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平
歷史上的關羽,在公元219年就走到了事業和生命的終點。然而,他雖死了,卻活在各種傳說、戲曲、小說里。
翻開《聊齋志異》第一卷,我們就能看到關羽在清朝從事的一份工作。蒲松齡說得有板有眼,故事主角是他姐夫的祖父,叫宋燾。有一回宋燾病臥在家,見有公差拿著公文,喊他去考試。他迷迷糊糊地跟著去了,到了一座城市,隨后進入一個大考場,上面坐著幾位考官,大部分都很面生,但有一位很熟悉,那就是大名鼎鼎、威震華夏的關羽。
接下來是考試,題目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題目有點玄乎,但宋燾寫得字字珠璣,且有警句:“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關羽讀了宋燾的文章,很是贊賞,當場就錄取了宋燾,并定了職位。
蒲松齡有才,科舉考試卻考得很辛苦,一輩子都沒考取功名。他虛構的這則故事實際上寄托了他的一個夢想:希望主考官能不拘一格錄取人才。
蒲松齡不僅請關羽當主考官,還請他主持公道。據《聊齋志異》載,河北保定有一位考生,在人間科考不得意,于是轉戰冥界。這位考生通過中介機構送了5000緡銀子,果然得到一個城隍(相當于陽界的市長)的職位。此公大喜,騎著高頭大馬想顯擺一番,不料,前面的人忽然戰戰兢兢地從馬上滾落下來,人變得只有一尺大小,馬變得只有狐貍大小。因為,關羽來了。剛上任的城隍如此囂張,關羽很生氣,讓此生重考。此生自然是一竅不通。眼中容不得沙子的關羽當即取消了他的考試成績,還把他打得皮開肉綻。
在蒲松齡的筆下,關羽確實很忙,除了忙科考,還要負責懲惡揚善,甚至當醫務人員。在《董公子》一文中,仆人殺害了董公子,將其首級埋在荒郊野外。隨后,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半夜三更,董公子家人并不知道董公子已被殺害,卻聽得一陣腳步聲,然后進來一個身材高大之人,紅臉長須,很像傳說中的關羽。只見他在董公子的床上一陣搗鼓,將董公子的腦袋裝上。過了幾天,關羽又用青龍刀處決了兇手。
更神奇的是,在一則故事中,主人公大男還在他娘肚子里時,父親就玩失蹤了。大男是孝子,年幼時就希望快快長高,以便早點出去尋找父親。因此他每次路過關羽廟,都會去祈求關爺爺助他早日長高……
在《聊齋志異》里,關羽忙的都是些跟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蒲松齡之所以不惜筆墨讓關羽穿越到清朝來,是因為他在這個歷史人物身上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