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亮
當今社會處在越來越繁榮的信息時代,對我們接收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我們的學生.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需要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沒有觀察力,就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思維.學生觀察能力的強弱對學生其他智力的開發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的教學方法研究.在做初中物理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要通過眼、耳、手、鼻等方式,全面觀察實驗的形態、變化規律,觀察法總是貫穿于全部實驗中.因此,初中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物理實驗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
1 物理觀察能力的培養
提高觀察能力是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是豐富學生知
識、擴大學生視野的重要環節.在物理實驗課上,要使學生養成對實驗有主次、有步驟、有層次的觀察習慣,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啟發學生觀察實驗時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幾個層次入手.
1.1 對物理器具、儀器的觀察
教師可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直觀法,培養學生最直接的觀察能力,如觀察溫度計掛圖,了解結構、分度值、量程、用途等,還可以采用對比觀察法、特點觀察法,使學生區別實驗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的不同.既直觀又有對比,學生印象深刻.
1.2 對物理現象及過程的觀察
既要全面、細致,又要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目的、任務、要求,明確主要觀察什么.如觀察水的沸騰現象,實驗
裝置有溫度計、石棉網、酒精燈,學生容易分散觀察,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下列問題進行觀察:氣泡產生的位置、氣泡的數量、上升的體積變化等一系列細節,氣泡到水面時、溫度計讀數是否有變化.這樣要求,使學生觀察范圍縮小,有利于減少觀察時間,提高觀察效果,明確觀察主要目的,避免漫無邊際地看“熱鬧”.觀察得細致深刻,才能提高觀察的質量,提高觀察的能力.
1.3 在觀察中引導學生提出質疑,提高觀察質量
觀察能力的提高,要求觀察者善于在觀察中提出問題,并在觀察中對
問題加以認真的分析和反復的推敲,找出正確的解釋.如在“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吸引碎紙屑”的實驗中,部分學生只注意到紙屑接觸到橡膠棒后跳開,教師可趁機引導更多學生注意,并讓學生自己提出質疑,引導他們進行分析,找出原因,消除了質疑,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2 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物理思維能力是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和延續,是學生在觀察基礎上將
所學知識與觀察到的現象相結合,通過大腦的抽象活動,認識問題的本質,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求教師不僅在于實驗原理、使用儀器、步驟、結論等告訴學生,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規范進行實驗,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正確思考,讓學生自己根據原理確定使用儀器、實驗步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整個過程.
2.1 增設疑問,激發思維
教師可根據實驗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驟,精心設計有啟發性的問
題,引導學生思考,也可以提出一些與習慣想法相反的問題,引起學生好奇.如研究浮力實驗,先將塑料塊放入盛水的燒杯中,無論怎樣壓塑料塊,塑料塊最終都浮在水面上,由此引出浮力的概念,而后再將燒杯中水倒干凈,將塑料塊壓到杯底(與杯底密切),然后倒入水,這時問學生:塑料塊會不會上浮?學生肯定回答塑料塊上浮,實驗結果塑料塊沒有浮上來.如此“奇怪”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趁機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又如做紙鍋燒水實驗,先問學生,紙鍋會不會燒壞?若告訴學生紙鍋不會燒壞,學生好奇,再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
2.2 設計實驗,引導思考
教師不是機械地把實驗原理、器材、步驟寫出來,而是將設計實驗過
程交給學生,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如測電阻實驗,教師可先組織學生復習歐姆定律I=U/R,提問學生要測電阻怎么辦?學生容易想到R=U/I,要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流過電阻的電流的大小,進而想到要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如此步步引導,比單純給出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更能引導學生思維發展.另外可讓學生自制儀器,培養學生創造力.
2.3 改進實驗,促進思維
對不夠完善的實驗可引導學生根據實驗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如平面
鏡成像.課本用兩支點燃蠟燭來演示,讓一支蠟燭與另一個蠟燭的像剛好重合,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空氣流動使火焰不固定,兩支蠟燭燃燒程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很難做到完全“重合”,筆者在實驗時提問學生如何使“重合”更明顯?立即有學生提出用兩塊等大的長方形木塊,結果長方形木塊的長、寬、厚“重合”現象很明顯,得出像與物等大的結論.此時筆者又提出木塊本身不發光,成像不清楚,找像的位置很吃力,課本用點燃的蠟燭就是因為能成清晰的像,學生馬上又補充說可將木塊包上白紙或亮彩紙,這樣像就清晰了.如此步步啟發,層層深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2.4 拓展實驗,增強思維
教師可順著實驗進行,拓展實驗的廣度、深度,加入一些與實驗相關
的拓展性內容,以加強對實驗的鞏固,如在用刻度尺測長度實驗中,在用刻度尺測課本、作業本長度的基礎上,教師可靈活地設計補充,要求學生測一張紙的厚度、硬幣的周長、圓錐的高等,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2.5 總結實驗,深化思維
做完實驗,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比較,找出原因,分析條件.如測
電阻實驗中,比較學生采用內接法、外接法時測出電阻是否相同?為何不同?通過分析比較,使學生加深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能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精確度、又能與學生實驗緊密相聯系的問題,讓學生課后思考練習,進行實驗信息加工,達到思維能力訓練的目的,發展學生實驗的思維教學功能.
在實驗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是改革物理教學的體現,是實
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觀察是思維的基礎和前提,思維是觀察的延續和升華.觀察能力提高,能激發學生思維,思維能力發展,又促進觀察能力的提高,因此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更新觀念,不要認為學生實驗就是讓學生動手“練”,而是善于發掘實驗中蘊藏著的科學思想,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實驗方案,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培養動手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融觀察、操作、思維于一體,才能使學生實驗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