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雯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已不再滿足于日復一日的工作、生活,享受生活成為了當代社會生活的一個關鍵詞。人們逐漸熱衷于較為高端的藝術文化帶來的美的享受。到目前為止,我國已躋身世界博物館大國之列。截至2014年底,全國博物館總數達到了4510家,比2013年增加了345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這些全新建造的博物館的導向系統設計也迎合著建筑本身與時代潮流,變得更加高端。但對于一些有一定歷史的“老”博物館而言,隨著時代的更新,不少導向系統設計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視覺審美與功能要求。如何改善這些導向系統的設計,讓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博物館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為五湖四海的參觀者提供服務,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
一、何謂“老”博物館
“老”博物館即建成開放時間有一定歷史,目前還在開放中的博物館,如上海博物館。它們迎來送往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承載著歷史,但時代更迭,他們的導向系統設計已不能滿足現代人的視覺審美與功能要求。
二、導向系統對博物館的作用和意義
導向系統對于博物館而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博物館空間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最基礎的功能而言,導向系統的導向功能就是為了對參觀者起到指明參觀路徑的作用。從人文關懷、文化傳承等方面而言,導向系統對于博物館的意義更是深遠。
(一)人文關懷
導向系統的設計是為了滿足參觀者對于博物館參觀的相關信息的重要工具,不僅僅要符合人們日常的視覺習慣,同時也要考慮到特殊人群的需求,體現人文關懷。
(二)品牌形象
導向系統作為博物館視覺形象的一部分,如何將導向系統融合博物館的特色,凝練出具有特定含義的視覺符號,彰顯博物館自身特色,對博物館品牌形象的樹立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文化傳承
導向系統作為博物館視覺形象的一部分,凝結著博物館文化、歷史、環境等信息,參觀者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不僅對博物館內的展品獲得了解,同時也會通過視覺形象中導向系統的傳達,感受到與展品相比不一樣的文化體驗,但又能領略同展品一樣所要傳承的文化與歷史。
綜上所述,導向系統對于博物館而言,不僅僅只是起到為參觀者解決參觀路徑的作用,還起到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三、國內外博物館導向系統設計現狀
在西方國家,導向設計的發展比較完善。其中,在歐洲比較有影響力的導向設計項目有20世紀70年代的慕尼黑奧運會和巴黎的戴高樂機場;在美國,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的導向設計成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導向設計。在亞洲,日本的導向設計較為完善,相關的研究也比較成熟。許多國外博物館的展覽空間都是一些具有一定歷史的建筑,這與“老”博物館的一些特質相符,因此,他們的這些設計對于“老”博物館導向系統再設計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例如德國衛生博物館,她的展覽空間是一座教會統籌時期的建筑,設計師將導向系統的設計依托于建筑本身的空間形態,使得導向系統與建筑的空間形態融為一體。再例如德國慕尼黑新繪畫陳列館,為了紀念成立150周年,陳列館委托了設計工作室為其完善導向系統。
在我國,導向設計還處于發展階段。對于“老”博物館導向再設計的研究也較少。但現階段我國不少“老”博物館對于導向再設計是亟需的,因為現存的一些導向設計應用已不能滿足于現代化的服務和人們的審美需求。也正是由于這些原因,“老”博物館導向再設計的研究在我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老”博物館導向再設計的角度進行探索,從中探尋同時適合于現代與“老”博物館自身的導向設計,讓這些優秀的“老”博物館能更好地為參觀者服務是我們所需要去思考的。
四、我國“老”博物館導向系統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混亂
一般認為,有大量的博物館導向系統為參觀者提供信息,他們的腦中一定是清晰明了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人們對于信息的接收有一定的度,過多的信息涌入會使人產生混亂,模糊焦點,無法準確識別導向信息。
(二)信息表達障礙
博物館導向系統具有非常強的功能性,其存在的最根本的作用就是為了幫助參觀者獲取準確信息,提供參觀路徑;但當導向系統無法滿足參觀者的需求時,就會使得信息表達出現障礙。
(三)環境破壞
博物館導向系統也是博物館環境中的一部分,但許多“老”博物館的導向系統都是在后期的更新中疊加進去的,并不是在一開始就考慮好預留導向系統的位置或者是載體,造成后期增加進去后,對于博物館整體環境的擾亂和破壞,進而也破壞了博物館良好形象的樹立。
(四)設計表達手法不統一
如同環境破壞問題一樣的原因,許多“老”博物館的導向系統都是在后期更新中疊加進去的,并不是在一開始就考慮好的,沒有一個統一的設計標準,字體、色彩、手法、圖形等,每一次更新疊加就會產生一種新的表達,以至于最后因設計表達手法不統一,造成視覺混亂。既不美觀,也成為了參觀者快速獲取信息的“絆腳石”。例如上海博物館的導向設計,數一數,這里有多少種設計表達手法?
(五)信息節點設置不合理
博物館導向系統設置的位置是需要經過研究和調研的,并不是差不多就可以了,也并不是越多就越好,而是需要設置在合理的、合適的位置,以免對參觀者獲取信息產生障礙,影響參觀者的判斷,或者是造成信息節點的浪費。例如上海博物館,將展館導向設置在扶梯下、角落里,不在參觀者常規的參觀路徑之內,這就造成了信息節點的浪費。
(六)缺少人文關懷
在歐美國家,許多博物館或美術館的導向系統設計都會加入盲文,或是其他針對于特殊人群的設計。但我國大部分的博物館導向系統設計都是針對正常的參觀者,博物館作為一個面向所有人開放的文化性場館,并不是只有正常的參觀者,特殊人群也有參觀的意愿和權力。博物館導向系統的設計在滿足正常參觀者的同時,也要考慮到這些特殊人群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提升博物館的形象。
五、“老”博物館導向系統再設計的重點
(一)空間環境的結合
“老”博物館本身非常具有自身特色與時代感,如何在維持這些特點的前提下,將現代的設計融入進去,符合“老”博物館整體形象與需求,是導向系統再設計的難點。因此需要通過不斷地對“老”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分析,提取有用的元素進行研究。
(二)設計表達手法的統一
博物館導向系統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符號,包含著博物館的大量信息,在參觀者對博物館的第一印象和互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博物館的導向系統是博物館重要的形象展示,來自五湖四海的參觀者往往在入口處就能看到導向系統,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凸顯博物館的特色,更要統一設計表達手法,為樹立“老”博物館獨有的品牌形象起到關鍵作用。
(三)“臨時性”
“老”博物館的基礎設施及展廳路線等基本都是確定的、不可改變的,因此,導向系統的設計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發揮。在不大面積破壞博物館環境和建筑物的情況下,可移動的、靈活的、“臨時性”的導向設計會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同時,許多“老”博物館在未來的幾年中,也會隨著更新。發生變化,部分博物館展廳以及相關設施將會關閉、翻修、擴建,隨后再重新開放。在這個過渡期間,“臨時性”的、靈活的導向設計將會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讓博物館與參觀者之間的互動不會因為這些原因而被阻斷。例如芝加哥現代美術館,每一層的總導覽都是印刷在紙上,卡在U型的玻璃槽內,可以及時更新展覽信息。設在售票處的近期展覽訊息墻是由一大塊鐵格網構成,近期的展覽印刷在紙上,用吸鐵石定固定鐵格網上,更新展訊方便又快捷。有意思的是,如果是當天的活動信息,他們還會在該海報上貼上“TODAY”字樣的吸鐵石,醒目又有趣,還非常便捷。
六、“老”博物館導向系統再設計的發展和未來
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各種新型媒體的層出不窮,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人們的觀念也跟著發生變化,更加注重于信息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博物館導向系統是為人服務的,因此,博物館導向的設計也得更新觀念,引入新媒體,根據博物館環境以及基礎視覺設計進行融合,以此滿足人們不斷更迭的審美和功能需求。在科技日益進步的數字時代,各種新媒體、新技術的出現,為導向系統設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參觀者與博物館之間的交流、互動添磚加瓦。
“老”博物館對于導向系統再設計是亟需的,如何通過導向系統再設計,使得“老”博物館恢復往日的精神氣,從而更好地為參觀者服務,是需要我們更多地思考、研究和解決的。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