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大城市病”的出現,根本上的問題是社會建設、改革和治理沒有到位。因此必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從根子上加強社會治理。
交通擁堵、停車難、上學難、看病難……
一系列民生問題,考驗著社會治理。
11月22日,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社會治理規劃發布,這是全國省一級的首份。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市社會辦主任宋貴倫表示,《規劃》對今后五年北京市的社會建設、改革,特別是社會治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記者發現,相較于“十二五”時期社會建設規劃,“十三五”規劃突出社會治理和鼓勵社會企業發展,從動員社會、服務社會的角度做文章。
“停車難”考驗社會治理
停車難已成為現代城市常態。在朝陽區勁松街道,就曾上演“車位大戰”。
老舊小區規劃設計時預留的停車位很少,隨著私家車數量的激增,小區停車資源非常緊張。不少居民開始在家門口或公共區域安裝地鎖搶占車位,由此影響行人正常通行,引發鄰里矛盾,甚至給小區帶來嚴重安全隱患。
為實現小區“干凈、整潔、有序”的綜合治理目標,勁松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決定以老舊小區停車秩序綜合治理為突破,推動整個轄區停車秩序的規范化管理。
在整治工作之初,街道依照《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辦法》規定,采取群眾“自拆”獎勵、街道“幫拆”協助和行政“強拆”兜底的治理手段拆除私裝地鎖,但前腳拆后腳裝,而且引起不少群眾的強烈反對。
仔細調研后街道領導班子形成共識: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治理難題,用過去政府單方面一刀切的做法已不合時宜,必須依靠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用民主協商的方法解決。
街道及時調整工作方案,采取共商共治模式推動社區停車秩序治理工作,實現社區自治與政府治理的良性互動。做好調查研究,掌握基本情況;廣泛聽取居民訴求,充分尊重居民意見;發揮社區民主自治作用,體現居民自我決策自我管理;拓展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引導和支持物業服務提升;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轉變居民傳統思維。
經過一年多的綜合治理,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逐步實現了專業停車公司的管理,管理不規范的有物業小區也實現了無地鎖的規范化停車管理,轄區12萬居民從中受益。
從建設到治理
顯然,在一線城市存在的不僅僅是停車難問題,比如交通擁堵、住房貴和看病難等等,學界把它定義為“大城市病”。
宋貴倫認為,“大城市病”的出現,根本問題是社會建設、改革和治理沒有到位。因此必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從根子上加強社會治理。“供給側改革解決社會民生和社會需求問題,我們的‘大城市病才能從根本上治理。 ”
為解決上述難題,北京市2011年率先出臺了《“十二五”時期社會建設規劃》,圍繞完善社會服務、創新社會管理、動員社會參與、創建社會文明、構建社會和諧五個方面進行全面規劃。在社會建設方面,北京市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中國社會建設報告》藍皮書顯示,北京市社會建設在黨的十八大之后邁上了新臺階,綜合評價指數突破了90分“大關”。目前,是全國唯一連續三年保持90分以上的省份和大城市,遠遠高出全國74分的平均值。
為進一步解決“大城市病”,北京市出臺了《“十三五”時期社會治理規劃》,相較于《“十二五”時期社會建設規劃》,從建設到治理,立體化凸顯。
宋貴倫表示,《規劃》明確提出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框架。從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兩個維度設計基本框架,著力構建“六大治理體系”和提升“四大治理能力”。一是進一步構建黨組織、政府組織、社會組織、市場組織、街道基層組織、社區自治組織“六大治理體系”;二是進一步提高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四大治理能力”。
主要目標包括社會服務更加完善,民生保障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社會管理更加科學,城市服務管理精準化、精細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動員更加廣泛,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水平明顯提高;社會環境更加文明,社會誠信建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明顯提高;社會關系更加和諧,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水平明顯提高;社會領域黨的建設更加深入,黨組織、黨的工作有效覆蓋明顯提高。
《規劃》亦明確了重點任務,比如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激發社會活力,推動社會組織發展;深化街道改革,實現工作重心下移;完善社區治理,夯實基層工作基礎;動員社會參與,形成共建共享格局;加強綜合治理,有效破解難點問題。
著力發展社會企業
“尤其是要通過明晰和落實政府責任清單、轉移事項清單,進一步為社會力量發展和發揮作用讓渡空間。”宋貴倫表示,要動員廣泛參與治理“大城市病”,不斷完善網格化體系,加強社會文明建設,創新虛擬社會治理。
他強調,發展社會企業是“十三五”時期的新的突破亮點。“我們的社會服務業,社會企業不是公益組織,就像文化產業一樣,是企業組織,包括家政服務,必須走規模化,企業的經營形成良性競爭,不斷提高質量。”
激勵社會企業的發展,則主要是通過社會責任評價。宋貴倫表示,評價內容包括排污和為社區服務等方面。
“今年底或明年初將推出100優,每年從社會企業當中選擇100個履行社會責任做得好的企業。” 宋貴倫表示,將通過樹立標桿,鼓勵社會企業。
五項保障措施
社會治理是近年來提出的概念,但具體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目前仍未達成共識。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發布了社會治理規劃體系,積極探索,意義重大。但再好的規劃,重在執行,如何保障有效執行到位?
宋貴倫表示從五個方面發力,一是加強黨的建設,加快推進社會領域黨建工作全覆蓋;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尤其是完善“既留得住又流得動”的機制,使優秀社區工作者可以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有序吸納到城市服務管理行政、事業單位中來;三是加強經費保障;四是加強規劃實施;五是加強督導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