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鶿 張麗華 林鮮奇 黃小玲
醫院感染護理綜合干預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分析
李美鶿①張麗華①林鮮奇①黃小玲①
目的:分析醫院感染護理綜合干預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納入病例均為本院住院部各科室收治患者,以2016年1-3月所納入患者3120例為對照組,以2016年4-6月所納入患者3250例為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模式,觀察組實施綜合管理干預模式,比較兩組的護理質量、醫院感染事件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病房管理評分為(98.5±0.6)分,消毒隔離評分為(94.2±1.2)分,感染監控評分為(92.5±0.8)分,無菌操作評分為(92.3±0.3)分,健康教育評分為(93.5±0.9)分,基礎護理評分為(93.8±0.3)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醫院感染總發生率為2.86%(93/32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00%(468/31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醫院感染護理綜合管理模式可顯著改善護理質量,降低各類醫院感染事件發生率,臨床價值值得肯定。
醫院感染; 綜合干預; 護理管理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醫院感染管理是醫療質量管理體系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之一,可體現醫院管理水平,并可作為醫療質量的評價標準[1-3]。文獻[4-6]報道中顯示:30%以上的醫院感染事件發生與護理操作不合理、護理管理缺陷有直接關聯性。換言之,加強護理管理是有效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途徑[7-10]。為分析醫院感染護理綜合干預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本研究中納入病例均為本院住院部各科室收治患者,以2016年1-3月所納入患者3120例為對照組,以2016年4-6月所納入患者3250例為觀察組,對比觀察常規管理模式與綜合管理干預模式對控制醫院感染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納入病例均為本院住院部各科室收治患者,以2016年1-3月所納入患者3120例為對照組,以2016年4-6月所納入患者3250例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1680例,女1440例,年齡20~60歲,平均(43.5±2.9)歲;觀察組中,男1760例,女1490例,年齡20~60歲,平均(42.5±2.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模式。
1.2.2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綜合管理干預模式。具體內容如下:(1)完善護理管理制度。根據衛計委頒布醫院管理相關法規制度,對臨床科室感染管理制度以及護理質量管理規章進行完善與修改。(2)加強教育培訓。為護理人員提供參與醫院感染防控的培訓機會,提高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預防問題的認識。將醫院感染防控知識作為崗前、在崗期間的重要培訓內容,強調護理人員不斷更新并優化消毒隔離知識以及個人防范技術。(3)制定感染記錄單。護理人員應當對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情況進行詳細記錄,記錄信息包括感染患者個人基本信息、感染監測護理人員信息、監測項目、報告醫師基本信息、預防措施等,以完善感染監測基礎資料。(4)組建感染管理工作小組。由科室主任、護士長、監控醫生以及監控護士聯合構成感染管理工作小組,要求各個科室以及護理單元監控人員隨機抽查護理質量以及感染控制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逐級上報,追究具體責任人的責任。(5)制定感染預防工作計劃。根據科室特點總結常見感染類型、影響因素以及預防措施。護理人員需定期對患者體溫、脈搏、白細胞數量等關鍵指標進行監測,及時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癥狀。對患者家屬的探視次數與實踐進行嚴格控制,盡可能降低有創物品使用頻率,加強對易感人群的識別與預防性護理。針對呼吸道癥狀嚴重的患者應遵醫囑用密閉吸痰技術或振動排痰機干預,以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6)定期召開管理小組工作會議。小組應定期展開會議并討論抗生素應用、感染知識教育、病房管理、消毒隔離以及標本送檢等問題,并不斷完善感染預防工作計劃,提高感染防控水平。
1.3觀察指標 以護理質量、醫院感染事件發生率為觀察指標[11-12],對比對照組、觀察組干預效果的差異。護理質量應用科室自擬問卷調查,評分項包括病房管理、消毒隔離、感染監控、無菌操作、健康教育以及基礎護理。單項評分值域為0~100分,評分結果與護理質量呈正相關關系。醫院感染根據感染部位劃分,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胃腸道感染以及其他感染,統計醫院感染總發生率作為對比依據。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護理質量對比 觀察組病房管理評分、消毒隔離評分、感染監控評分、無菌操作評分、健康教育評分、基礎護理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 分

表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 分
組別病房管理消毒隔離感染監控無菌操作健康教育基礎護理對照組(n=3120)80.1±1.378.2±2.679.0±1.280.5±1.281.0±0.682.0±0.9觀察組(n=3250)98.5±0.694.2±1.292.5±0.892.3±0.393.5±0.993.8±0.3
2.2兩組醫院感染對比 觀察組醫院感染總發生率為2.86%(93/3250),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醫院感染發生率對比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廣義地講,醫院感染的對象包括住院患者、醫院工作人員、門急診就診患者、探視者和患者家屬等,這些人在醫院的區域里獲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稱為醫院感染,但由于就診患者、探視者和患者家屬在醫院的時間短暫,獲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復雜,常難以確定感染是否來自醫院,故實際上醫院感染的對象主要是住院患者和醫院工作人員。醫院人口密度大,微生物集中程度高,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院內感染事件發生風險常年居高不下。文獻[13-16]報道顯示:醫院感染已成為現階段醫療行業所面臨的最關鍵問題之一,除會對患者治療效果產生影響以外,還會造成患者家屬乃至醫務工作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因此,如何通過改進管理模式的方式預防醫院感染事件發生已成為備受關注的課題[17-18]。
本研究中針對觀察組應用綜合干預管理模式,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病房管理評分為(98.5±0.6)分,消毒隔離評分為(94.2±1.2)分,感染監控評分為(92.5±0.8)分,無菌操作評分為(92.3±0.3)分,健康教育評分為(93.5±0.9)分,基礎護理評分為(93.8±0.3)分,各項評分結果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醫院感染總發生率為2.86%(93/3250),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綜合干預管理模式的實施既能夠提高護理質量,為護理人員感染防控提供行為指南,也能夠的保護患者安全,通過完善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方式降低醫院感染發生風險[19-20]。本研究中由科室主任、護士長、監控醫生以及監控護士聯合構成感染管理工作小組,小組嚴格落實感染預防工作計劃,并通過定期召開小組會議的方式優化工作安排,從而能夠起到良好的感染控制效果。
綜上所述,應用醫院感染護理綜合管理模式可顯著改善護理質量,降低各類醫院感染事件發生率,臨床價值值得肯定。
[1]吳素霞,王紅杰.醫院感染控制管理與監測[J].中國急救醫學,2015,35(z1):120-121.
[2]丁麗麗,喻玲麗,王鵬,等.新疆地區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發展狀況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9):710-713.
[3]王群,羅湘寧.加強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預防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85-86.
[4]許紅紅,劉允香,黃婉鋒,等.加強護理管理工作對預防醫院感染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89-90.
[5]劉衛平,海云婷,焦月英,等.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感染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9):706-709.
[6]李瑞紅.2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院感染管理及持續質量改進情況[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2):127-129.
[7]劉芳菲,董宏亮,范珊紅,等.陜西省醫院感染管理體系現狀調查及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9):702-705.
[8]李六億,李洪山,郭燕紅,等.加強醫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設,提升醫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8):507-512.
[9]馮艷琴.PDCA循環方法在醫院感染消毒隔離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6):151-153.
[10]楊亞紅,黃勛,張浩軍,.全國省級醫院感染培訓機構培訓現狀調查報告[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9):659-664.
[11]張桂芳.三級質控管理在減少醫院感染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2):163-165.
[12]秦小平,呂華,陳寶敏,等.兒童醫院醫院感染管理30年狀況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9):689-693.
[13]吳玉娟,秦勤,唐菊英,等.無陪護管理對降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醫院感染的效果[J].河北醫藥,2016,38(3):468-470.
[14]曹力,楊立霞,郭海燕,等.加強醫院感染專項管理的探討[J].武警醫學,2012,23(8):648.
[15]馬文暉,王力紅,張京利,等.醫院感染病例監測的閉環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1):2597-2599.
[16]周金秋,王振華,孟甜等.腫瘤手術患者醫院感染與手術室管理的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8):1908-1910.
[17]孫秀春,尹建春,喬霜,等.綜合醫院兒科門診預防醫院感染的環節管理[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2):503.
[18]黃慶寧,劉丁,陳萍,等.量化質量控制在醫院感染預警化管理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1):4979-4981.
[19]黃紅霞.基層醫院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監控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2):161-162.
[20]楊俊華,王雪,彭麗蒙,等.118所基層民營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現狀[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10):688-690.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anagement Mode of Hospital Infection/
LI Mei-ci,ZHANG Li-hua,LIN Xian-qi,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0):061-063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anagement mode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nursing.Method:All of the case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patient department,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6,312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3250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from April 2016 to June 2016.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management mod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model,the nursing quality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hospital infe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score of ward management was (98.5±0.6),the score of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was (94.2±1.2),the infection control score was (92.5±0.8),the score of aseptic operation was (92.3±0.3),the score of health education was (93.5±0.9) and the basic nursing score (93.8±0.3),all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86% (93/325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5.00%(468/3120)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nursi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the clinical value is worthy of recogni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Nursing management
10.3969/j.issn.1674-4985.2016.30.016
①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廣東 珠海 519000
李美鶿
(2016-06-16) (本文編輯: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