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重要舉措。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改革開放,實行宏觀經濟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2015年11月18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
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是這樣說的。“結構性”3個字十分重要,簡稱“供給側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結構性”3個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
創新居于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依靠創新,不斷增加創新含量,把我國產業提升到中高端。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來到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同科技人員交談時強調。
要深刻理解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要準確把握基本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要發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場規律,善于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擔責任,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擔當,干好自己該干的事。要突破重點難點,堅持重點論,集中攻關,以點帶面。要把工作做細做實,有針對性制定政策、解疑釋惑;具體工作要從實際出發,盯住看,有人管,馬上干。要平衡好各方面關系,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注意減少風險隱患。
——2016年5月1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時強調。
宏觀經濟政策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有力、有度、有效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引導好發展預期,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社會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
——2016年7月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時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