濟上就不寬裕,再要花幾萬元出版這本書,讓她頗感為難。就在她覺得出版無望時,轉機卻出現了。
2016年2月,安徽衛視聯系到莉舒,邀請她參與他們的大型健康公益節目錄制。在節目中,她悉心講述如何正確面對癲癇病。節目組幫莉舒找到幾位權威的醫療專家,當場解決面對疾病時的疑慮,還為她聯系到幾位愛心企業家。他們非常支持莉舒十年如一日的夢想,承諾會負責聯系出版社眾籌資金出版。這期節目播出后引起不小的反響,很多陌生人打來電話,愿意幫莉舒完成出書的心愿。
《愛在癲癇的日子》終于順利出版,莉舒還有一個打算,就是將眾籌得來的資金和書稿收入所得,自己分文不取,專門成立一個公益基金,以幫助那些還生活在陰霾中的癲癇病人。2016年7月,這個愿望終于實現,她的公益基金正式批準成立。
如今,莉舒的心態更趨穩定,已經有兩年多沒有發病。她的主要精力,仍然是花在解答病友的提問咨詢。她希望繼續傳遞正能量,讓大家正確認識癲癇和癲癇患者。對于多年的經歷,莉舒淡然地說:“關愛癲癇癥患者,需要大家的愛心接力,面對癲癇,患者自身的態度很重要,但家人及身邊人正確對待癲癇的態度也很關鍵。希望大家不要被病痛磨滅對生活的熱誠。有一句話,活著就是精彩,我們需要戰勝的不僅是病痛,而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