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郭明真
(長安大學 汽車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4)
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務需求調查與分析
王倩,郭明真
(長安大學 汽車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4)
為了研究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務對居民出行選擇的影響,本文通過RP/SP調查獲取西安市居民出行數據,對調查結果利用SPSS軟件進行多元回歸統計分析,從年齡、性別、居住地等方面分析,得出各變量對公交信息需求的顯著性影響及不同屬性市民對公交信息需求的差異,提出深度發展公交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性建議。
多模式公交;RP/SP調查;統計分析;公交信息需求分析
10.16638/j.cnki.1671-7988.2016.11.003
CLC NO.: U46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6)11-05-03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公眾對公交出行信息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需求量不斷增多,并呈現出差異化和精細化的趨勢。不同的信息服務內容及信息提供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居民對出行方式的選擇。
交通信息對出行行為影響方面,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較多,主要集中在交通信息對通勤者出行、休閑活動的出行行為的影響,但交通信息的研究并不全面,且影響較為宏觀,尤其在當前中國城市多模式交通下[1-4]。本文基于出行者對公交出行信息的需求及關注,從微觀研究交通信息對出行者出行行為的影響,并提出面向出行者的公交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的發展策略。
出行者出行過程中,隨著出行信息利用者行為特征的變化,對信息服務需求的具體形式也會千差萬別,由于出行方式相同,公共交通系統的出行信息需求又表現出明顯的共性特征[5]。本文對出行信息需求按照出行前、出行中和個性化三部分進行分析。
1.1出行前信息需求分析
出行前,選擇公共交通的出行者傾向于事先搜集相關出行信息,利用網絡、熱線電話、地圖等多方式進行信息搜集。此階段的出行信息服務需求主要包括出行費用、時刻、站點等信息。1.2 出行中信息需求分析
出行過程中,出行者關注的是通過站牌、視頻、音頻等方式獲取車輛運行及換乘的精確信息、車內服務信息(擁擠水平)和警告信息。不熟悉車站布局的出行者,則希望獲得具有導向功能的信息。此階段的出行信息需求,考慮到空間位置的不同可分為車站和車內。
1.3個性化信息需求分析
除了出行前和出行中需求的信息,部分出行者還希望獲取與出行相關的天氣、社會綜合服務及設施、沿線車站景觀以及新聞、娛樂等信息。
為了解公交信息服務及乘客出行信息需求的情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在西安市展開出行者出行信息需求RP/SP調查。RP調查(Revealed Preference survey)是根據存在的或發生的情景用不同的屬性因素及水平對其進行描述。SP調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是預先確定各屬性因素及其水平,將其組合成多種情境構成備選方案[6]。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人力、財力、時間限制,選取了面訪調查以及媒體調查兩種調查方法作為此次的調查方法。此次調查分為預調查和正式調查兩個階段。在預調查基礎上,完善問卷并對不同屬性人群的比例進行設定,進行正式調查。
3.1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80份,對回收問卷進行整理及篩選,剔除錯填、漏填等問卷,共得到164有效問卷份。其中問卷的具體統計結果如表1。

表1 基本屬性統計結果
采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對數據結果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得出不同屬性人群對于公交信息服務需求的特點,為西安市公交信息服務的建設提供數據支持。
3.2出行者自然屬性與出行信息服務需求的分析
不同屬性人群對公交出行信息的需求

表2 方差分析表
a. 因變量: 公交實時到站
b. 預測變量: (常量), 年齡, 性別。

表3 不同性別、年齡人群對公交實時到站信息關注程度
a.因變量:公交實時到站

圖1 不同性別人群最關注的公交信息
由表2、3可得,顯著性檢驗Sig.值都小于0.05,說明性別和年齡都對公交實時到站信息需求均有顯著影響,得回歸方程=0.199+0.160sex-0.105age。結合圖1,女性對于地鐵、公交實時到站信息需求高于男性將近18%,并對除公交、地鐵線路圖以外的其他公交服務信息需求的比例都明顯高于男性,可見女性希望能更準確地估計出行時間,以便節約出行時間,且對公交出行時間方面的信息服務的依賴程度要遠遠超出男性。

表4 不同住址、年齡人群對最大步行距離的接受程度
a. 因變量:最大步行距離
由表4可得,自變量住址顯著性檢驗Sig.值小于0.05,說明住址對步行距離的接受程度有顯著影響。結合圖2。市中心公交站點分布密集,居民出行時可以在較短的步行距離內乘坐公交車。而住址隨著距市中心距離的增加,公交站點分布稀疏,出行中市民需要通過更大的步行距離才能達到目標站點。故在出行過程中,居住于市中心的市民對于最大步行距離的信息需求是高于居住于郊區及周邊地區市民的。

圖2 不同住址出行者最大步行距離接受程度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西安市出行者對公交出行信息需求的基本特點:年齡、性別對公交實時到站信息需求影響顯著,且住址對最大步行距離信息需求具有顯著影響。
在此基礎上,作者據調研及分析結果為西安市的公交信息服務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提供精細、人性化的信息服務;改進現有的引導標志;建立公交信息服務評價和反饋系統等,以此改進城市公交信息服務質量來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
[1]胡華,滕靖,高云峰等.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務條件下的出行方式選擇行為研究[J].中國公路學報,2009,22(2):.87-92.
[2]薛運強,劉彤,鞏麗媛.提升公交分擔率的關鍵因素研究——基于濟南市居民出行意愿調查數據分析[J].交通與運輸,2012,12:9-12.
[3]侯現耀,陳學武,王衛杰.多公交信息下居民出行方式選擇意向分析[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14 14(4):80-84.
[4]左毅剛,李文權,陳茜等.公交信息條件下的公交出行意愿研究[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4, 32(2):57-62.
[5]戢曉峰,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出行信息需求分析[M].綜合運輸,2008.3.
[6]蒙銀平《基于RP/SP調查的交通事件環境下出行行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2.
Research on demand analysis of traffic information under multi-modal transit
Wang Qian, Guo Mingzhen
( School of Automobile, Chang' 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Xi’an 710064 )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s of integrated multi-modal transit information service on the travel mode selection behavior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uthor acquired the public transport information of citizens in Xi 'an. Then, author made analysis separately to find bus information demands of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from age, sex and address aspect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Xi '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multi-modal transit; Revealed Preference survey/Stated Preference survey; statistical analysis; demand of public traffic information
u461 文獻表示碼:A
1671-7988(2016)11-05-03
王倩(1991-),女,就讀于長安大學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研究方向:智能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