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動態

據韓媒最新消息,三星重工一座在建全球最大的自升式鉆井平臺在施工過程中突發事故,鉆井平臺樁腿嚴重受損,可能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
三星重工稱,11月20日,在施工團隊試圖將一根樁腿提升并連接到這座自升式鉆井平臺的主體部分時,這根50米長的樁腿從起重機上滑落在地。
這座自升式鉆井平臺的主體部分將安裝3根樁腿。這是三星重工為挪威國油建造的海工裝備項目的一部分。
盡管事故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然而,樁腿的嚴重受損將導致建造工作大幅延期,給三星重工帶來巨額財務損失,甚至會造成項目虧損。
三星重工目前正在檢查樁腿的受損程度,計算損傷代價。三星重工的一位官員稱,現在還無法確定具體損失,三星重工正在檢查受損樁腿是否能夠在維護后重新使用,并與船東公司探討未來計劃。
2013年6月,三星重工接獲了2座北海專用大型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總價13億美元。每一座為6.5億美元,相比平均價格5-6億美元超級深水鉆井船還貴。與目前中小型自升式鉆井平臺均價2億美元相比,該大型自升式鉆井平臺價格為中小型自升式鉆井平臺3倍多。
該合同還包括2座備選訂單。這也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三星重工因此得以成功進入大型自升式鉆井平臺市場。這2座自升式鉆井平臺將部署在北海,其中第一座已經交付,第二座即此次事故平臺定于明年4月交付。
三星重工為挪威國油建造鉆井平臺已經出現多起事故。據了解,今年4月,三星重工1名工人在挪威國油Category J型鉆井平臺建造過程中因焊接事故而死亡。
隨著本輪海工市場的嚴重下挫,三星重工海工業務面臨巨大挑戰,不僅新訂單難以獲取,在建訂單也被大面積延期交付,部分甚至遭遇撤單,資金缺口持續擴大。此外,三星重工在工程設計和大型海洋工程項目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相對欠缺也在市場低迷期被放大,導致項目脫期和成本超支,引發海工業務虧損。
雖然造船業整體陷入蕭條,但三星重工在今年第三季度依然成功扭虧為盈,結束了兩個季度的虧損,第三季度營業利潤840億韓元(約合7130萬美元)、銷售額2.7萬億韓元。不過,幫助三星重工扭虧為盈的并非是新船訂單,而是一系列成本削減和重組措施。(來源:國際船舶網)
近日,由中國電建集團承建的“馬來西亞皇京港深水碼頭(Melaka Gateway)”在馬六甲舉行了奠基儀式,標志著馬來西亞雄心勃勃的“馬六甲第一港”計劃正式起步。甲州政府更對它寄予厚望,使馬六甲成為國內卓越港口,也一并恢復馬六甲十五世紀的輝煌時代。
馬六甲皇京港為凱杰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綜合發展項目,地處馬六甲海峽戰略位置,由三個人造島和一個自然島嶼組成,占地1366英畝,計劃總投資800億馬幣(約800億人民幣)。按照規劃,第一島將建造旅游、文化遺產及娛樂區;第二島將建成物流中心、金融、商業、補給與高科技工業區;第三島為綜合深水碼頭及高科技海洋工業園;第四島則為碼頭、臨海工業園。
第三島為馬六甲皇京港深水補給碼頭,將是一個液體專用碼頭,擁有儲存液體貨的設施,有利于東南亞、亞洲、歐洲和中東國家的貨運航行。
該液體專用碼頭占地約98.14英畝,水深25公尺至30公尺,可處理如石油、石化、植物油等液體,可供長350公尺至400公尺巨型油輪及載重噸位為20萬噸至32萬噸的散裝貨輪油輪停靠。
預計其深水港項目將于2019年完成,超越新加坡成為馬六甲海峽上最大的港口,而全部配套工程將于2025年竣工。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斌致辭時表示,皇京港深水補給碼頭的建設開發,對于帶動馬六甲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等相關產業,促進中馬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馬六甲皇京港聯合項目旨在提升雙邊貿易和促進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航運物流,此前,中國和馬來西亞已組成港口聯盟,該計劃涵蓋了馬國六個港口和中國十個港口。(來源:中國船檢)
長洲水利樞紐位于梧州市上游12公里的潯江干流上,是西江下游廣西境內的最后一個梯級,被視為千里西江的“咽喉”,常年有許多船舶途經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近日,記者從梧州市恢復船閘收費工作局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獲悉,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長洲水利樞紐船閘將從2016年11月22日起,開始對過閘船舶實行收費。
據了解,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從11月22日零時起,長洲水利樞紐船閘將開始對過閘船舶實行經營性收費,按照全區船閘統一的收費標準,過閘的各類船舶不分空載和重載,均按照《內河船舶噸位證書》記載的總噸位收取船舶過閘費,收費標準為1元/總噸次,但目前暫時按0.6元/總噸次執行。
記者了解到,200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船閘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前,我區船舶過閘有收費、免費兩種方式并存。其中,桂平航運樞紐、貴港航運樞紐以及柳州紅花電站船閘實行收費過閘;其他船閘實行免費過閘。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為減輕水運業主負擔,廣西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船閘管理辦法》,規定船舶免費過閘。
但自2009年“打造西江黃金水道”戰略決策實施以來,經過幾年來的建設,西江航運基礎設施大幅改善,西江經濟帶加快形成,內河港口吞吐量、水運量、過閘量迅猛增長。但與此同時,西江黃金水道干線主要樞紐船閘通過能力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廣西內河水運發展的瓶頸,船閘增建擴建十分迫切,但改擴建船閘的資金籌措、船閘建成后運行維護資金投入等問題十分突出。為此,經上級相關部門充分調研,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廣西壯族自治區物價局、交通廳于11月初聯合印發《關于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船舶過閘收費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對長洲水利樞紐船閘實行過閘收費。(來源:廣州航交所)

11月23日,中山與澳門“點對點”游艇自由行開通儀式在廣東省中山神灣鎮吉寶盛世灣舉行。這也意味著粵澳兩地游艇自由往來正式開啟,兩地游艇產業協作創新將更加緊密,促進兩地旅游事業進一步發展。
據悉,在開通儀式后,暫時只有中山市實現與澳門“點對點”游艇自由行。不過,接下來第二批試點城市包括廣州南沙、珠海、江門、惠州等多個城市。
游艇自由行的開通給兩地民眾帶來最直接的變化是來往更加便捷。澳門由于地域狹小沒有健全的游艇會,此前涉及兩地通關的游艇檢查非常繁瑣,而且要按照船舶入境規定繳納高額抵押金。開通粵澳游艇自由行,就是兩地在“先行先試”原則指導下,積極探索實行游艇碼頭對外開放在“一國兩制”條件下的通關監管新模式,將有效監管與便捷服務有機結合,最大限度方便民眾,定點查驗,區域開放,游艇衛星定位,跟蹤管理,簡化出入境手續。

中山市實現與澳門游艇自由行的項目地點在神灣鎮吉寶盛世灣,這里距離澳門17海里,駕駛游艇僅需要45分鐘即可抵達澳門碼頭。中山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通過該口岸出入境的運輸工具和人員,中山海關實施了系列便民措施,比如提前對運輸工具備案并可提前預約通關,從而提高游艇出入境效率。
當澳門過來的游艇停靠后,中山海關、國檢、邊檢等工作人員會對入境游艇進行聯檢,游客依次通過聯檢大樓的國檢驗證臺、海關檢查臺等就可順利通關,整個過程只需要十幾分鐘。
專家認為,發展游艇自由行將直接推動中山游艇旅游和游艇服務業的發展,提高中山對接海外市場的效率,同時也有助于澳門吸引高端客源,推動澳門構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培育兩地“一程多站”的濱海旅游產業。(何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