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李克農
(1899年-1962年),漢族,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他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外交家,我黨我軍隱蔽戰線的卓越領導者和組織者。
1955年人民解放軍授銜時,李克農戴上了上將軍銜,斜佩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分外耀眼。他是被授予上將軍銜中唯一一個沒有領過兵、打過仗的將軍。毛澤東說,李克農對黨是立了大功的,沒有他,黨的歷史從三十年代以后可能要重寫。1962年,李克農帶病出席工作會議,殉職在工作崗位上。當美國中央情報局聞知其死訊后,破天荒的安排總部放假3天,以此來慶賀這位難纏的對手,一路走好。
很多人都知道鄧小平故居在米糧庫胡同,但其實在1977年鄧小平搬入之前,這里還曾住過李克農等人。
有文字記載,1923年,光緒朝刑部主事陳宗藩在米糧庫胡同東口內路北,置地十余畝,自行設計,建成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園式住宅,取名“淑園”。總體建筑格局為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建成之后,西面是住宅,東頭則是花園,有假山、網球場,園內有山池荷塘、噴水池,以及繁茂的草木等。
隨著時光的流逝,淑園幾經易手與改造。解放初期,這里曾是中共中央調查部住宅,時任調查部部長的李克農和家人便住在這里。也許因為有高官要員居住的緣故,自打新中國成立后至今,米糧庫胡同的格局并沒有太大變化。而如今,這里大門緊閉,戒備森嚴,宅院的外墻上沒有任何標志可供追索。住在這周圍的老人回憶說:“當時他(李克農)常出來逗我們小孩玩,我現在仍記得他戴著眼鏡和藹的樣子。”
1899年9月15日,李克農出生在安徽巢縣一個職員家庭,少年時代在蕪湖長大。1910年,他在安徽公學讀書時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并成為當地學生領袖。1919年,任安慶《國民日報》副刊編輯。1926年,在北伐戰爭的洪流中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李克農在蕪湖搞反對帝國主義奴化教育的學潮,并成立“濟難會”組織來協助安徽共產黨活動,國民黨認定他為通共分子并通緝,李克農被迫逃亡上海。在上海,他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系,見到了周恩來。
深入虎穴
1929年,根據周恩來的指示,李克農化名李澤田以應考方式考入了上海無線電管理局。這個無線電管理局,實際上是國民黨中統局頭子陳立夫的特務機構——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用來掩人耳目的。在周恩來的精心謀劃下,李克農與錢壯飛、胡底三個人成立了一個打入敵人心臟的“特別黨小組”,李克農擔任組長。他們就是中共情報史上著名的“龍潭三杰”。特別黨小組受周恩來統一指揮,直屬于中共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領導,由化名為“王庸”的陳賡等負責與之聯系。
李克農很快取得了無線電管理局負責人徐恩曾的好感,他對李克農觀察了一段時間后,慶幸自己得到了“一員干將”。不久,李克農便被升任特務股股長,成為徐恩曾的親信,在這里他能夠接觸到所有國民黨黨內來往的機密電報。
徐恩曾對李克農很信任,但有一本專供國民黨高級官員相互發電報使用的密碼本,卻絕不外傳。每次外出,徐恩曾都將其放在貼身口袋里。一次,好色的徐恩曾從南京到上海開會時,李克農見其急著去找上海灘的美女,就用手指指其胸口,說:“不行!不行!徐主任,您帶著這個怎么行?”徐恩曾覺得言之有理,當即從小褂里掏出密碼本交給李克農,并囑咐他小心保管。徐恩曾走后,李克農立即將密碼本復制收藏。后來,就是用這個復制的密碼本,在關鍵時刻,幫助破譯了國民黨的絕密情報,保衛了中共中央的安全。
保住實力
1931年4月25日一個周六的晚上,國民黨武漢方面一連發來6條寫有“徐恩曾親譯”的絕密電報到南京,讓發國民黨中央黨部,并轉秘書長陳立夫。當夜剛好是錢壯飛值班,譯出了這些電報,真是有點“魂不附體”:“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歸順黨國!”好在是周六,他沉住氣,把事情壓了下來。
此時,李克農住在上海,錢壯飛派女婿連夜由南京來滬報告了顧順章叛變的消息。李克農迅速通過江蘇省委與陳賡取得聯系,把情況報告給了中共中央。周恩來斷然決定,把顧順章所知道的所有關系和線索統統掐斷,中央機關、江蘇省委機關、共產國際上海機關、地下交通、無線電臺全部撤退。
然而大規模轉移并不容易,中央機關有好幾百人,分散在上海幾十個住所。李克農馬不停蹄,把情況用暗號發給胡底,并傳達給曾三、李強、劉鼎、潘漢年和康生等人……整整兩天,李克農心急如焚,四處奔走,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撤退的消息傳遞給更多的人,尋覓和通知需要立即轉移的人員。
4月27日,陳立夫、徐恩曾帶著顧順章及大批軍警特務連夜趕往上海。次日早上,一場瘋狂的大搜捕開始了,但一個個據點已是人去樓空。當特務沖進周恩來住處時,文件燃燒的紙灰還沒燒盡。周恩來和陳賡則喬裝打扮,從敵人眼皮底下神秘消失了。陳立夫哀嘆道:“活捉周恩來,只差五分鐘……”
“同行”斗法
建國后潛逃臺灣的國民黨保密局頭子毛人鳳自從任局長后,一直想有所表現,以贏得蔣介石的賞識和信任。1949年12月,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聽聞這個消息,毛人鳳認為機會到了。毛澤東的專列出發后,毛人鳳和美國顧問布萊德密謀,準備制造第二個“皇姑屯事件”。
毛人鳳命令潛伏在東北的國民黨特務組織——東北地下技術縱隊,采取兩套作戰方案。第一套作戰方案是從兩翼圍追堵截毛澤東的專列,破壞長春14號鐵路橋,在哈爾濱車站埋下定時炸彈;第二套作戰方案是利用潛伏在北京天安門附近南池子的“萬能潛伏臺”進行指揮,伺機而動。
與此同時,李克農召集有關人員開會,具體研究破獲“萬能潛伏臺”的問題并布置了具體方案。李克農說:“所謂‘萬能潛伏臺’,就是集敵臺臺長、報務、情報、譯電四職為一身的計兆祥。原來提出將敵人一網打盡,從實際情況看只捕計兆祥一人。”很快,計兆祥被捕。李克農特意來到計兆祥面前,和顏悅色地說:“你就是計兆祥?不要怕,今天我是來看看你的發報技術的。給我呼叫毛人鳳,我說話,你發報,你看如何?”計兆祥趕緊表示:“愿意效勞!”
此時,在臺北近郊的國民黨保密局頭子毛人鳳正在靜待大陸方面的“佳音”。可等來的電文內容卻是:“毛人鳳:被你們反復吹噓的‘萬能潛伏臺’已被起獲,少校臺長計兆祥束手被擒。今后,貴局派遣的特務,我們將悉數收留,只是恕不面謝。告訴你,給你講話的是李克農。你們現在‘寄人籬下’,好景不長。你若率部來歸,我李克農可以保證你們安全。告訴你,發報的報務員就是計兆祥。”毛人鳳震驚地拿過譯文,氣得渾身顫抖,險些昏死過去。
文藝素養的好處
李克農有著十分高的文藝素養,尤其偏愛話劇,而且做過話劇編劇。在延安時期,李克農領導的社會部經常上演全本的蘇聯話劇。在緊張的朝鮮停戰談判中,李克農還寫信給國內的同志,“好小說舊小說,東安市場書攤上多得很,能捎些來亦好,否則太寂寞了。”文藝素養看似和秘密戰線毫不相關,其實不然。抗戰時期李克農從桂林到重慶辦事,途徑軍統的檢查站。由于天黑,軍統檢查站長把李克農戴的八路軍G18軍胸標標,誤認為是陳誠的C18軍胸標,提出搭順風車回重慶開會的要求。李克農憑著高超的表演技能,從容應對,一路竟暢通無阻。
李克農不可不謂“傳奇”,他所建立的功勛雖長期不為人所知,卻起到黨和軍隊守護神的特殊作用。在一些重大歷史關頭,他提供的情報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解放戰爭中,指導黨的隱蔽戰線配合軍事作戰,對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重慶談判前,李克農組織破譯國民黨的密碼并通過內線報告,基本摸清了蔣介石的底牌,為毛澤東下決心前去談判提供了重要依據。毛澤東曾這樣評價李克農:“李克農是中國的大特務,只不過是共產黨的大特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