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鮑爾
科學家早在1961年就發現了外星生命。什么,你不記得了?久負盛名的科學雜志《自然》上甚至刊登了一張外星人的插畫。確實,你可能不會從那篇文章文質彬彬的題目上看出端倪,而且畫中的外星人身材矮小得令人失望。但在第二年早些時候,法國的《星球》雜志復制了《自然》上的那張圖片,并且加了注釋:“這是第一個外星生命的形象。”
這些報道意味著關于1864年墜落在法國奧蓋爾附近的隕石長達一個世紀的猜測達到了高潮。有一段時期,這顆隕石攜帶的化石看上去像是證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然而,這些說法并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而且立刻引起了爭議,幾年之內就被完全摒棄,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遺忘了。雖然這場爭論的細節已經被人們淡忘,但是關于它的更大范圍的故事依舊相當持久。
谷神星
隕石,顧名思義,就是外星來客,它提供了天堂和地球之間的實物聯系。如果外星真的有生命存在,那么從太空墜落的巖石才是科學家在地球上了解它們的唯一方式。這樣看來,隕石長期以來一直連接著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和宇宙其他地方,于是它成為熱烈辯論的焦點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些爭論直到今天仍在持續。
但是爭論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了變化。當奧蓋爾隕石墜落到地球上時,正好撞上19世紀中期有關生命進化論和生命起源的激烈爭論。50年之后,對于隕石的科學興趣被“太空巖石也許幫助了生命在太陽系各處傳播”的觀點涂上了一層色彩。到1961年《自然》雜志發表那篇文章的時候,地外生命的觀念被卷入冷戰時期太空競賽的緊張氣氛里,這為“我們能在外太空找到什么”的問題帶來了新的緊迫性。
近代,隕石為我們的航天器,或者將來的某一天為人類探險者自身,可能會在火星和其他星球上發現什么并且首先發現什么提供了信息。我們目前認為,來自宇宙中獨立生命起源的證據將徹底改變我們關于整個已知宇宙中生命范疇的理解。奧蓋爾隕石為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來自外太空的饋贈提供了一個警世信息。我們對隕石攜帶信息的解讀清楚地反映了它們墜落的那個時代形而上的成見。
隕石的存在,在歷史上大多數時期都是爭論的話題。公元77年左右,羅馬作家普利尼在他百科全書般的綱要《自然歷史》中寫道:“石頭經常會掉落,沒有人會質疑這一點。”因為這些石頭看上去像是來自永恒的天堂,它們被賦予了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像彗星一樣,它們像是來自上帝的啟示,在中世紀歐洲,它們被當作圣物或者厄運的征兆。
但是在啟蒙運動早期,普利尼的《自然歷史》看上去就像是一部輕信小道消息的作品集,隕石則被嚴肅的自然哲學家嘲笑為無知大眾的幻覺。劍橋大學的歷史學家西蒙·謝弗說:“理性和開明的表現之一就是認為天上掉石頭是個笑話。”就像今天大家對待鬼魂和其他超自然現象的態度一樣,隕石被用來界定科學和偽科學之間的界限。
在18世紀90年代的德國,這種態度開始發生變化,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科學家恩斯特·克拉德尼,一位聲學先驅。克拉德尼受到他在哥廷根與博學家克里斯多夫·利希滕貝格談話的鼓舞,決定檢查天外來石里都記錄著什么,從中尋找共同特征。對一部分隕石的化學分析表明它們由相似的元素組成,尤其是鐵。克拉德尼開始相信這些隕石是真的。他認為這些隕石是宇宙中的碎片,是太陽系中由氣體和星塵形成行星之后剩余的碎塊。1755年,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提出了太陽系形成的這種模式,1796年法國學者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對其進行了擴展。
1864年5月14日隕石降落在奧蓋爾的場景圖
這些基本上都寫進了克拉德尼的著作《論自然鐵物質塊的起源》(1794),這本書是后來出現的隕石學綱要。“來自宇宙空間富含鐵的巖石塊,”克拉德尼說,“在墜落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會因為空氣摩擦加熱而變成火球。它們的組分與地球相似,因為所有太陽系中的物體都有共同的起源。”在經典的希臘觀點中,天堂作為一個獨立的領域,其完美跟地球易于腐壞的領土形成鮮明對比,而克拉德尼提出了一個取而代之的凌亂連續體。
隕石中顯然存在的有機質是否意味著太空中有生命?
說天堂里亂七八糟撒滿了碎石,這在當時還是有爭議的。但是,1801年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谷神星,讓它看上去成了比較可信的觀點。18世紀末觀測到的大量隕石和流星也對此提供了證明。這并不是因為突然間出現了天體碎片的暴風雨,而是嚴謹的人們需要首先承認其存在才能開始“看見”它們。
在1803年4月的法國,對新觀念進行檢驗的最佳機會來了。一顆墜落在諾曼底艾格勒鎮附近的隕石在鄉間散落下數千塊碎片,許多人目擊到了這一事件。年輕的科學家讓·巴蒂斯特·比奧從巴黎趕來進行調查。他的報告肯定了隕石真實存在的觀點。1824年法國《自然歷史辭典》在“隕石”詞條下,表達了對“直至最近還有學者對捍衛隕石存在的觀點的人進行嘲諷”這一現象的震驚——好像如果不是這些老古板,科學界一直知道那些鄉下人說的都是真的。
來自太空的石頭和鐵塊已經夠讓人吃驚了。然而,1806年墜落在法國南部阿萊市的隕石暗示著天堂和地球之間有著更加顯著的聯系。與大多數隕石不同,這一顆柔軟易碎。化學分析顯示,它含有2.5%的碳。法國化學家路易·雅克·泰納爾宣布這塊隕石的外形和質地都十分接近煤塊,以至于“好幾個人都無法相信它不是煤塊”。這十分奇怪。由于煤塊是植物腐爛之后的殘留物,所以阿萊的隕石立刻引起了一個問題:它當中明顯飽含的有機質是否說明太空中有生命呢?
在某些方面, 這種想法對當時的科學家來說不像現在那樣令人震驚。在17世紀, 幾乎人人
都認為月球和其他星球跟我們所處的地球相似, 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這些星球上會有生命。德國化學家弗雷德里希·維勒在19世紀50年代末研究一個富含碳的隕石樣本時,曾自信地寫道:“這些隕石里的有機(碳基)物只可能來自有機體。”換句話說,來自活的生物體。
維勒非常癡迷于尋找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界限。1828年,他合成了一種叫作尿素的有機物,活的生物體可以通過氰酸銨制造尿素,而氰酸銨被認為是無機物。這個反應似乎說明了生物和非生物世界之間存在連續統一體。直到1 9世紀早期,仍有許多化學家認為生命和非生命物質的區分靠的是某種賦予活的生命組織性的神秘原則——一種“生命力”。但是維勒對尿素的化學合成說明了越過這條界線的可能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