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開睿,賈永貴 ,彭府華 ,楊 順
(1.萬城商務東升廟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 巴彥淖爾市 015543;2.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2)
?
萬城鉛鋅礦15線礦柱地壓活動微震監測分析
董開睿1,賈永貴1,彭府華2,楊 順2
(1.萬城商務東升廟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 巴彥淖爾市 015543;2.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2)
萬城鉛鋅礦采用分段空場采礦法,房、柱間隔回采過程將中段礦柱回收,形成了依靠4個高大礦柱支撐的體積約130萬m3的采空區,高大礦柱垂直高度最大超過100 m。針對礦柱和采空區穩定性問題,建立了一套18通道微震監測系統。簡要概述了礦山工程背景和多通道微震監測系統結構組成,對15線礦柱出現的微震監測數據異常和地壓顯現特征進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應的安全措施,保證了礦山作業的安全。
微震監測;采空區;高大礦柱;地壓活動
萬城鉛鋅礦地處狼山中段與河套平原接壤地帶。礦體東起0線,西至19線間,主礦體賦存在850 m標高以上,礦體總體走向為北東-南西向,傾向北西,傾角12°~60°。礦體呈似層狀和透鏡狀,厚度幾米到幾十米不等。礦巖以白云石大理巖、絹云石墨片巖與含石墨白云石大理巖為主,斷裂構造相對影響較小,圍巖蝕變不發育,開采技術條件較好。采礦方法為分段空場采礦法,礦山于2004年投產,年生產能力70萬t,房、柱間隔回采過程中沒有保留中段礦柱,形成空區約130萬m3的特大采空區,單個采空區暴露面積超過3500 m2,只有四個高大連續礦柱支撐,形成19,15,11和7號勘探線礦柱垂直高度達到約40~110 m,如圖1及表1所示。萬城鉛鋅礦礦柱穩定性和采空區穩定性問題突出,一旦采空區失穩,采區受沖擊波的潛在危害極大,為下部礦體的開采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表1 萬城鉛鋅礦礦柱及采空區特征
針對萬城鉛鋅礦特大型礦柱和采空區穩定性問題,2013年建立了一套18通道微震監測系統,傳感器布置在7線、11線、15線和19線礦柱的960 m中段、930 m中段、890 m中段與873 m分層。系統主要由地表主服務器、井下數據采集基站和傳感器3個部分組成,微地震動信號經由礦柱內傳感器接受并通過前置放大器放大,經數據采集基站進行A/D轉換后由光纜傳給地表主服務器,建立了18通道微震監測系統,實現了對礦柱及采空區穩定性的全天候實時監測,如圖2所示。

圖1 萬城鉛鋅礦礦柱及采空區空間示意

圖2 萬城鉛鋅礦多通道微震監測系統結構示意
3.1 15線礦柱穩定性微震監測分析
15線礦柱共布置了5個傳感器,分別為6#、7#、12#、17#和18#傳感器,傳感器布置如圖3所示。
2015年5月份15線礦柱傳感器微震事件活躍,其中873 m中段17#傳感器微震事件數超出預警值,圖4和圖5分別為15線礦柱傳感器典型的巖體破裂波形和2015年5月份微震事件水平變化趨勢,可以看出,15線上890 m中段和873 m中段的12#、17#、18#傳感器事件數一直較為活躍,5月15日17#傳感器微震事件超過預警值,長沙礦山研究院及萬城鉛鋅礦發出地壓災害預警,禁止人員和設備進入,此后微震事件數一直處于較高水平狀態。

圖3 15線礦柱微震傳感器布置
通過對15線礦柱實際勘查發現,在890 m中段15線礦柱內臨近3-4采空區一側出現局部巖體開裂、垮塌,同時發現上盤礦巖石垮落,甚至堆積堵住部分巷道口;在873 m中段3-4采區邊緣上盤沿脈巷,勘查發現巷道內出現上盤下錯裂紋,在15線礦柱臨近3-4采區也發現明顯的巖體開裂、片冒現象。

圖4 典型巖體破裂波形
3.2 15線礦柱地壓顯現誘因分析
微震監測數據和地壓顯現現象均顯現出15線礦柱上盤或靠近上盤區域的微震數據和地壓現象突出,上盤沿脈巷巖體破壞較為顯著,由此可知,此次地壓活動為15線礦柱上盤來壓。通過對生產作業調查可知,15線礦柱地壓活動是由于3-4采場采礦導致的,特別是2015年4月中旬,在873~850 m的東5采場中部偏上盤區域進行了2次中深孔爆破,一方面導致15線礦柱靠近上盤區域靜高增加、側限減弱;另一方面該區域礦體開采導致上盤失去支撐,是15線礦柱出現地壓活動的直接誘因。為此礦山制定了以下應對措施:
(1) 完善地壓監測和災害預警系統,建立應急預案,發現異常立即撤出本區及相鄰礦區井下人員;
(2) 暫時停止3-4采場爆破作業,直至微震監測數據恢復正常水平;
(3) 加快充填速度,調整充填方案,優先對3-4空區進行充填;
(4) 加強微震監測,在此階段將月報表改為周報表,必要時可改為日報表,同時加強地壓管理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向相關領導和部門匯報。
本文針對萬城鉛鋅礦高大礦柱和采空區穩定性問題,利用建立的18通道全數字型微震監測系統,對15線礦柱動態開采過程地壓活動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分析給出了導致地壓顯現的原因,并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對礦山的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彭府華,程建勇,賈寶珊,等.三道莊露天礦D采區多通道微震監測的可行性研究[J].采礦技術,2013,13(1):33-36.
[2]彭府華,李庶林,程建勇,等.中尺度復雜巖體應力波傳播特性的微震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4,36(2):312-319.
[3]Peng F, lin F, Hu J, etc.Indexes of mine microseismic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afety assessment by statistiacl evaluation at Luomu mine[J].The 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Montreal,Canada,May 2015.
[4]李庶林.試論微震監測技術在地下工程中的應用[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5(1):122-128.
[5]馮曉東,楊 順.萬城鉛鋅礦的多通道微震監測系統及其研究[J].采礦技術,2014,14(4):54-57.
[6]袁節平.試論柿竹園多通道微震監測技術研究的必要性[J].采礦技術,2009,9(1):66-69.
[7]付占宇,彭府華.采空區上覆巖層穩定性聲發射監測可行性研究[J].采礦技術,2011,11(4):77-79.(收稿日期: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