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協會攜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服裝學院以及媒體、政府、品牌企業等專家學者,組建了“北京時尚指數”研究團隊。
“北京時尚指數”研究團隊,是以北京為研究標的,利用社會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和大數據挖掘技術,系統地分析城市時尚的判斷標準,元素和區域人文特征,設定相應的指標體系及其數據采集點,對北京時尚的核心驅動因素及其子因素進行綜合測量,編制和發布“北京時尚指數”報告,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大數據平臺和產業資源數據庫。
此次論壇上,研究團隊的負責人、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寧俊教授和各子項目負責人清華美院王旭東副教授,北京服裝學院席陽、陸亞新副教授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張夢霞教授發布了項目研究的階段成果。通過研究和發布“北京時尚指數”,測量北京城市時尚和產業時尚水平,借以推動北京時尚產業健康發展,提升北京城市文化自信和國際時尚話語權。
1.構建描述北京時尚指數的三級測量指標體系和數據采集點
“北京時尚指數”研究,是基于動態數據的“時尚指數”形式,設定相應的指標體系,借鑒國內外都市時尚研究的方法,并充分考量中國及北京的人文元素和區域人文特征,提出北京時尚指數判定標準的和測量維度。項目組經過近一年的文獻與理論研究,提出北京時尚指數判定的指標體系為時尚環境、時尚品牌、時尚媒體、時尚人物、時尚科技及時尚消費等6個一級指標,約30個二級指標和約70-90個三級指標及數據采集點。
2.時尚與科技融合創新2015-2016新動態
“時尚與科技融合創新”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新課題, 我們既要重視時尚文化的創新和積淀,也要更加重視科技對于時尚的支撐作用,積極利用新科技帶來的機遇,促進時尚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從“時尚與科技融合創新”視角,對近年來國內外的上千個實驗和應用案例進行了調查、篩選和分析,總結形成了當今“時尚與科技融合創新”的五個新態勢:(1)生物技術助力環保面料創新;(2)參數化設計+3D打印創造時尚新概念;(3)智能穿戴引領時尚先鋒;(4)科技讓時尚更出彩;(5)虛擬技術提升時尚體驗。
3.2016北京服裝品牌新秩序
時尚品牌是時尚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從市場、傳媒、人物三大方面反應時尚品牌群體在北京市場上的表現,梳理北京市場時尚品牌發展趨勢,從而反映北京消費者的時尚消費能力、時尚認知和自我定位,反映北京的審美、文化、價值取向和在世界城市中的時尚地位。
2016年,北京時尚品牌各個方面的表現顯示:傳統強勢品牌的市場地位被侵蝕,固有的自上而下的時尚話語權被挑戰,時尚的邊界被一次次打破……種種跡象表明,北京時尚產業的傳統秩序正在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形成,主要變化有以下六點:(1)市場份額重新分割,潮牌負洪荒之力;(2)時尚話語權秩序重構;(3)時尚設計、營銷跨界發展;(4)時尚新興力量野蠻生長;(5)傳統媒體精耕細作,以質取勝;(6)時尚品牌入侵生活各方面。
4.北京時尚消費者行為特征
我國宏觀經濟保持中高速的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消費結構繼續優化升級,大眾富裕階層規模不斷壯大。未來北京時尚品需求空間大、潛能可觀,驅動時尚品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項目組在2015年對北京本地高端時尚品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以網上調研為主,以時尚品零售柜臺或高端品牌零售柜臺前隨機攔截訪問為輔,辛迪加專業調研公司、中國高端品牌企業、專業培訓的大學生,有效樣本671。
調研結果:基于價值觀得到四類時尚品消費族群:高綜合導向型;儒釋導向型;低綜合導向型和釋道導向型消費者。高綜合導向型人群占比58.87%,超過半數。結論:北京消費者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很大,對不同細分市場的影響又有所側重。
未來高端時尚消費趨勢:(1)北京時尚消費市場的穩定發展是大趨勢,并具全國引領作用;(2)創新不失經典是高端時尚市場可持續盈利的保障;(3)高端定制市場蓬勃發展;(4)小眾定制市場勢態樂觀;(5)規模定制市場代表主流;(6)理性時尚消費行為下的個性化消費趨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