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連水來說,他是一個黃梅戲學徒,他將永遠是一個學徒,因為廣闊的人生還在等著他。對創作者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因為藝術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我們都走在兒童文學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我們也是“永遠的學徒”。
【關鍵詞】《偷劇本的學徒》;“80后”作家;郝周;鄉土情結
【作者單位】阮征,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與青年作家郝周相識于8年前,當時他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作者,我是剛入行的新手編輯,他熱誠地給我發來一部長篇書稿。那是一部彌漫著鄉土氣息的長篇兒童小說,寫得流暢、清麗,行文中,感覺其頗受曹文軒的影響,再醞釀摸索幾年,難說不成大器。鑒于當年的出版市場狀況,再加上我社還處于爭奪兒童文學名家資源的初期階段,對新手作家的扶持既缺資源又缺經驗,本著對作家負責的態度,我建議郝周先從短篇寫作開始,等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知名度,再出版長篇也不遲。這位真誠、沉穩的湖北青年,真的聽了我的建議,潛心短篇創作,短短幾年,便碩果累累,近百篇小說、童話作品散見于《兒童文學》《東方少年》等報刊。當他經同鄉前輩兒童文學作家蕭袤推薦,投稿給我社的時候,已經是兒童文學界的實力青年作家了。他思路清晰,寫作游刃有余,不乏閃光的見解。
郝周投稿給我社的這部長篇作品《偷劇本的學徒》,原先以短篇小說的形式載于《兒童文學》,刊出之后,受到專家和讀者的好評。郝周便趁熱打鐵,把這篇短篇作品擴充成了10萬字的長篇小說。我看了初稿之后,和郝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建議在抗戰人物中增加一位給予民眾巨大支持的幕后英雄,身份最好是共產黨員,這樣和主題能夠契合,真實地展現我黨在抗戰歷史中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義;在人物構成上增加一位女性角色,最好是少女角色,可以和主人公連水相互呼應,也為這部幾乎全部是男性人物的兒童小說增加些許柔美的內涵和溫婉的格調,為抗戰的沉重底色打上一層溫暖的人性之光;在細節描寫上,加重描寫黃梅戲藝術形式的筆墨,盡力展示黃梅戲文化的美輪美奐,展示小說應有的細膩描寫以及作家的文化素養和文字功底。
在郝周精心修改之后,我對這部書稿進行了細致的編輯加工和整理,其間多次就插圖的安排、版式的設計、情節的設置、語詞的推敲等方面,和郝周確認、探討以及修改。2015年正值抗戰勝利70周年,我社計劃推出一部主題出版物“紅色中國(升級紀念版)”系列叢書,郝周的這部《偷劇本的學徒》正好納入叢書,于2015年10月正式出版。
正如蕭袤在書評《永遠的學徒》中用3句話對這部作品的概括,《偷劇本的學徒》正是“一卷可歌可泣的全民抗戰圖、一部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志和一幅亦莊亦諧的鄂東風情畫”。蕭袤還毫不吝嗇地贊美:“對連水來說,他是一個黃梅戲學徒,他將永遠是一個學徒,因為更廣闊的人生還在等著他。對創作者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因為藝術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我們都走在兒童文學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我們也是‘永遠的學徒。2015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推出這樣一部優秀的抗戰題材長篇兒童小說,既可以告慰先烈,又可以激勵后輩,真可謂恰逢其時,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