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玉榮 康寧
精準扶貧路上的“娘子軍”
◎文/溫玉榮 康寧
在遼陽市遼陽縣八會鎮,有一個群山環繞的小山村叫華嚴寺村,因始建于元代的古剎華嚴寺而得名,全村共有627戶、1800多口人。華嚴寺村是遠近聞名的“狀元村”,100多名大學生陸續從大山里走向祖國各地,村民們常以此為榮。但由于歷史原因和自然條件的束縛,貧困與落后也一直伴隨著華嚴寺村民。
2015年6月,我們遼陽市婦聯這支“娘子軍”來到華嚴寺村開展駐村幫扶。在前期的精準甄別過程中,婦聯主席親自帶隊,13名婦聯機關干部被分成5個小組,利用三天時間跑遍了華嚴寺村的所有貧困戶,最終確定13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落實了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幫扶2戶、黨員干部每人負責1戶的責任制,開始挨家上門確定具體扶貧方案,做到家家有項目、戶戶有出路。
今年7月份,遼陽市婦聯機關全體黨員捐獻了特殊黨費:為村里5個貧困戶每戶購買了兩頭品種優良的豬仔,并備上精心調配的豬飼料;為3個貧困戶每戶送去即將產蛋的母雞和雞雛各50只,并安排專業人員指導飼養。這些扶貧項目看似細小,卻是“造血式”扶貧的第一步。在與貧困戶溝通時,致力于幫助貧困戶轉變觀念,努力將其從“被幫扶”轉變為“主動富”。
村民孫成家今年59歲,因妻子患直腸癌治療手術導致家中貧困,我們鼓勵他養豬脫貧。起初他是一百個不情愿,我們勸他,“有現成的豬舍,你年齡不大、身體還行,可不能干等、伸手要”。經我們一說,他立馬“開竅”了。如今,他家的豬養得最肥,自己還用條石鑿了一個豬槽子,逢人就說:“遇到天上掉下來的好事了!”
貧困婦女李俊芳是我們的幫扶對象之一。在走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她患有疾病、喪偶多年,兒子尚未成家。按照李俊芳的意愿,今年3月31日,我們將3000元脫貧啟動資金送到了李俊芳手中,幫她整理建設原來的20畝大榛子園。今年,李俊芳的榛子園喜獲豐收,我們還盡全力幫助她銷售呢。
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痹谝酝姆鲐殠屠н^程中,精神層面的幫扶往往被忽略。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扶貧得先扶‘志’,致富得先治心?!狈觥爸尽?,我們先從讓村“兩委”班子煥發工作激情入手,使其真正成為脫貧致富的“領頭羊”和“頂梁柱”。6月27日,我們機關黨支部組織機關全體黨員與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小組長前往鳳城市大梨樹村學習。大家被毛豐美的事跡深深觸動,更是被“干”字精神深深鼓舞,對建設好華嚴寺村信心十足。在回村的路上,一行人就迫不及待地開始規劃華嚴寺村怎么干、怎么富。

遼陽市婦聯“娘子軍”幫助村民收玉米
7月2日,我們全體黨員放棄周六休息時間,到華嚴寺村召開“動真情、辦實事、謀發展、促振興、做合格黨員”座談會,與村黨員共同重溫入黨誓詞,上自近70歲的老支部書記,下至剛剛入黨的新黨員一致表態:“要把做合格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8月12日,駐村工作隊隊員受邀到會,與八會鎮黨委書記、鎮長、人大主席團主席和華嚴寺村“兩委”班子、黨員和村民骨干一道,共同研究落實以華嚴寺村為核心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具體項目事宜。最終,鎮村干部們一致采納了我們的建議——打造“東北第一狀元村”這一文化“名片”。
婦聯的條件雖然有限,但是可以做足“聯”字文章。我們動員社會力量為精準脫貧獻計出力,遼陽湯河溫泉職工療養院醫務人員為華嚴寺村村民提供包括彩超、胸透在內的價值300多元的免費健康檢查;襄元堂大藥房則為部分病患家庭提供藥物;美年大健康為需要定期復查的貧困戶提供醫療檢查及用藥;村里計劃借助古剎華嚴寺發展旅游業,我們聯系幫扶企業在村口設立一塊大型宣傳指示牌;協調市水利移民局在村內修路1.6公里,架起了兩座便民橋;部分女企業家在今年春節前夕為村里的貧困戶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祥生種豬合作社和養雞大戶為村內養豬養雞貧困戶提供飼料、養殖技術、防疫等一系列服務……
扶貧還要扶“智”,如果沒有智力支持,就可能帶來貧困遺傳的惡性循環。而提高扶貧對象的素質,則是砍斷“貧困之鏈”的關鍵所在。華嚴寺村作為“狀元村”,有尊師重教的好風氣,我們便把智力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基礎。去年8月,我們把華嚴寺村100名兒童拉出大山,到市里參觀婦女兒童中心、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向孩子們傳遞愛國、孝親、環保理念,并通過他們把這些理念傳遞給親屬和左鄰右舍,以“小手牽大手”的方式帶動提高整個村子的文明程度。今年,我們爭取到省婦聯項目,在華嚴寺村新建一所400平方米高標準的婦女兒童之家,并配備5萬元的活動設備。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在扶貧過程中,我們將道德建設融入扶貧工作的全過程,切實扭轉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同時在村“兩委”班子中倡導擔當、敬業精神,在村民中倡導互助互利、合作共贏。例如,村里有一位養牛大戶多年單干,過去擔心帶別人干會影響自家的銷路,不愿分享養殖技術。駐村工作隊多次上門做工作,引導他提高思想境界,鼓勵他帶領大家一起富。如今,他已開始與村民“分享”養牛技術。
用腳丈量,用心書寫,我們把扶貧工作當作責任之所在、親情之所系,站在村民的角度去思考做決策,把扶貧工作舉措落地、落細、落實,落到村民的心坎上,以真誠的為民情懷和實實在在的幫扶成效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擁護。如今,駐村工作隊隊員走在村里,總會聽到親人般的問候和關懷。秋收了,聽說哪個貧困戶家里缺勞力,我們這群“娘子軍”便幫其收割。很多隊員都干起了過去從沒干過的農活,把周末和節假日都奉獻給了華嚴寺村。曾有人笑問:“婦聯怎么對扶貧工作這么上心?”我們會異口同聲地回應:“扶貧攻堅像打仗一樣,怎能少了我們‘娘子軍’?”
一年多的時間里,村里的變化顯而易見——平坦寬敞的村路、整齊的路燈、嶄新的小橋,還有那豬圈里、雞棚中正在孕育的希望。經過短短一年的精準扶貧,所有人都信心十足:“華嚴寺村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遼陽市婦聯駐遼陽縣八會鎮華嚴寺村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