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紅軍惠友華:“要珍惜今天”
惠友華,1921年6月出生,陜西省延川縣人。1935年8月參加革命,193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軍陜北延川縣警衛連通訊員、山東海陵獨立團一營醫生、解放軍一縱二師衛生處保健股股長、遼陽市藥政處處長、遼陽市醫藥公司經理。1979年12月離休,離休前系遼陽市醫藥管理局處長。2016年7月22日去世,享年95歲。

1935年,陜西延川縣,14歲的惠友華參加了紅軍,從此走上了漫漫革命征途。今年春天,惠友華回憶起80年前的往事,仍然興奮不已。
他曾在“新兵蛋子”時給羅瑞卿做過內勤;他經歷了17年的槍林彈雨,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兩萬五千里長征,他只走了一小部分,多少先他革命的戰友提前倒下……有人說他命大,他卻說,自己是那段歷史的見證者,活下來是為了讓更多人過上幸福生活。他告訴年輕人,“要珍惜今天”。
1921年,惠友華出生在陜西省延川縣賀家河村,是家中的老大。父親給村里的富農家犁田種地,兼做一些雜工,累死累活一年到頭的收入少得可憐,別說供孩子讀書,連喝粥都成問題。
惠友華幼年喪母,繼母對他很嚴苛,除了家中的活計外,他還要幫父親給富農家干活。放牛、打柴,這個只有十幾歲的孩子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1935年,惠友華14歲,仍然身體瘦弱、個子小,只讀過一年書?;萦讶A感覺到,憑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當時,紅軍在陜北的力量逐漸壯大,解放了延川縣周邊數個縣城。紅軍來到賀家河村,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還幫鄉親們打掃院子,紀律嚴明。年長他9歲的叔叔惠明銀說:“紅軍打土豪、分田地,殺富濟貧,一定能帶窮人闖出一條生路來?!编従永钍靠∨c惠友華同齡,家里的境況和他也差不多,三個人偷偷商量:“咱們參軍吧,起碼能填飽肚子!”
“我要去參軍!”惠友華在父親面前突然冒出來這么一句話。“你還沒槍高呢,誰要你?”父親并不希望兒子離開家,因為他只有這一個兒子。
但第二天,惠友華穿著打滿補丁的破布衫來到鎮上,成為縣警衛連的新戰士。
到縣里報到的“新兵蛋子”共有60多人,都是本縣的農村孩子,大家被編成了兩個排。
惠友華年齡太小,什么事都不懂,每天在連長的帶領下進行嚴格訓練,包括跑步、攀爬等項目,空閑時聽連長講行軍打仗的故事。連長手里沒有教材,講的都是實戰,新兵們聽得熱血沸騰,“恨不得早點沖上前線”。
當時,羅瑞卿同志在陜北工作,警衛連歸他直接領導,惠友華被選去做羅瑞卿的內勤?!耙稽c也不想家,每一天都很新鮮?!被堇险f,當時羅瑞卿30歲左右,辦事利落,“跟他能學到很多東西?!?/p>
燒水、掃地,這些工作對惠友華來說不算難,但人生第一次燉雞,讓他給“演砸了”,這讓他終生難忘。領導吩咐給傷員燉雞,惠友華買來雞,宰殺并收拾干凈,點火開燉。
“看過雞跑,從來沒吃過燉雞,更別說烹飪啦!”沒嘗過雞肉是什么味,惠友華糊里糊涂地把雞燉好了,并盛給傷員們吃。
“這雞怎么沒有湯呢?”“湯?倒啦!”惠友華的回答,差點把傷員們氣倒。
打這之后,惠友華才知道,雞湯能用來補身體。不久,他被調到野戰所,做起了看護員。
惠友華所在的紅一方面軍,在陜甘蘇區建立了革命根據地。惠友華逐漸接觸到那些從革命老區走過來的老紅軍,他們爬雪山,過草地,不知多少人倒在了長征途中。“我總覺得,我是幸運者。”惠老說,雖然自己也是紅軍戰士,但比起為革命獻出生命的戰友們,自己的付出不值一提。
國民黨軍對陜甘蘇區實行第三次“圍剿”時,惠友華第一次到戰斗現場。在直羅鎮,紅軍對國民黨軍進行猛烈還擊,共殲敵1個師又1個團,俘敵5000余人。
“我是新兵,沒直接上前線?!被堇匣貞洠瑪耻姵吠撕?,他看到鎮上一片狼藉,老百姓房屋被燒,死傷士兵隨處可見,戰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暗谝淮斡H臨現場,才知道什么叫恐懼。”
在做工兵部衛生員期間,大部隊在前面行進,護送傷員的后勤人員被甩在了后面。行經一座山林時,后面傳來了槍聲,惠友華負責的傷員喊道:“你快跑吧,別為我這樣的丟了性命!”
戰士們哪里聽得進去,拼命地向大部隊追趕,殿后的戰士用僅有的幾件武器與敵人對抗。大部隊聞訊后調頭殺了回來,雙方短兵相接,敵人根本沒有反抗能力,原來是當地的一股土匪。
傷兵們經此一戰,無不對衛生員高看一眼。
“我那時也沒練過槍,大不了和他們拼命,絕不能把傷員扔下?!被堇蠂@道,那些傷員因沖鋒陷陣而負傷,如果遇險后將他們拋棄,“那還叫人嗎?”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惠友華所在部隊進行了整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給不可一世的板垣師團以沉重打擊,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堇险f,我軍傷亡很大,“恨透日本鬼子了”。
當時,部隊消滅了板垣師團輜重運輸部隊,俘虜了兩個日本兵?;萦讶A在野戰醫院負責護理照顧這兩名俘虜?!拔液薏坏冒阉麄z全殺了,多少弟兄死在鬼子槍下!”但上面有命令,必須優待俘虜,給他們打飯,提開水。有個日本兵還吸煙?!肮芪乙獰?,我就得出去給他買?!蹦菚r惠友華有些小情緒,“俘虜還神氣什么?小心老子殺了你!”
野戰醫院在鎮里,日本兵想要的花生、白糖、茶等都能買到,雖然聽不懂日語,雙方只能用手比畫,但時間長了,惠友華就能準確猜出他們的意圖。
日本兵吃得比首長還要好,這讓當時的惠友華很不理解。后來,兩名俘虜在惠友華精心照料下,很快恢復了健康,并最終被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所感化。部隊在攻打日軍據點時,兩名日本俘虜向據點內的鬼子喊話:“投降吧!”
解放戰爭期間,惠友華先后參加了三下江南、保衛長春、錦州攻堅戰、遼西會戰、解放沈陽、平津戰役、遼沈戰役等戰役戰斗,一直南下打到廣西。新中國成立后,惠友華又赴朝鮮作戰兩年,曾兩次立功。
惠友華回憶,在朝作戰條件異常艱苦,兩軍實力相差懸殊,美軍武器精良,經常用飛機狂轟濫炸?!拔覀儼滋觳桓页鰜?,只能在夜里行軍?!币估?,擔心被敵人發現,汽車都不敢開燈光?;堇献齑骄o咬:“多年后,還經常在夢里驚醒?!?/p>
在一次激烈的戰斗中,惠友華到前線抬傷員,行進過程中,一架敵機襲來,投下一枚炸彈,就落在惠友華身旁六七米處,深深地扎到泥土中,“還好是個啞彈”?;堇险f,他和戰友都沒想到自己能活下來。
1952年,惠友華回到沈陽休養,終于和槍林彈雨作別。1955年,他被授予衛生少校軍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八一勛章、三級解放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
惠友華老人共有三子兩女,大女兒因病已經離世。惠友華住院期間,長子惠永建每天在醫院陪護,和他聊天,給他讀報。惠永建說,父親85歲時,還經常到太子河里游上一圈,每天下樓散步,看鄰居下棋,一日三餐飲食規律。
1983年,惠老帶著老伴兒回了一趟延川老家。盡管山溝里的鄉親們生活依然比城里落后,但與他離開時相比,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拔覀兠爸鴺屃謴椨?,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值!”惠老從陜西返回遼陽后,每年定期往老家寄錢、寄物。
晚年的惠友華積極發揮余熱,熱心投入革命傳統教育工作,深入學校、工廠,為學生和工人作報告,講述戎馬一生的經歷,教育后人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工作,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奮斗。
家人介紹說,惠老喜靜,但每當觀看戰爭題材的電視劇時,老人就會興奮起來,有時還流著眼淚說:“我們一起參軍的60多個老鄉,沒活下來幾個人??!”
每逢春節,在外學習工作的孫輩們聚到家里,惠老的話匣子就打開了,講起自己參加革命的親身經歷。孩子們早已習慣了老人家的腔調,也愿意聽他“嘮叨”。
接受這次采訪后不久,7月22日,惠友華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95歲。

惠友華精心保存的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