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軍
聶晶為了考學來到北京,鋼琴也被千里迢迢從青島拉到了北京。“當時我們租住在馬家堡一個地下室,里面有很深的巷子。”在地下室的日子,給聶晶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乘車找老師上課,然后擠車回到有些潮濕的光線暗淡的地下室里埋頭練琴。琴聲在狹小的空間里繚繞,支撐她走下去的,是母親的叮嚀和充滿期許的目光,是她心中清晰而又朦朧的目標。地下室的十個月后,聶晶順利考入天津音樂學院附中,成為她藝術生涯中一個難忘的起點。
高二的時候,聶晶面臨著考大學還是出國留學的選擇。中央音樂學院的張晉老師建議她去德國深造。他說:德奧派在古典音樂領域占據重要的位置,具有代表意義,選擇德國可以更準確地接觸領悟古典音樂,如果如愿被德國國立音樂學院錄取,還獲得免去學費的深造機會。張老師的一席話,堅定了聶晶去德國留學的信心。
從天津音樂學院附中畢業之后,聶晶就踏上了赴德國留學之路。那年聶晶17歲。
聶晶到達德國后,先在羅斯托克租房住下,十平米的房間沒有床,她就打地鋪睡在地下。十天之后,聶晶趕上了呂貝克音樂學院的考試。幸運的是,她來德國僅十天就順利通過了德國呂貝克音樂學院的考試。拿到呂貝克錄取通知書后,一位教授走到聶晶身旁,和藹地對她說:希望你能留在這里跟我學習。這位教授就是日后成為聶晶鋼琴導師的德國呂貝克音樂學院Manfred Fock教授。
呂貝克音樂學院是德國A級學院。呂貝克這座城市沒有受到過二戰影響,建筑保存完好,風景優美,城市環境十分宜人。盡管聶晶也考過德國其他音樂學校,就因為考呂貝克這所學校時特別順利,加之老師的慈祥謙和,聶晶最終選擇了在呂貝克音樂學校學習。
在德國留學的日子
在德國的留學生涯開始了。聶晶讀的是2加3本科研究生。
初到德國,17歲的聶晶感到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鮮。最初她的精力并不全是集中在專業上或是樂器演奏上,更多地是集中在對這個國家的了解和對生活的適應程度上。她說:到國外留學,除了基礎的語言以外,首先要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歷史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融入到這個環境當中,對歐洲古典作品才會理解得更深,更好地詮釋作品的內涵。
為了更好地學習專業,聶晶學習語言,擴大朋友圈,與來自不同國度的同學交往。“剛開始讀書彈奏有點緊張,覺得技不如人,后來技術上超過了他們,心理上也就超過了他們,一切都在轉變?!甭櫨ё孕诺卣f,在學琴的道路上她似乎沒有遇到過什么瓶頸,一直在進步。
她回憶:每個學期都有演出,學校也鼓勵學生比賽,讓學生在公開的機會展示自己。留學期間,聶晶曾在德國漢堡、基爾、漢諾威及歐洲多個城市成功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并受到當地媒體一致好評。她還在第31屆意大利Sulmona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屆法國尼斯國際鋼琴大賽、德國北部音樂學院斯坦威鋼琴大賽中獲得多個獎項;錄制兩張個人古典作品專輯;常年獲得Rotary俱樂部獎學金,為俱樂部舉辦多場音樂會?!霸谡麄€學期里,學生如果得到過獎項,就會得到學校和老師的推崇。”慢慢地,聶晶越來越熱愛自己的鋼琴專業,并立志把鋼琴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她說:鋼琴讓我的內心安靜下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刻苦努力,聶晶無疑成為留學生中的翹楚,也是呂貝克音樂學院中國留學生中第一個滿分畢業的學生。
研究生畢業之后,聶晶也去漢諾威音樂與戲劇學院找非常有名的Bernd Goetzke教授上課。她稱,跟不同的老師上課,更能夠開闊我的眼界。即使是后來讀博士,聶晶也曾找過這個非常有名的鋼琴家上課?!暗聡蠋熃o我的印象是典型的德國人的認真、較真。上課時,他一點也不馬虎,非常負責任。像德國音樂一樣嚴謹,不能有一絲瑕疵?!?/p>
研究生考試完成后,聶晶緊接著以滿分的成績考上了Manfred Fock教授的博士演奏家學位,這樣優異的成績在國外也是不多見的。
Manfred Fock教授與父親是同一天生日,因此在聶晶眼里,Manfred Fock教授就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癕anfred Fock教授是演出型的老師,經常出去演出,半年給我上一次課,上課就瘋狂地給我留作業讓我彈奏。” 聶晶笑著說。
取得博士演奏家文憑前,學生要舉辦兩場音樂會:獨奏一場,重奏一場,兩場音樂會就算考試。聶晶畢業前的公開演出,學校提前貼出了海報,很多人慕名前來觀看。音樂廳爆滿。人們對聶晶完美的演奏報以熱烈的掌聲。
“老師在二樓打分,所有的人都來聽。”聶晶說,老師對于亞洲人,教授是不會輕易給滿分的。而聶晶無論是獨奏還是重奏都無可挑剔,出類拔萃,評委老師不約而同地給她出色的演奏打了滿分。最終聶晶以第一名成績獲得該校鋼琴博士演奏家文憑。Manfred Fock教授非常欣賞聶晶,對她學習期間曾經演奏過的作品給予了高度的認可,他對聶晶評價道:“高超的技術,合理表現對作品的自我理解,堅信日后可以在工作崗位中發揮專業優勢?!?Goetzke教授評價聶晶是一位很有想法的演奏家:“一直努力于作品的理解及演繹。”他還建議聶晶日后借助獨奏的實力進行室內樂的發展,拓寬自己的音樂領域 。
改變人們對協作鋼琴的誤解
在德國留學八年,聶晶獲得了鋼琴演奏家博士證書。此時有老師和同學勸聶晶留在德國發展事業。對留下還是回國,聶晶沒有糾結?!拔沂窒牖貒鴪笮ё鎳?,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傳授給更多的學生?!?/p>
回國后,一心想從事教育事業的聶晶考入星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從事協作鋼琴的教學。
何為協作鋼琴?就是人們通常說的鋼琴伴奏。
聶晶解釋說:協作鋼琴是一門獨立的專業,我們通常說的鋼琴伴奏只是這門專業其中的一部分,除了它還有室內樂重奏及樂隊改編等內容。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美國已經不叫鋼琴伴奏了,如果叫鋼琴伴奏,鋼琴就處于次要地位,成了陪襯?!?/p>
聶晶在德國讀的是鋼琴演奏家博士,走的是鋼琴獨奏這條路。當學校安排她到協作鋼琴的崗位,剛開始有些不適應,但在教學中她發現,彈好協作鋼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今多數活躍在全球一線鋼琴演奏家,都在涉獵重奏室、內樂的領域,可見獨奏鋼琴與協作鋼琴并不沖突,這一領域恰巧在我國較為薄弱?!甭櫨дf,事實上若想成為優秀的協作鋼琴家,前提一定是出色的獨奏家。“那些認為彈不成獨奏的人才選擇伴奏或協奏的觀念是非常錯誤的?!?為了改變大家對協作鋼琴的誤解,去年開始,聶晶給鋼琴系的學生教授協作鋼琴課,讓學生從大二開始對協作鋼琴的理念有了新的認識。
教學相長碩果累累
八年的留學生涯,聶晶除了學到正宗的德奧音樂外,也學到了德國人對工作、對藝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聶晶表示,利用在國外留學的經歷,與歐洲國家多進行交流,促進國內鋼琴教學的發展。
在星海音樂學院,聶晶與多位世界頂級長笛演奏家、單簧管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合作舉辦專場音樂會,在院內及社會舉辦多場個人獨奏音樂會。她還擔任2013年香港國際鋼琴邀請賽評委,星海音樂學院考級評委;并多次作為專場音樂會的特邀嘉賓及藝術指導,參與國內音樂界頂級賽事“中國音樂金鐘獎”的頒獎演出(由評委組選定唯一一位鋼琴伴奏)。
聶晶身上有一股青島女孩大氣爽朗的個性。在物欲橫流的當下,她告誡自己不要被世俗同化,不隨波逐流。她最大的心愿是把自己留學八年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學生。聶晶的教學已結出碩果,她的學生屢獲國內外音樂獎項。
有人說,鋼琴像詩人,感情敏感而豐富。在南國四季的花海里,聶晶的琴聲就像詩人在吟誦,每一個音符都扣人心弦;又像清晨花朵上晶瑩的露珠,折射著晨陽迷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