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艷+鄭繼翠
事件回放:小傷口處理不當,竟導致截肢!
2015年5月,蘇州某家醫院收治了一位4歲女童,經醫生檢查發現,女孩左手中指明顯腫脹,短于其他幾只手指,末端則已經萎縮,就像一個炭黑色的錐形。為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需要進行截肢手術。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女孩手指壞死,只是因為受傷后,貼了張小小的創可貼,但由于事后處理不當,造成手指血液流通不暢,導致手指末端壞死而面臨截肢。如果術后恢復良好,女孩的左手至少將丟失5%的功能,在她長大后從業時,一些精細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當然,外形的殘缺,對一個女孩子來說,傷害也很大。
對女孩的不幸表示惋惜之余,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更應該警惕并反思一下:孩子平時經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創傷,我們的處理方法都正確嗎?
學會“分級”處理
在孩子發生意外創傷后,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往往會驚惶失措、手忙腳亂、無從下手,這樣不但于事無補,反而會延誤病情、加深傷害。所以首先要盡快冷靜下來,然后盡快進行各種正確的緊急處理。初步的處理措施可以減輕孩子的疼痛和局部損傷,盡最大可能降低創傷所造成的傷害。
估算創傷“面積”
如何簡單判斷孩子創傷的面積呢?可用孩子的手掌來粗略估算。參照方法是:一般情況下,孩子五指并攏時,整個手掌的面積相當于身體總體表面積的1%;五指分開時,手掌面積約占體表總面積的1.25%。要測算孩子的身體創傷面積百分比,就要用孩子的手掌去測量,不能用大人的。這個方法能快速地估算出孩子的創傷面積百分比。而根據我們的粗略估算,可以初步判斷孩子創傷的嚴重程度。
判斷“嚴重度”
輕度:燙傷僅有皮膚發紅,沒有水皰形成,皮膚表面比較干燥;擦傷只是表皮受傷;小的裂傷,無明顯出血,傷口干凈;重物砸傷或擠傷后,只出現輕度的皮膚紅腫疼痛,并無皮膚破損等,孩子會感到灼痛感……
中度:燙傷如果皮膚剝脫,腫脹明顯,潮濕,有小水皰,局部發白或者紅白相間,痛感減輕或不明顯,則提示燙傷的層次較深;擦傷面積大、傷口上沾有污物;裂傷包括割傷,全層皮膚裂開……
重度:燙傷局部發黑,干燥,不痛,甚至有深部脂肪、肌肉等組織外露,表明皮膚全層損傷;擦傷部位腫脹明顯、滲血較多;有明顯出血的大的裂傷,或是臉上的傷口;皮膚淤紫、破裂甚至疼痛劇烈等重度砸傷和擠傷;孩子被細長的玻璃片、針、釘子、刺刀、木刺等所刺后留下的傷口一般較小且較深……
一般來說,輕度的損傷經自行正確處理后,有可能自行恢復,可以不去醫院。但中度、重度的損傷一般均需及時送醫,由專科醫生來處理。
學會“分類”處理
燒燙傷
在兒童意外傷害中,燒燙傷是最常見的,已成為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三原因。所以如何正確處理各種燒燙傷,應該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關于各種類別的燒燙傷處理——
接觸性燙傷(熱水、熱湯或者汽車尾氣的燙傷等等):按受傷深度(與溫度、接觸時間有關)分級處理
如皮膚為輕度或中度淺燙傷,可用冷水沖患處持續20分鐘至1小時或用涼水浸泡患處 30分鐘,然后送醫院進一步診治。
如皮膚為深度燒傷時,要立即直接送醫院救治。
化學性燒灼傷:根據引起燒傷的化學物質,按不同情況處理
無論酸堿度如何,都要遵循“脫沖送”三步法處理。
脫: 要盡快脫掉衣服,目的是為了去除化學性燒傷源。
沖: 立刻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患處,至少60分鐘。注意不要把孩子的受傷部位浸泡在水里,因為化學物質擴散,反而容易造成更嚴重或更大面積的受傷。如果是眼部受傷,要撐開孩子的眼睛用大量的水沖洗后送醫院。
送: 沖洗過后,或者無條件自行處理時,應盡快將孩子送醫院。
注意:自始至終需要給孩子保暖。
火焰燒傷:可遵循“停倒滾冷”四步法
停止:孩子身上有火焰時,可用濕棉被或被單包住,不要讓孩子奔跑。
倒下:家長輔助或讓孩子自己雙手掩住臉部就地臥倒。
滾動:孩子倒后開始滾動以助滅火。
冷卻:等孩子身上的火熄滅后,再按照熱液處理方法處理(即采取“沖、脫、泡、蓋、送”五步法)。
電灼傷:
一般而言,電灼傷后受傷程度較深,傷害多在體內,可直接送醫院治療。
首先要切斷電源或用絕緣體將電線移開。當孩子失去知覺時,如呼吸、心跳停止,要先給孩子進行人工呼吸,同時等待急救人員的到來。所以希望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在平時就要多關注、學習一些急救方面的常識,關鍵時候能救命)。
割傷
切割傷一般是被刀具、剪刀、玻璃或是鋒利的鐵片劃破皮膚造成的。如果傷口較深出現較大量的流血,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的傷口止血,首選壓迫止血法——用手指或者手掌壓住傷口,依靠壓力組織血液流出,使傷口的血液凝固。如果手掌不干凈或者傷口較大,也可以使用干凈的紗布或者較為干凈的衣物壓迫傷口,一般5~15分鐘即可止血。止血后可涂上碘伏消毒。傷口較深或長時,要考慮到是否傷到肌腱或者神經細胞,又或者是否需要縫合,以幫助傷口愈合。如果血流不止,要立即趕去醫院,如失血過多可在途中用橡皮筋或者布帶把出血處以上部位扎緊,阻斷血流,但扎緊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否則可能導致肢體壞死。而如果造成割傷的器具生銹了或者比較臟,無論傷口深淺都應先到醫院進行清創、注射破傷風針或者使用抗生素類藥物。
砸傷或夾傷
對孩子來說,被倒地的東西砸傷又或者是被門縫夾傷的情況也不少見。家長應先對受傷的部位進行冷敷,減少內出血的情況。如果傷口出現流血,應該先止血并涂抹碘伏消毒傷口。但應注意觀察傷處的變化,看是否有繼續腫脹或者疼痛不止的情況。如果傷口腫脹不已,而且內部因充血呈紫色,很有可能出現骨折,應盡快到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