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婧
大力推進遼寧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文/賀婧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年初,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強調,要“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旅游發展方式,著力推進旅游供給側改革”。可以預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和風向標。而在未來幾年,如何圍繞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大局,推動我省旅游業轉型發展,乘勢而上,是促進遼寧的旅游業做大、做強、做優的重中之重。
旅游業既要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貢獻,又要在改革發展中調自身的結構,也只有自身結構優化了,才能真正實現旅游業的轉型發展,進而更好適應國家層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旅游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旅游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各類旅游產品的需求,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針對人民群眾把旅游作為常態化生活方式的需求,推進旅游市場結構調整。加大力度研究市場需求的變化,重點是旅游需求結構、旅游供給結構以及旅游供求協調結構等方面,改進我省旅游市場結構。從供給角度看,應該大力發展國內旅游和省內旅游市場。遼寧值得看、值得品味的歷史文化很豐富,秀美的資源也很多,要根據不同的客源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出我省的旅游產品,盤活旅游資源,要下大力氣把旅游形象宣傳和產品推廣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市場營銷成果的轉化率;要適應國內旅游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完善傳統旅游產品,開發新興旅游產品。目前,大眾旅游依然是旅游業發展的主體,在發展好大眾化旅游產品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中高端旅游,如商務、會展、親子、探險旅游等對整個旅游市場具有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因此積極穩妥地發展中高端旅游產品是當下旅游行業更為迫切的任務。
針對人民群眾對旅游口味多樣化的需求,推進旅游產品結構調整。促進旅游業的轉型發展,需要將存量旅游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形成增量的旅游產品。要改變以觀光旅游為主體的旅游產品供給體系,形成以觀光旅游、專題旅游、休閑和度假旅游為主體的旅游產品體系,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在產品組織上,要多增加參與和體驗方面的內容。除了觀光、度假等旅游產品外,結合我省資源優勢,還可以大力發展以“旅游市場+特定資源”構成的旅游產品,如森林旅游、海洋旅游、健康養生旅游等。
針對人民群眾對旅游六大要素協調發展的需求,推進旅游企業結構調整。通過改革組建適應不同需求的市場主體,既要有國際連鎖品牌的五星級旅游飯店,也要有干凈整潔的農家樂精品民宿。要提高旅行社行業的集中度,在我省目前的1300多家旅行社中形成一些具有引領作用的旅游企業。
針對人民群眾在各地不同消費特點,推進旅游區域結構調整。集中力量,調整旅游區域結構,推動形成適合各地特點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示范區、旅游產業聚集區。要突出區域的旅游特色,開發一些旅游項目,滿足不同的旅游需求。除此之外,要形成分級發展的旅游區域布局,不能所有的城市都把建設國際旅游城市、國際旅游目的地作為目標。對旅游發展條件好的區域,要在資金、政策、體制等方面進行傾斜,支持其形成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對旅游資源一般的城市,要推動其形成基本的旅游功能,并推動建設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項目。
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筑群之一,為清朝初期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宮殿,距今有近40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