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珠政,康玉妹,陳繼兵,林琿,李永平,俞道標,溫慶放
(1.福建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2.福建省農科院蔬菜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13;3.永安市農業局,福建三明366000;4.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福建神州350111)
茄子新品種“福茄6號”選育技術
薛珠政1,2,康玉妹1,2,陳繼兵4,林琿1,2,李永平1,2,俞道標3,溫慶放1,2
(1.福建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2.福建省農科院蔬菜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13;3.永安市農業局,福建三明366000;4.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福建神州350111)
“福茄6號”茄子新品種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05-6-1為母本、05-13為父本育成的雜交一代品種。該品種生長勢強,始花節位9~10節,果實長條形,果長30~35厘米,果徑3.0~3.5厘米,單果重130~150克。瓜鮮紫紅色,果面光滑,肉色白色,商品性好,每畝產量3000公斤左右。
茄子;福茄6號;雜種一代;選育;特征特性
茄子又名落蘇,原產于東印度。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在南北各地均有大面積栽培。茄子適應性強,產量高,供應時間長,為夏、秋季的主要蔬菜。茄子含有較多的人體必需的干物質,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鈣、鐵等。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茄子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福建省茄子種植面積2.33萬多公頃,產量達53萬多噸,在該省蔬菜淡季供應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該省育成茄子品種很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更少。特別是秋冬季栽培品種,大部分從國外、臺灣地區等引進,種子價格較昂貴,而且受氣候等許多因素影響,生產用種不能保證。為此,開展茄子新品種選育,并選育出茄子新品種“福茄6號”,為發展該省茄子生產提供優良的品種選擇。
該品種是在廣泛征集國內外優良資源基礎上,對種質資源進行產量,抗病性和農藝性觀察;通過優良單株自交系統選育而成的高代自交系進行組合配制,并經組合多點試驗、示范,產量、抗病抗逆性觀察測定選育出的優良品種。
1.1母本05-6-1選育
2005年引進臺灣秀玉長茄品種,經過連續多代自交分離,純化,并進行熟性,生長勢,抗病性,豐產性等性狀田間鑒定,定向選擇,系統選育而成的高代自交系。自交系05-6-1性狀表現早熟,長勢較強,果形長筒,單果重約220克,果長30~35厘米,果粗4.5厘米,顏色深紫紅,果肉白,較抗綿疫病、褐紋病、黃萎病,見表1、圖1。
1.2父本05-13選育
2005年引進臺灣農友704茄子品種,經過連續多代自交,分離,純化,并進行熟性,生長勢,分枝性、抗病性等性狀田間鑒定,定向選擇,系統選育而成的高代自交系。05-13性狀表現中熟,長勢強,果形細長條形,單果重約90克,果長30~40厘米,果徑約2.5厘米,顏色紫紅,果肉白,較抗綿疫病、褐紋病,見表1、圖1。

表1 親本主要性狀
1.3選育系譜

圖1 品種選育系譜圖
1.4新組合05-6-1×05-13的選育
2007年秋季,結合以往選育的18個優良自交系配制組合65個,2008年春季經過田間組合簡品比試驗觀察鑒定,初步選出8個較好的組合。2009年春季將8個組合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綠豐2號為對照,結果表明05-6-1×05-13組合表現最好,具有早熟性好、抗病、商品性好等優點比對照增產9.16%,命名為“福茄6號”,見表2、表3。

表2 茄子新組合與綠豐2號產量比較試驗 單位:千克/畝

表3 茄子優良組合05-6-1×05-13與綠豐2號性狀比較
2.1多年多點品比試驗結果
2010年、2011年春季在福州市新店、福清、南通、南平建甌進行兩年品種比較試驗,每小區面積19.8平方米,隨機排列,3次重復,以綠豐2號為對照。試驗結果表明,福茄6號表現整齊度好,早熟性強,生長勢較強,果形較直長,單果重,果實大小均勻,商品性好,抗病、產量高,前期產量比對照增產6.2%~13.8%,總產量增長10.7%~14.2%,增產顯著,見表4。

表4 “福茄6號”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2.2生產示范結果
2012年~2013年春季,“福茄6號”分別在福州福清、建甌小松、寧德福安、福州永泰、三明永安進行多點生產試驗示范。試驗結果表明,“福茄6號”667平方米產量在 2972.6~3210.3公斤,分別比對照“綠豐2號”增產7.19%~15.84%,見表5。同時根據示范地農戶反映,“福茄6號”田間表現為早熟性好,結果性強,并且田間的抗病抗逆性較強。

表5 茄子新品種“福茄6號”生產試驗結果
該品種植株直立,生長勢強,春季從定植到始收55~60天。株高75~85厘米,株幅65~70厘米,莖綠紫色,葉色紫綠色,葉緣淺裂刻。始花節位 9~10節,果長 30~35厘米,果徑3.0~3.5厘米,單果重130~150克,果形長條形,尾部鈍,果皮鮮紫紅色,果面光滑,肉色白色,商品性好。田間表現為抗病、抗逆性較強。一般每畝產量3000公斤左右。
4.1播種育苗
福建省春季露地栽培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播種,秋季栽培6月中旬~7月上旬播種。春季采用小拱棚或大棚保溫育苗,秋季育苗要進行適當的遮陰。
4.2整畦定植
選擇前茬為非茄科、葫蘆科的田塊栽培。在整畦前深耕曬白,施足基肥,深溝高畦,畦寬帶溝1.4米,雙行定植。基肥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公斤,并加入50公斤的三元復合肥或其他等量的有機復混肥。晴天傍晚定植,每畝定植1500~1700株。
4.3田間管理
4.3.1水肥管理 在定植緩苗或成活后,結合澆水每畝用10公斤的尿素或稀薄的腐熟人糞肥追一次提苗肥,當門茄結果后每畝用10~15公斤的復合肥進行第二次追肥。以后每采收1~2次后視植株情況適當的進行追肥,以促進茄果迅速膨大。結果期是茄子需水最多的時候,澆水要根據果實發育的情況適時澆灌。第一朵花開放的時候,要控制水分,以免落花。但當果實開始發育,萼片已伸長時,須澆水,促進果實迅速生長。以后每層果實發育的初期、中期、以及采收前幾天,都要及時澆水,以供果實生長的水份需要。
4.3.2整枝摘葉 將第一分杈以下枝葉全部打掉,要及時摘除基部老葉,減少營養消耗,提高植株的通風透氣和茄果著色均勻。
4.3.3?;ā⒈9?當日平均溫度低于18℃,需用激素保花保果,一般用防落素25~40毫克/升噴花,噴花時注意應噴在花萼上。氣溫低時使用濃度可高些,氣溫高時濃度應低些。
4.3.4病蟲害防治生長期間蟲害主要蚜蟲、白粉虱、紅蜘蛛,病害主要為綿疫病、青枯病,應注意及時防治。
4.4適時采收
果實采收的適宜時期,可以看萼片與果實相連的地方,有白色的帶狀環,俗稱“茄眼睛”。這條白色帶寬表示茄子生長快。如果環帶不明顯,表示果實生長緩慢,一般以此為采收標志。夏季溫度高,采收的最佳時間最好在早晨,其次在傍晚,不要在中午采收,否則會影響品質和商品外觀。
福建省屬公益類科研院所專項2016R1025-11、2014R1026-6;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項目(CARS-25-20)
S641
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22.055
薛珠政,本科學歷,福建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農科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蔬菜育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