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從嚴治黨有哪些制度“硬約束”?
鏟除不良作風和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規制度。
——習近平
十八大以來黨內制度建設
逐步形成
黨章
1部
準則
2部
條例
25部以及一系列規則、規定、辦法、細則等比較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
廉潔自律是共產黨人為官從政的底線。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在中央黨??h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的講話
道德高線
2015年10月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印發
強調要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永遠排在首要位置,通過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帶動其他紀律嚴起來。
紀律底線
2015年10月審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硬杠杠,樹立了紀律底線。
整合6類違紀行為: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
專家分析
內容更傾向于理想信念和黨員領導干部自律層面的一種內化的道德標準,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制度支撐。
專家分析
是理想信念外化的表現,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實踐載體。
出了問題,就要追究責任。決不允許出現底下問題成串、為官麻木不仁的現象!
——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強調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執行制度關鍵在人?!?016年7月19日,王岐山在
《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
頂層設計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
2014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
第三次全會工作報告
強調加大問責工作力度,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
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提出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2016年6月28日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強調問責重點是主要負責人,突出了“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更成為了問責的重中之重。
具體領域
2015年8月《黨政領導干部
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印發
首次對追究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作出制度性安排。
2016年8月《關于建立國有企業
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印發
完善國有資產監管、落實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責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制度安排。
專家分析
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把該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決不能搞下不為例、網開一面,才能不讓問責的利劍生銹,形成“破窗效應”。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
——2013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
2014年1月
《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印發
把“黨管干部”這個首要原則進一步凸顯出來,從原則、標準到程序、方法,都充分強調和保證了黨組織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領導地位和主體作用,強化黨委(黨組)及組織人事部門在推薦、考察、識別、使用干部中的把關責任。
專家分析
科學性體現在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干部時注重干部成長的規律,注重干部工作的規律。
2015年7月
《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印發
中央第一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專門就領導干部能上能下作出制度規定。
2016年8月
《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印發
從選拔任用的初始環節到全過程都作出專門規范,提出要加強動議審查、強化任前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