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蕙寧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園林設計也長足進步,但是城市狹小的空間與設計缺乏原創性等問題也制約了園林設計的發展。從寫意化的園林設計出發,以日本傳統園林為例,試圖找尋以寫意化設計的方式解決園林設計中的問題。
關鍵詞:日本園林;景觀設計;寫意化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園林設計也得到了長足地發展。作為一個具有千百年園林設計傳統的文明古國,園林設計從改革開放以來再次回到中國大地,并表現出更加生機勃勃之景象。越來越多的城市公園、住宅小區,甚至私家宅院開始通過園林設計營造充滿自然意趣的空間,讓生活在城市當中的人回歸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然而隨著城市土地價格的節節攀升,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塑造園林也成為了一件越來越奢侈的事情。如同蘇州園林那樣大規模的園林設計在現在的城市也愈發地無法實現,我們在追求傳統中國園林與城市狹小的空間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同時缺乏設計內涵、原創程度低等設計問題也依然存在。
在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考中,筆者將目光集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其園林設計極大地受到了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的影響,但是又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獨具特色并且更適合在狹小空間表現寫意化的園林設計。他山之石可以為錯,本文筆者將以日本園林為例淺析寫意化的園林設計。
一、日本園林的形成與發展
630年,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達中國,犬上三田耜出使唐朝,自此前后有20批遣唐使到達糖廠,他們從中國帶回了道教神仙思想、佛教凈土須彌山思想以及魏晉風流的文化,在這些文化的影響下日本正式出現了大量的“中國式池苑”。從這時開始日本園林進入了“重形時期”(約公元550年-1100年,飛鳥中期至平安后期),這一時期的日本園林追求模仿中國唐代的園林風格,同時也受到朝鮮園林設計的影響。
在飛鳥前期,庭園特征是方形池,護岸由堆積的石塊鋪就,這還是受朝鮮半島高句麗的安鶴宮的方池影響;飛鳥后期,隨著遣唐使的交流,日本開始出現了自然風格的被稱為“勾池”的曲形池。
隨著日本最古老的園林設計著作《作庭記》問世,標志著日本園林設計進入了“重理時期”(約公元1000年-公元1650年,平安中期至江戶初期。也是在這一時期,日本園林最具代表性的枯山水庭院開始出現,但是在平安時期,枯山水只是宮殿系園林構成中一個極小的部分,并未形成一種獨立的庭園模式。
1191年,禪宗由從宋朝歸國的僧人榮西傳入,日本園林設計進入了“重情時期” (約公元1200年-1850年,鐮倉初期至江戶末期)。日本園林在這個階段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兩支:一支是沿鐮倉時期佛寺方丈庭發展,到室町時代形成禪宗枯山水;另一支則是深受中國宋元畫的影響,模擬中國山水畫卷形成了寫意性很強的池園式園林。嚴格內省式的禪宗,注重深思、頓悟和行動的禪,把宗教哲學變成了審美活動,把廣闊的自然壓縮在狹小的空間,以大寫意象征手法為特征,影響了禪宗園林的發展,并最終形成了枯山水。
從此之后,日本園林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風格,并且逐步往寫意、形而上的方向發展。這樣的風格也深刻地影響了日本現代的園林設計,乃至生活美學設計
二、日本園林設計的特點
“重情時期”之后,在禪宗的影響下日本園林設計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純凈、極致與章法。我們可以從布局、理水、疊山、置石等角度來分析。
(一)布局
日本園林的布局從模仿中國園林到漸漸地形成自己的風格,在布局方面開始向南宗山水畫的方向靠攏,追求純凈的布置,同時減少了景觀的分布,以看似無序卻有序的方式布置山、水、樹木等。
(二)理水
枯山水體現了日本園林在理水方面的“極致”,理水而無水,以白沙象征水面,充分體現了日本園林的寫意化特點。
(三)疊山
日本園林并不做太多大地形,往往是在水中置島,模仿“一池三山”,且有一定的定式。如桂離宮,大島和小島布列。這也體現了日本園林對于章法的追求。
(四)置石
日本園林的置石通常利用單塊石頭本身的造型和排列關系,很少像中國蘇州園林那樣運用大量的石頭,這是其追求純凈的體現。
也正是因為日本園林的以上特點,使其具有獨特的藝術美感,并且也是這樣的特點使得日本園林可以在極小的空間內進行設計,同時寫意化的表達也更貼合現代的審美。
三、日本園林中寫意化的園林設計
園林設計是將自然空間融入我們的生活空間,像傳統的蘇州園林,就是將山水融于一個庭院當中,自有丘壑。而具象化的自然之物與設計在小空間內往往受到束縛,同時具象的表達又與環境產生某種沖突,這也是日本園林設計不斷進入抽象寫意的原因。
(一)寫意化的園林設計更適應狹小的空間
不得不提出,日本枯山水的出現與其相對狹小的庭院空間有著很大的關聯。但是即便在不大的空間中,設計者依然可以利用布局與設計達到讓山水從人的內心進入庭院的效果,這是寫意化設計最重要的特點。
(二)視覺設計與精神文化的融合
寫意化的設計需要的是設計者與觀賞者及居住者的共同想象,而將感情融入視覺當中,同時把視覺更大程度地抽象化也讓整個審美過程充滿層次與樂趣。除此,也體現了園林主人、設計者的審美與人生追求。景觀園林成為了人與人之間內心溝通的橋梁,理解者精神相通。
(三)文化與哲學層面的意義
園林設計不僅僅是視覺、空間的藝術,其實也是文化與哲學的外在表現。日本園林也是日本人追求極致、純凈的一種很大的象征。沒有思想內核的設計永遠有形而無神,而真正將民族文化、民族氣質甚至哲學思想融入設計之中,才能更好地體現園林的美與藝術。
四、寫意化對園林設計的啟發
園林的規模大小不同,內容繁簡不一,但都包含著四種基本的要素:土地、水體、植物、建筑。園林設計的宗旨是不斷滿足人對自然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要求。當代中國園林的設計在汲取中國傳統園林營養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借鑒其他國家文化的設計風格。
寫意化的設計對于中國園林設計,尤其是小空間當中的園林設計有著啟發。
(一)園林之立意
設計一定要有魂,有核。與其他設計一樣園林設計也要有其思想內核。日本園林設計反映的是日本人的審美宗教與哲學思想,同樣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也要講設計的內核,否則之后所有的設計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寫意化的設計背后是對于設計內核的深刻理解與抽象展現,需要設計者對于美學哲學更高的理解。設計從來不只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更多地是文化思想內涵的積累與展現。
(二)園林設計中的純凈
當代設計有著不同的流派,而寫意化的設計則某種程度上代表了“less is more”的包豪斯設計理念,這樣的理念在園林設計中也有其借鑒意義。中國古代的寫意畫通過大量的留白表達畫家的心意,日本園林亦然。很多的園林追求表面的層次與繁華,這與中國當代普遍的社會氣氛吻合;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看,故意的疏落與留白則可以獲得不同的視覺與內心體驗。尤其對于本身不大的設計空間,過多的布置與設計元素會使得空間更加擁擠,例如在狹小的居民小區中設計一座假山,占據居民活動空間不談,也使得居民有一種壓抑的感覺;但是如果選擇合適的樹木布置與孤石的布局則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三)園林設計中的章法
寫意并非肆意無序,反而是一種看似沒有秩序的秩序。園林設計追求自然,然而畢竟是人為的設計,必須要考慮周圍環境、地形等多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園林與人的關系,欣賞者的角度視野對于設計的呈現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設計者在設計中必須要考慮欣賞者的動線、觀景角度等。傳統的蘇州園林有著借景、透鏡等諸多做法,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尤其是對于小空間內的園林設計,有序的層次顯得更加重要。日本園林中也體現這樣的無序中的章法,這便是現代設計與傳統設計的融合,也體現了對于傳統文化的尊重。
(四)對于極致的追求
寫意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極致的追求,當代的園林設計往往由于工期、精力等多方面的問題,通常無法進行更細致的設計,而粗放的施工也將設計中本身便不多的精致毀滅殆盡。這一點上日本園林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哪怕只是一個極小的庭院,只有適合的材料,也要用心營造,完成對于極致的追求。這樣的精神也是我們當代設計中所缺乏的。園林設計是中國最悠久的設計傳統,也是中國人的驕傲,但是進入現代我們卻在這一方面漸漸落后。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繼承中國的傳統園林藝術,并且兼容并收,吸取各個國家設計的特點,結合中國的實際,做出更好的、更有精神內涵的園林設計。
參考文獻:
[1]曹林娣,許金生.中日古典園林比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羅丹荔.中日園林造園藝術比較[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3]寧琳,余彪,甘睿.日本景觀設計中的繁與簡——以繁求簡 返璞歸真[J].公路交通技術,2015(03):128-132.
[4][日]大西克禮.日本風雅[M].王向遠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