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利
冬季,人體陽氣內斂,生理活動自然也隨之收斂。此時,我們的“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的生命活動貯能,所以,冬季養腎至關重要。
WHAT說說腎
中醫養生歷來看重養腎,腎,究竟是什么?
要解答這個問題,爸爸媽媽們需先了解一點:中醫講的“腎”和西醫解剖意義上的“腎臟器官”不是一個概念。
中醫所講的腎,名稱上是五臟之一,實乃人體生命的原動力——“先天之本”,它是一個牽連很多可見和不可見的組織器官的完備系統,包括丹田、脊髓和骨髓、命門、睪丸(卵巢)、前列腺、盆腔淋巴系統和西醫解剖學上所見的兩腎及相關腺體等。由于腎對應的五行為水,而水的特性是滋養萬物,因此,腎濡養著我們身體的其他臟腑,甚至全身。腎的功能和作用也是全身性的。
WHY說說養腎
寶貝養生為何也強調冬季“養腎為先”?
冬季寒邪當道,寒氣在外,向內對應的五臟是腎,我們在日常飲食和生活起居上,需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小孩子臟腑嬌嫩,脾腎常不足,通俗地講就是:身體發育還不健全。再加上良好的生活習慣尚未養成,認知能力也有所欠缺,平時貪玩、貪涼,飲食不節,爸爸媽媽需要在這個季節,教他們正確的養生養腎的知識和方法。
HOW寶貝養腎3步走
冬季養腎說起來其實很簡單:讓寶貝吃得好、睡得好、練得好!
1食:溫熱松軟會更好
給寶貝吃什么和如何吃,主要把握兩個關鍵詞:“應季”和“溫軟”。
先說“應季”——
我們知道,冬季補充熱量是首要任務,而應季的食物受低溫影響品種會少很多,比如秋天上市的蔬菜和水果好多品種會落市(大棚、冷藏和反季食物除外),因此需特別注意品種的多樣化,食材的熱量值、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都要考慮在內。
給全家人補充能量的適宜食物可以選:
羊肉、鵝肉、鴨肉等肉類,大豆、核桃、芝麻、栗子、紅棗、桂圓、荔枝干等堅果或干果,黑木耳、香菇、紅薯、蘿卜、葉菜等菌類和蔬菜,水果有橙子、柚子等。
再說“溫軟”——
“溫軟”,即不吃生冷、燙食、硬食,因生冷、硬食多屬陰,冬季食用會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繼而損傷脾胃功能;而食物過熱會損傷食道,燙食進入腸胃后,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如果爸爸媽媽喜歡在冬季吃火鍋、冰激凌等“美食”,那么請從現在開始修正吧!過冷、過燙都對健康無益,要給寶貝做出好榜樣哦。
推薦食譜:板栗糕
功效:益腎強筋
準備的食材:生板栗500克,麥芽糖200克,糕餅模具(或者寶貝過家家的模具)
做法:
1. 生板栗洗凈入鍋,加水煮開后繼續煮半小時,關火冷卻后剝去皮,放入碗中,入蒸鍋蒸半小時。
2. 取出蒸透的板栗肉,趁熱加入融化的麥芽糖,用勺壓成泥。
3. 將板栗泥填充入模具,壓緊,脫模,美味的栗子糕就做好啦!
下午點心時間!寶貝趕緊吃,還熱熱的呢。
Tips:
如果寶貝冬天有遺尿的征兆,也可以在板栗肉里加入熟的山藥粉和茯苓粉,有增強溫補脾腎、固澀小便的功效。
同類型的應季食物還有:核桃糕、桂花糯米藕、八寶飯等。
2睡:避寒保暖更香甜
冬季洗澡的次數減少,但每天睡前洗腳不能省,約40℃的熱水泡腳,搓熱腳心是最好的養腎妙招,簡單易行有效,對睡眠會很有幫助呢!
入冬開始,寶貝相應的作息時間也要改為“早睡晚起”——
太陽落山以后,天色馬上暗下來,我們完成洗漱,即上床睡覺;早晨太陽升起,天光放亮,我們便起床開始新的一天。如此跟隨太陽作息的好處是,避開夜晚的寒冷,保持身體溫暖,保養人體真氣。
有媽媽擔心萬一寶貝睡相不好蹬被子,著涼感冒,那可怎么辦呢?
現在家里條件都不錯,普遍都有暖氣、空調或取暖器,感冒多半是因室內外溫差大而引發的。冬季戶外溫度到達零下的天氣,房間里溫度在18℃左右就差不多了。室內外溫差太大,或室內溫度過高、濕度過低,反而容易外感風寒和患上干燥綜合征。
如果擔心寶貝夜里踢被子,可以讓孩子穿件長睡衣,最主要的是被子不宜太厚,被子輕薄反而容易蓋得住。
小建議:
冬季室內溫度一般保持在16℃~20℃較適合,濕度一般在30%~70%,且居室每天要開窗通風。孩子在家時,可以分房間通風,先把他帶到不開窗的房間,讓另一間通風10~15分鐘,接著再換房間。通風的最佳時間段是9:00~15:00,因為這一時間段比較暖和,空氣中的含氧量也高。
3練:回歸傳統好習慣
寒冷是冬季疾病發作的重要因素。人體受冷刺激,會損傷熱平衡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等,從而導致多種疾病。冬季更要做適當的健身練習,重視身體的保健和疾病的預防。
握固靜坐
握固是一種道家養生手印,新生兒雙手習慣性的動作,即:大拇指放在手心里,其他手指牢牢地包握住大拇指。
每天以這樣的手印放在大腿根部,閉上眼睛盤腿靜坐10分鐘,看似什么都沒做,實則減少不必要的消耗,保養了元氣。
沐浴日光
冬季陽氣微微復萌,但陰氣畢竟盛行,人在這樣的環境中難免會有抑郁情緒,孩子也不例外,陽光好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到戶外曬曬太陽透透氣,有利于緩解抑郁,補充陽光維生素D3,幫助鈣的吸收,增強生命活力。
冬天到戶外活動有必要給寶貝戴上帽子防風寒,但既然是奔著曬太陽去的,身上臉上就不宜捂得太嚴實,露出小手小臉,寶貝會更自在一些。
做些“小動作”
以下幾個護腎的小動作每天都要做,寶貝不會的話,媽媽可以先幫忙,但是身體是自己的,要盡量自己完成哦——
A. 按揉下丹田
操作:
站姿,放松。雙手交疊,手心放在肚臍下方(丹田位于肚臍以下三寸的位置),緩慢地順時針旋轉2~3分鐘(約60次)。
功效:
改善胃腸功能,健腎固精。
(穴位圖畫,人的動作可以請小模特拍照,后同)
B. 雙掌摩腎腰
操作:
站姿或坐姿,雙手掌心先搓熱,再放在身后腰褲帶的位置,上下按摩(重點是腎俞穴周圍,該穴位于腰椎棘突左右旁開1.5寸,位置很好找,剛好在我們的腰帶上方),頻率可以稍快,大約60次即可。
功效:補虛固腎
C. 擦涌泉
操作:
坐姿。用右手摩擦左腳的腳心,重點在足少陰腎經的首穴——涌泉穴(在足底,蜷足時足前部的凹陷處,差不多就是第二第三腳趾之間的點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的交點上),60次后,換左手摩擦右腳的腳心,也是60次。
功效:強筋健骨,安穩睡眠。
D. 抓腳趾
操作:
坐在墊子上,雙腿向前伸直并攏,身體坐直。吸氣,手臂向上伸展,拉直脊柱;呼氣,上半身和雙臂向前向下,用雙手去抓住腳趾,保持伸展的姿勢,做5組呼吸。完成后吸氣,松開雙手,身體坐直;呼氣,放松。
再重復2遍。
功效:
坐位的雙手攀足,以固腎腰。
最后特別提醒寶貝們,有尿意時要及時去排尿,不能因為上課或者怕冷就憋著,總是憋尿會損傷膀胱內的感覺神經,干擾神經系統的正常調節功能,產生一系列的病征。所以有便意不要害怕,更別怕麻煩,有必要時向老師和爸媽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