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李奇峰,簡麗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
?
習赤旅游公路建設對珍稀魚類保護區的影響及保護措施分析
劉龍,李奇峰,簡麗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
習赤旅游公路具有一條長達160 km的獨立慢行系統,在我國尚屬首例,是一條重要的旅游路線。與該路比鄰的是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赤水河保護河段。目前,赤水河是長江上游支流中唯一沒有建壩的河流,具有重要的生態保護價值。為確保旅游公路建設和運營不對保護區產生不利影響,通過對自然保護區魚類的現狀調研和習性分析,從策劃、設計和施工不同階段,制定預防自然保護區遭受不利影響的技術措施,包括不擠占河道、慢行車道只在河道一側和合理調整施工作業工序等,有效控制工程實施對保護區的不利影響。
習赤旅游公路;魚類保護;自然保護區;環境影響評價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起點位于貴州茅臺,終點為赤水市,分為旅游公路主線和慢行系統(人行步道和自行車道),全長160 km。其中,慢行系統屬于獨立的系統,在我國尚屬首次建設;公路主線主要在現有赤習公路的基礎上進行改擴建。沿線自然風光秀麗,集四洞溝、丹霞景觀,燕子巖、赤水大瀑布、竹海等國家級風景區于一身,更有大同、丙安、土城等歷史古鎮,“四渡赤水”紅色歷史烙印使赤水河茅臺至赤水段河谷成為景區景點最集中、層次最豐富、底蘊最深厚的旅游線路。此外,與旅游公路比鄰的赤水河是長江上游珍稀魚類保護區保護河段。公路在建設期及運營期間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對保護區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必須從策劃和設計階段開始就采取措施,保護自然保護區不受公路建設和運營的影響。
本項目涉及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赤水河保護段,比鄰保護區核心區。保護區范圍與旅游公路位置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保護區范圍與旅游公路位置關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ope of protected areas and location of tourism highway
1.1 水文特征
赤水河是長江上游右岸的一級支流。項目位于
赤水河中游,起點茅臺鎮,該段地勢平緩,水面較寬,為80~120 m;從茅臺至二郎鎮,沿岸地形起伏比較大,河道也比較窄,最窄處吳公巖枯水期不足50 m寬,進入二郎鎮后水面開始加寬,水流變緩;項目終點復興鎮水面寬度在豐水期可以達到300 m以上[1]。流域內年降水量一般為700~1 700 mm,主要集中于6—9月,約占全年的70%。枯水期和豐水期水量、河道寬度相差非常大。
1.2 主要魚類及產卵場
赤水河流域生境復雜,可以滿足多種水生生物生存。同時,水質好,特別適宜釀酒,沿岸有許多知名酒廠。為了保護赤水河水質,沒有在干流上修建水壩。盡管赤水河在20世紀70—80年代曾進行過航道整治,仍較好地保持了河流的自然狀態,是長江上游為數不多的仍然保持天然狀態的河流之一[2],是一條極具保護價值的生態河流。充足的急流長度和自然的水文節奏為產漂流性卵的魚類提供了適宜的繁殖條件。赤水河上中游河流比降大,流速大,底質主要為礫石,并且灘沱多,是裂腹魚亞科、鰍科、野鯪亞科等魚類的良好棲息場所[3];下游江段為低地緩流河段,底質主要為泥沙,滯水區和河漫灘分布廣泛,是鲌亞科、鲿科等魚類的適宜生境。赤水河中魚類種類組成豐富,很多為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特別是適應急流生活的魚類,魚類分布具有獨特性和異質性,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1)主要魚類。根據吳金明等[4]進行的研究,在赤水段采集到魚類103種,增補歷史記錄至131種,其中37種為長江上游特有魚類,包括白甲魚、中華倒刺鲃、巖原鯉、昆明裂腹魚等。很多特有魚類屬于產漂流性卵的魚類。習赤旅游公路位于赤水河的中游茅臺至赤水段,水流速度從急流逐步過渡到緩流。根據調查結果,本江段漁獲物61種,其中14種為長江上游特有魚類,以鲌亞科和鮈亞科種類為主。
本項目影響江段保護魚類有4種,分別為胭脂魚、長薄鰍、巖原鯉、方氏鲴。其中,胭脂魚、長薄鰍、巖原鯉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易危種;胭脂魚、長薄鰍、巖原鯉、方氏鲴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一卷 紅色名錄)》易危種。另外,鳡魚列入四川省級保護魚類。施工期應重點關注項目對保護魚類的影響。
(2)產卵場。魚卵分為產黏性卵和漂流性卵兩大類。根據2015年4月調查數據,項目所在河段適合產粘性卵魚類產卵生境較為普遍,在繁殖季節,魚類在許多河段有產卵現象,但沒有魚類大量集中產卵的大型產卵場。調查河段(茅臺至赤水)涉及產漂流性卵魚類產卵場主要有復興、丙安、葫市、元厚、土城鎮、太平、二郎等7處,產漂流性卵魚類主要有銀鮈、紫薄鰍、中華金沙鰍、犁頭鰍、花斑副沙鰍、飄魚等。
(3)繁殖季節。赤水河段魚類繁殖季節始于3月中下旬,鯉魚、鯽魚和蛇鮈等魚類繁殖較早,在3月份水溫達到14℃左右時開始產卵,4月份之后其他魚類開始進入繁殖期,5月是魚類產卵最集中的時間,繁殖期可以持續到7月中旬。
公路建設對保護區珍稀魚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1 改變河道
對于沿河而建的公路,如果在選線過程中不考慮對河道的影響,以致公路占用河道,使河道變窄,將不利于魚類的繁衍。河道變窄導致河水流速加快,在洄游魚類洄游季節,如果流速增加超過一定數值,將增加魚類洄游阻力,一些體力不足的魚類可能會因阻力增加影響其洄游和產卵。赤水河中生活著多種淡水洄游魚類,如巖原鯉、白甲魚、中華倒刺鲃等,改變河道會對這些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魚類造成不利影響。
2.2 污染水體
公路建設過程中,特別是涉水施工和河邊施工,會對保護區的魚類造成不利影響,主要體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1)直接影響。橋梁施工產生的懸浮的泥沙顆粒物會對魚類造成不利影響。工程施工期間,成魚可以通過回避有效降低懸浮物含量增高對其產生的影響,但對于水生生物的魚卵、仔幼個體,其活動能力弱,受影響較大。橋梁施工導致懸浮泥沙在一定范圍內形成高濃度擴散場,直接對水生生物仔幼體造成傷害,主要表現為高渾濁度懸浮顆粒吸附的有機質分解,會使水體溶解氧降低,影響胚胎發育甚至導致部分生物死亡;懸浮顆粒會堵塞生物的鰓部造成窒息死亡。不同種類的魚類對懸浮物濃度的忍受限度不同。一般說來,仔幼體對懸浮物濃度的忍受限度比成體低得多。
(2)間接影響。施工營地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施工機械機修及工作時油污跑冒滴漏產生的含油污水等的排放,會對水質產生一定程度的污染,造成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藻類生物量的變化。橋梁作業場鄰近水體,施工材料可能由于保管不善或受暴雨沖刷進入水體;路面開挖后裸露的土石、工程棄土棄渣在雨水沖刷下形成路面徑流也會進入水體,導致水體渾濁,破壞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的生長環境。在架設橋梁的過程中,橋基開挖會擾動局部水體,造成水質渾濁,水中懸浮物濃度升高,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藻類會因水質變化而導致生物量在施工區域內減少。由于初級生產力降低導致魚餌減少,對魚類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本項目地質復雜,樁基采用沖擊鉆,產生的噪聲在75~85 dB,瞬時可達100 dB。高噪聲會對魚類棲息、繁殖等造成一定影響,魚類受到驚嚇和干擾而逃離。如果是在魚類繁殖季節,將造成較大影響[5]。
3.1 優化項目線路設計,避免擠占河道
本項目在決策階段提出“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以橋為主,不占用河道”的理念。在選線階段,環境景觀工程師就已介入。為消除對保護區的不利影響,主線主要利用現有道路。主線全長160 km,利用段為124 km,通過對舊橋加固的方式減少涉水工程,僅有36 km為新建道路。同時,靈活利用技術指標,對于局部傍山臨河地形受限路段,適當降低技術指標,達到不擠占河道的目標。
對于慢行車道,由于是赤水的旅游道,是游客觀賞赤水河及兩岸風光的旅游設施,主要用于行人和自行車,其與主線并行,位置處于最高水位之外,不占用河道。對于狹窄高河谷地段,采用橋梁懸空的形式,也不會擠占河道。盡管是慢行系統,沒有車輛通行,但為了不影響河道,臨河段采用擋墻和大量橋跨結構,使游客能看到但不能觸到,有效保護水體及水生生物。全線設大中橋47座、小橋9座、涵洞143道,橋梁全長7185 m,占線路總長的10.2%。這些設計措施從根本上減少了道路建設對赤水河保護區的影響。
3.2 科學規劃車道布局,減少涉水作業
為降低慢行車道對赤水河保護區的影響,便于將來管理,慢行車道除丙安鎮段外,僅在右岸布線,最大可能地減少涉水作業。位于丙安段的慢行車道在跨越赤水河時則完全利用現有橋梁,也沒有發生涉水作業。
本項目所有構筑物都位于保護區之外,并且僅在一側布設。慢行道與主線并行,慢行道位于外側,為自行車道。自行車是一種環保的出行方式,不排放污染物,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慢行道其位于河道與機動車道之間,可以作為緩沖,阻止車行道的污染向河道排放。一旦出現污染問題,應急車輛可以利用慢行道快速到達事故所在地。由于只在一側,控制污染物擴散也相對容易,便于運營期的保護管理。通過對河道的避讓,減少涉水作業,維護赤水河的自然性。
3.3 合理安排作業順序,控制施工影響
本項目涉及的4種易危和保護動物為胭脂魚、長薄鰍、巖原鯉、方氏鲴,其中胭脂魚在赤水河內已有30多年未發現蹤跡。因此,重點分析項目施工對其他3種保護魚類的影響,其生活習性如表1所示。

表1 赤水河重點保護魚類的習性
除上述保護魚類外,赤水河還有多種長江上游特有魚類,繁殖季節也主要集中在4—7月。參考吳金明等2007—2008年的研究結果和本項目在2015年4月的調查結果,項目所在江段魚類的繁殖開始于3月,盛期為4—6月,而在7月底基本結束。根據本江段魚類特別是保護魚類的特性制定施工順序。本項目有2處涉水橋梁,合馬大橋和罐子口大橋,合馬大橋橋型為上部結構采用40 m+70 m+40 m變截面連續箱梁,下部結構采用矩形實體式墩,承臺樁基礎;罐子口大橋上部結構采用35 m+65 m+35 m預應力現澆混凝土連續箱梁,上部采用現澆預應力混凝土變截面連續箱梁,下部構造為重力式U形橋臺,承臺樁基礎。赤水河11月至次年4月為枯水期,上游河道寬度不超過40 m。在枯水期實施橋墩施工既不會影響地表水,對河內生活魚類的影響也最小。因此,這兩處橋梁工程下部結構的施工選在2015年1月。圖2為罐子口大橋跨河示意圖(2014年11月枯水期水位)。從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到,在1月施工可明顯降低涉水施工對魚類的影響。兩處橋梁地下部分于4月完工,沒有發生污染赤水河水體的現象;地上部分采用懸臂澆筑法,不涉水。至此,兩處橋梁施工沒有對赤水河魚類造成較大影響。

圖2 罐子口大橋跨河示意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Guanzikou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4—7月是赤水河魚類的洄游和繁殖季節,必須采取措施減少工程對魚類的影響,特別是本工程MXK44+900左側外存在二郎產漂流性卵魚類產卵場。該產卵場距離慢行系統最近距離為33 m,距離主線最近距離為345 m。
除執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外,工期的安排也至關重要。本工程MXK44+900段慢行系統屬于新建工程,施工時為減輕工程建設活動對魚類繁殖的影響,施工單位對原有施工組織設計進行了調整,魚類繁殖期(4—7月)內不進行開山、平基、鉆勘等有較大噪聲、振動的作業。其他路段也采取了類似施工組織調整。
為減少工程對長江上游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的影響,習赤旅游公路從選線、設計到施工過程,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措施。盡管這些措施在執行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不足,如與漁政部門的溝通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采取的部分技術措施缺乏靈活性,但相關保護措施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得到了有效落實,從項目實施至主體工程基本結束,沒有對珍稀魚類造成大的不利影響。
2016年4月,本工程進入營運期,營運期游客量猛然增加,人員增加所產生的生活廢棄物如果不及時收集清理,任由其丟棄到赤水河,將對河水水質及水生生物造成極大危害。除了采取宣傳教育措施之外,添加垃圾收集設施、設置必要的日常巡視機構也必不可少。總之,需要相關部門及游客通力協作,積極采取更為有效的保護措施,更好地保護幾乎是長江上游唯一沒有建壩的赤水河。
[1] 王忠鎖, 姜魯光, 黃明杰, 等. 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和對策[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7, 16(2): 175- 180.
[2] 黃真理, 張翼飛. 守望赤水河——給長江留下一條自然生態河流明.[J]. 中國國家地理, 2004 (11): 156- 161.
[3] 孫瑩, 牛天祥, 王玉蓉,等. 基于地形重塑的魚類棲息地模擬修復設計[J]. 環境影響評價, 2015, 37(3): 29- 32.
[4] 吳金明, 趙海濤, 苗志國, 等. 赤水河魚類資源的現狀與保護[J]. 生物多樣性, 2010, 18(2): 168- 178.
[5] 陳凱麒, 李洋, 陶潔. 河流生物棲息地環境影響評價思考[J]. 環境影響評價, 2015, 37(3): 1- 5.
The Impact of Xichi Tourism Highway Construction on Rare Fish Reserve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Analysis
LIU Long, LI Qi-feng, JIAN Li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Xichi tourism highway has an independent slow system of 160 km, which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China, so it is an important tourism road. This road is adjacent to the Chishui River protection section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Rare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shui River is the only river without a dam among the tributaries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with significant value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tourism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do not produc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reserve,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research and behavior analysis of fish in nature reserve, this paper formulated preventive technical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nature reserve from different stages of planning,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on, including not occupy rivers, slow lane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river, and properly adjust th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rocess. All these measures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adverse effects on protected areas.
Xichi Tourism Highway; fish conservation; nature reserv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2015-12-09
劉龍(1965—),河北永年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交通領域環境保護研究、咨詢和環境影響評價,E-mail:liulong1119@vip.sina.com
10.14068/j.ceia.2016.06.013
X36
A
2095-6444(2016)06-00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