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榮青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邊遠山區學校的辦學條件正在逐步改善,但“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教學效益較差”,這個突出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筆者對邊遠山區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經過反復實踐,發現采用“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本文就該模式談談筆者的認識和做法與各位同行交流.
1 “基于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1.1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前人積累下來的科學知識,不是客觀世界物質運動的固有規律本身,而是科學家提出的、被科學界所承認的一種較好的模型或假設.既然科學知識是科學家群體社會性建構的結果,那么學習它也要經過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該教學模式以問題為載體,符合建構主義理論的要求.
1.2 現代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心理學理論
根據這兩種理論,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一個從初始狀態向目標狀態搜索的過程,問題解決者是主動的信息加工者,他不僅能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不斷縮小初始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距,實現二者之間的有效匹配,而且還能夠對問題解決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自我監控.
1.3 物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質疑和探究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養成科學態度,形成終身學習、獨立工作、探索創新和人生規劃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探究、求異質疑的意識,并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開發智能.
2 “基于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流程
2.1 教學流程
筆者根據有關理論和教學實踐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教學流程.
2.2 “基于問題解決”教學案例——“比熱容”教學片斷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播放視頻:烈日下河灘上,本班同學光腳分別踏在水里和沙地上.
生:(談感受)水涼,沙子燙.
師:針對該現象,你能提出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嗎?
生:為什么水和沙子在同一時刻的溫度不一樣呢?
(分析問題)
師:大家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嗎?
生:(小組交流后)沙子吸熱升溫比水快.
師:如何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探究?
生:(小組交流后)取相同質量的水和沙子,讓它們吸收相同的熱量,比較它們升高的溫度.
(解決問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取器材,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師: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相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時,升高的溫度一般不相等;相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一般不相等.
師:這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比熱容.如何給比熱容下定義呢?
生:(討論閱讀交流)略
(應用質疑)
師:你能夠解釋,“水涼,沙子燙”的現象嗎?
生:沙子的比熱容比水的小,它們質量相同、吸收的熱量相同時,沙子溫度升高的比水多.
3 “基于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操作要點
3.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邊遠山區的孩子大多比較淳樸、寡言.教師要善于設置恰當的學習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并積極鼓勵學生提問,讓學生知道能提出問題就是參與創造,由此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養成良好的質疑習慣.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向學生介紹提問的方法,使其“會問”、“善問”.
3.2 指導方法,分析問題
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分析問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指導學生從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分析當前問題的基本結構,洞察問題中所隱含的基本關系,進行辨別、分析、綜合和推理,提出猜想或假設.當所面對的問題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距離時,教師要激活學生多方面的相關知識,并綜合起來做一定的推理和轉化,以形成解決當前問題的思路,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在知識和經驗之間建立更為豐富的聯系,形成更為整合、更為融會貫通的知識結構.
3.3 指導建構,解決問題
知識建構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教師應指導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思維方法、途徑和預設進行探究、比較、討論、反思,以期和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知識、經驗發生相互作用,實現新知的同化或順應,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3.4 拓展應用,質疑循環
筆者提倡采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但并非以解決問題為終點,在一個問題解決后,應當去質疑,去發現新的、更多的問題.要能在問題解決中尋找新問題的“生長點”.以便將問題引入到下一個循環的討論之中.只有不斷生成新的問題,學習者才會不停探索、不斷進步、持續發展.
4 “基于問題”教學模式有效性的體現
4.1 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基于問題解決”把學習過程看成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有利于形成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2 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邊遠山區的學生知識面相對較窄,學習起點較低,教師基于學生的起點,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問題鏈”,通過問題來學習,把問題作為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教學過程中,學生探求未知的好奇心、在思維過程中疑問迭出的懸念、邏輯嚴密的推理、豁然開朗的頓悟等直接的成功體驗,是學生樂學、好學的最大源泉,它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提供動力,而系統的物理知識體系又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保障.
4.3 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采用該模式教學,一方面,教師向學生設疑、質疑,使之產生懸念、疑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發散思維;另一方面,學生大膽生疑、發問,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觀察、處理問題,培養學生不畏師,不唯師,不唯書,不盲從,敢于大膽質疑的精神.這種課堂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邊遠山區學校,由于其地域、經濟、文化、習俗等原因,在目前類似于“微課”、“翻轉課堂”等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現代化教學方式還難以普及的情況下,“基于問題解決”教學確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當然,有效教學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有效教學模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