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勁,高馨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 730060 )
?
大眾09G 6速變速箱傳動系統研究
鄭勁,高馨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 730060 )
摘要:繪制09G變速箱的傳動原理圖,對其傳動系統的組成、結構及各擋位的傳動路線進行分析,為變速箱的故障診斷與維修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09G變速箱;傳動系統;傳動路線
0引言
自動變速車輛實現了自動變速,減輕了駕駛員的疲勞強度,當道路行駛條件變化較大時,只需改變選擋手柄位置就可能適應新的道路條件,操作非常簡單,使得駕駛操作簡便且省力,因而特別適用于非職業駕駛。近幾年來,轎車變速系統的擋位數有增加的趨勢,愈來愈多乘用車裝配了6速自動變速器,以下對09G 6速變速箱的傳動系統進行分析。
109G變速器的結構
09G 6速變速箱變速機構由納威娜式行星輪系與單排行星輪系組合而成,如圖1所示。前單排行星輪系起減速作用,動力由齒圈1輸入,太陽輪2被鎖止固定,行星架3動力輸出。納威娜式行星輪系中小太陽輪和大太陽輪分別利用離合器K1、K3可與前行星架相連接,后行星架6可通過離合器K2與輸入軸相連接,后齒圈4是動力輸出件,并通過與齒圈4聯為一體的齒輪9將動力傳遞到驅動橋。
換擋執行機構包括3個離合器、2個制動器和1個單向離合器共6個執行元件,這些執行元件的功能見表1。
09G 變速箱換擋執行元件的工作情況見表2。
2動力傳動路線研究分析
2.11擋動力傳動路線
1擋時,離合器K1接合,自由輪F工作。自由輪參加工作,后行星架6被鎖止。如圖2所示,動力傳動路線為:輸入軸→前齒圈→前行星架→離合器K1→小太陽輪→短行星輪→長行星輪→后齒圈。通過長行星輪的自轉驅動后齒圈動力輸出,由于采用自由輪F鎖止行星架,故無發動機制動功能。
2.22擋動力傳動路線
2擋時,離合器K1接合,制動器B1工作,大太陽輪被B1制動。如圖3所示,動力傳動路線為:輸入軸→前齒圈→前行星架→離合器K1→小太陽輪→短行星輪→長行星輪→后齒圈。這時,后行星架帶動行星輪作公轉,驅動后齒圈動力輸出。
2.34擋動力傳動路線
4擋時,離合器K1與K2接合。如圖4所示,動力傳動路線分為2路:第一路,輸入軸→前齒圈→前行星架→離合器K1→小太陽輪→短行星輪→長行星輪→后齒圈;第二路,輸入軸→離合器K2→后行星架→短行星輪與長行星輪→后齒圈。這時,2路動力共同驅動納威那輪系,通過后齒圈輸出動力。
2.45擋動力傳動路線
5擋時,離合器K2與K3接合。如圖5所示,動力傳動路線分為2路:第一路,輸入軸→前齒圈→前行星架→離合器K3→大太陽輪→長行星輪→后齒圈;第二路,輸入軸→離合器K2→后行星架→短行星輪與長行星輪→后齒圈。這時,2路動力共同驅動納威那輪系,通過后齒圈增速傳動輸出。
2.56擋動力傳動路線
6擋時,離合器K2接合,制動器B1鎖止大太陽輪。如圖6所示,動力傳動路線為:輸入軸→離合器K2→后行星架→短行星輪與長行星輪(大太陽輪被鎖止)→后齒圈。驅動后齒圈以更高增速比傳動輸出。
2.6倒擋動力傳動路線
倒擋時,離合器K3接合,制動器B2工作,制動后行星架。如圖7所示,動力傳動路線為:輸入軸→前齒圈→前行星架→離合器K3→大太陽輪→長行星輪(后行星架被鎖止)→后齒圈。這時,納威那輪系成為定軸輪系,使后齒圈以與輸入軸轉向相反的方向輸出動力。
3結論
09G變速箱的主傳動機構為納威娜式行星輪系,在6個前進擋與1個倒擋的情況下,只需要6個換擋執行元件,數量少、易布置,有效地降低了故障率,使得變速箱結構緊湊、傳動效率高、故障率低,特別適合前輪驅動車型。文中對09G變速箱傳動系統的組成、結構及各擋位的傳動路線進行了分析,對其故障診斷與維修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薛慶文.從汽車后市場反觀自動變速器設計要求(上)[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5(10):40-42.
【2】張明.大眾/奧迪8速自動變速器結構與工作原理(二)[J].汽車維修技師,2015(2):27-31.
【3】鄭勁.汽車底盤電控系統與檢修[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Volkswagen 09G 6-speed Gearbox Drive System Analysis
ZHENG Jin, GAO Xin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Lanzhou Gansu 730060,China)
Keywords:09G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ssion line
Abstract:The transmission principle diagram of 09G transmission was drawn.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transmission line of the transmission were analyzed, which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fault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收稿日期:2015-12-08
作者簡介:鄭勁(1959—),男,副教授,從事汽車維修技術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E-mail:zhengjin98@sina.com。
中圖分類號:U463.2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1986(2016)03-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