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生產”人的能力,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價值。
9月10日教師節,整個社交網絡都陶醉在孺慕之情的和諧氛圍中。而郭德綱亦在微博上懷念恩師侯耀文,文末更是“書寫至此,淚如雨下”。
但是,大多數網民們還念念不忘十天之前,也是在微博上,他“手撕徒弟”的凜冽畫風。當時他公布了《德云社家譜》,直指自己兩個云字輩的徒弟因“逢難變節賣師求榮”被除名。
之后,曾是郭德綱得力弟子、“德云社四少”之一的曹云金在各個自媒體平臺反擊。一時間,媒體評論人聞風而動,江湖上飛沙走石,天昏地暗。
值得注意的是郭德綱所言“逢難變節”,指的就是2010年左右,因為一系列事件郭德綱對德云社進行“停業整頓”之時。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郭德綱宣稱要將德云社從“家族化管理”轉型為“企業化管理”。從表面上來看,北京德云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這幾年蒸蒸日上,確乎成為了_一個估值高達15億的公司。它在中國各大城市甚至海外都設有分社,領域則涉及相聲表演、影視作品、培訓學校、餐飲、服裝、紅酒等等。而作為公司創始人的郭德綱,在出道20年里收入增長10000倍,有好幾年登上福布斯名人榜,甚至成功沖進25名內。
但是,在商業價值迅速擴大的同時,德云社企業制度和管理上卻嚴重滯后。不少人認為,此次“立家譜”和“逐出師門”事件,都徹底證明“企業化管理”的失敗:德云社仍然是一個以相聲這個老手藝活為主的手工作坊而非現代企業;沒有利益平等的契約精神,只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江湖正義;沒有分工合理、職責明確的協作關系,只有“以父為尊”的家庭式產業鏈。
德云社“鹼業化管理”的成敗,關鍵也許還在郭德綱。他不僅是公司的創始人,同時也是公司的最大IP資產,這類企業家就容易忽略了其他‘火的價值。正如一些文章分析,郭德綱不愿意將德云社上市,是為了保證小團體的可操控性;讓初中畢業的兒子加入德云社,是為了讓自己核心IP維持生命力。因此,雖然郭德綱放言“我可以一個月捧紅一個岳云鵬”,然而事實是:近幾年德云社后輩中,大火的也只有一個聽話的岳云鵬。
可與之相比的案例是每年9月發布會都會刷屏一次的蘋果創始人喬布斯。
寫喬布斯傳記的記者布倫特·施蘭德曾經問喬布斯是否享受創建公司的過程,喬布斯的答案是:不享受。“對我來說,創建公司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造產品。創建公司只不過是手段,只有建起一家強大的公司,招攬優秀的人才,營造合適的企業文化,才有可能打造出偉大的產品。”
我們不止一次困惑,在這個萬眾創業的年代,企業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喬布斯說,企業是人類最神奇的發明之一,強大的公司架構,并不是為了將人限制住,而是用來匯聚人的力量。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人”一直隱藏在“物”之后,非物質技法的傳承,或是實際可觸的產品,背后都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在今天,個體的力量越來越大,因此,擁有“生產”人的能力,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