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七、八單元復習輔導"/>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河北省饒陽縣第二中學 段寒冰
?
帝國主義時代的世界與璀璨的近代文化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七、八單元復習輔導

【知識梳理】
第七單元 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
(一)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電氣時代”的到來背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自然科學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起止時間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期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發電機、電動機的發明和應用為條件)領先國家美國、德國影響電力取代蒸汽成為主要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電力廣泛應用于生活領域,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影響世界的發明電器領域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絲燈泡,結束了人類的“黑暗時代”;他還發明很多電器產品,正式注冊的發明有1300種之多,被譽為“發明大王”交通領域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試制汽車成功;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制成飛機并試飛成功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帝國主義爭霸世界背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直接結果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影響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嚴重威脅世界和平,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原因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列強們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根本原因);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及對抗,矛盾日益尖銳(直接原因)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的發生大戰的爆發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德、俄、英、法卷入戰爭;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轉折點凡爾登戰役規模戰場由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后有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促使戰爭結束事件十月革命后的俄國退出大戰;美國參戰;各交戰國發生革命運動結束標志1918年11月,德國投降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性質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影響給交戰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第八單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一)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思想啟蒙的火種背景封建專制統治和封建等級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社會矛盾尖銳。而在法國的舊制度衰敗的時候,受到文藝復興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法國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運動范圍最先從英國開始,后來形成以法國為運動中心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張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腐朽盧梭否定封建王權,倡導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提出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倡導天賦人權學說核心和主要內容理性主義。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進行猛烈抨擊和對“自由”、“平等”思想進行宣傳影響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科學的革命背景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自然科學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逐漸解放出來(根本原因);思想自由是重要因素;科學家的個人努力代表人物和成就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上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上創建了微積分;在力學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達爾文出版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揭示了空間、時間的辯證關系
(二)世界的文化杰作

著名音樂家文學巨匠代表人物德國的貝多芬成就《英雄交響曲》,完成于1804年,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代表人物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成就《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列寧稱托爾斯泰為“俄國革命的鏡子”美術名家代表人物荷蘭的梵高成就《向日葵》,創作于法國南方。畫家運用有力的筆觸和強烈的色彩對比來表達他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知識拓展】
一、有關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內容
1.第二次工業革命集中表現在三個領域:①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如電力和石油。②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如汽車和飛機。③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如有線電報、有線電話和無線電報。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①人類進入“電氣時代”。②科學技術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并迅速轉化為生產力。③同時發生在幾個資本主義國家,規模廣泛,發展迅速。④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⑤側重于重工業部門。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①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②推動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③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性增強。④列強加緊瓜分世界,殖民侵略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⑤內燃機和石油的大量應用,城市化加速發展都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二、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內容
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加劇。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美、德、英、法、日、俄等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列強力量對比出現了顯著變化。帝國主義之間矛盾斗爭的實質是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不能容忍實力與所占殖民地、世界政治影響力不平衡的倒掛狀況,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謀求世界霸權。為了增強自身實力,在競爭中戰勝對方,以爭奪世界霸權,列強們相互勾結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兩大集團的對抗加劇了戰爭危機,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對薩拉熱窩事件的正確認識:①突發事件也會給人類和平帶來嚴重威脅。②恐怖主義行為不是被壓迫民族解放的正確途徑,個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解決政治問題的良策。③我們要反對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①它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嚴重阻礙了世界和平發展與人類文明進程。②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英、法等國的實力遭到削弱,歐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開始動搖;美國、日本迅速崛起。③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④大戰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
【典例解析】
例1.(2016·河南)下圖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
( )

電話女士
A.提高了生產效率
B.擴大了貧富差距
C.改變了生活方式
D.加速了戰爭爆發
解析:本題屬于圖片類選擇題,主要通過圖片內容反映的史實進行判斷。從圖片中文字介紹“電話女士”和圖片內容,可以看出很多女士正在通過電話與別人進行交流。電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它主要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方式。故答案為C。
例2.(2016·河北)某條約第2條規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釁行為而遭到法國進攻,不論其理由為何,其他兩締約國必須以他們的全部軍隊給予被攻擊的一方以援助……”這一條款中的“其他兩締約國”指
( )
A.德國、奧匈帝國 B.法國、俄國
C.英國、法國 D.英國、俄國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認識。三國同盟的成員國是德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材料中提到了“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其他兩締約國必須以他們的全部軍隊給予被攻擊的一方以援助”,所以可以判斷這兩個締約國是德國和奧匈帝國。故答案為A。
例3.(2016·江蘇徐州)17—18世紀,歐洲興起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讓真理來代替迷信,讓正義來代替偏私,讓平等來代替強權,讓人權來代替壓迫。”這股思潮的杰出代表是
( )
A.莎士比亞 B.但丁 C.達·芬奇 D.伏爾泰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知能力。從本題題干的關鍵詞“17—18世紀”、“歐洲”、“社會思潮”和“平等”、“人權”,可判斷出這股社會思潮是啟蒙運動,而這場運動的代表人物有伏爾泰、盧梭和孟德斯鳩等。莎士比亞、但丁和達·芬奇都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故答案為D。
例4.(2016·江蘇南京)他“不僅創作了無與倫比的俄國生活的圖畫,而且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是
( )

A.牛頓 B.伏爾泰 C.恩格斯 D.列夫·托爾斯泰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材料的閱讀分析能力。從材料給出的提示“俄國生活”和“世界文學”,可以看出本題考查的是俄國文學領域的內容。牛頓是英國人,主要成就在自然科學領域;伏爾泰是法國人,主要成就在思想領域;恩格斯是德國人,主要成就在思想領域;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人,主要成就在文學領域。故答案為D。
【模擬訓練】
一、選擇題
1.“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定律,1864年麥克斯韋建立電磁理論,1888年赫茲發現電磁波。這些發現引發了發電機、電動機、電報、無線電的發明。”材料說明
( )
A.電氣技術的革命改變了社會面貌
B.科學理論的突破推動電氣技術的發展
C.電氣技術發展是社會需要的結果
D.電力取代蒸汽動力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2.下表所反映的19世紀后期美國鋼鐵業發展變化的主要特征是

( )
A.行業競爭激烈 B.生產和資本走向集中,形成壟斷
C.企業規模保持穩定 D.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
3.19世紀80年代,美國工業總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1%,超過英國,躍居世界第一位,英國下降為18%,德國上升為16%,法國下降為7%。20世紀初,德國超過英國,位居世界第二;法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不斷下降,同其他大國的差距進一步加大。俄日經濟發展速度雖然較快,但它們的工業產量所占的比重還很小。以上材料最能說明資本主義各國
( )
A.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
B.從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
C.經濟發展不平衡
D.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日益激烈
4.列寧說:“這個同英法對立的是另一個資本家集團,這個集團更加兇惡,更加野蠻。這個集團的資本家走進資本主義宴席的時候,席位已被占光,但是它們采取了發展資本主義的新方法。”這個采用野蠻手段的“資本家集團”指的是
( )
A.三國協約 B.三國同盟
C.國際聯盟 D.反法同盟
5.美國人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一書中寫道:“原本可說完全是意外的星星之火,因希臘悲劇式的命運而燃燒為燎原之火。由于大公的夫人非貴族出身,歐洲各國王沒有一位國君參加喪禮。假使各國國王曾聚集一堂,有機會交換意見,或許就不至于在數天后輕言宣戰,畢竟引起戰端的僅是一樁恐怖分子的陰謀。”對上述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 )
A.薩拉熱窩事件是引發一戰的根本原因
B.對突發事件的處理不當,會使危機深化且不可逆轉
C.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D.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國缺乏外交的交流與合作
6.凡爾登戰役中一位戰地記者寫道:“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擊毀的大炮,幾個月都是如此。”材料主要論述了凡爾登戰役的
( )
A.使用毒氣 B.殘酷性
C.規模大 D.時間長
7.1917年4月,美國加入協約國集團,對德宣戰;1918年3月,蘇俄退出帝國主義戰爭。對上述兩件大事的正確分析是
( )
①協約國陣營發生了重大變化 ②協約國集團的力量并未因俄國退出而削弱 ③實質上都起到了加速戰爭結束的作用 ④美國和蘇俄都維護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1738年版《牛頓的哲學原理》一書的封面如右圖所示:“光明”(《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從牛頓頭上照下,通過繆斯女神手中的鏡子反射到伏爾泰正在寫作的手稿(《牛頓的哲學原理》)上。該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讀為
( )
A.牛頓的經典力學理論使人類徹底擺脫了封建神學的束縛
B.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推動了啟蒙運動的興起
C.牛頓的相對論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
D.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
9.拿破侖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同時也是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他既是軍事家,也是政治家。下列作品中,有助于我們客觀、公正評價拿破侖的是
( )
A.《英雄交響曲》、《戰爭與和平》
B.《英特納雄耐爾》、《進化論》
C.《哈姆雷特》、《復活》
D.《阿Q正傳》、《神曲》
二、非選擇題
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70—1913年間,美國和德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分別從1870年的23%和13%上升為1913年的35.8%和15.7%,而同時期的英國、法國分別由31.8%和10%下降至14%和6%。
材料二 19世紀末各國工業與殖民地面積的位次表

項目英國德國美國法國在工業品數量上所占位次3214在殖民地面積上所占位次1452
材料三 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
(1)材料一中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比重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皮洛夫的言論說明了什么?根據材料二分析德國要取得“陽光下的地盤”會將目標對準哪個國家?
(3)德國為取得“陽光下的地盤”采取了什么行動?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1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在法國,為即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那些偉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權威,不管這種權威是什么樣的。……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
——恩格斯
材料二 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刺嗎?……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伏爾泰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材料一中受到最無情批判的“權威”指的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概括伏爾泰的主要思想。
參考答案
一、1.B 2.B 3.C 4.B 5.B 6.B 7.D 8.B 9.A
二、10.(1)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德采用新技術、新設備,發展快,而英、法過于依賴殖民地,相對落后。
(2)說明德國要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英國。
(3)與奧匈帝國、意大利結成三國同盟,進行瘋狂的擴軍備戰。影響: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導致了第一世界大戰的爆發。
11.(1)啟蒙運動。
(2)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
(3)天賦人權、自由、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