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懷生++姚易
【摘要】城市化進程中,社區各種構成要素發生深刻變化,法律糾紛主體、原因、種類多元化,這些變化在社區各個主體之間誘發了多種法律糾紛,需要多個主體,依據多種規范,運用多種方式達到解決目標。
【關鍵詞】城市化社區 法律糾紛 多元化解決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城市化社區法律糾紛多元化解決的理論依據與社會基礎
法律糾紛多元化解決,是指以多元化理論為依據,以城市化社區的社會現實為基礎,形成多種解決主體、解決規范、解決方式、解決目標,相互依存、相互銜接、相互協調以及描述性與建構性、實然狀態與應然狀態相結合的糾紛多元化解決過程和解決體系,滿足社區各個主體解決各種類型法律糾紛的需求,解決城市化社區在各個發展階段產生的各種法律糾紛。糾紛解決體系的構成要素包括解決主體、解決依據、解決方式和解決目標,糾紛多元化解決體系的構成要素包括多元化解決主體、多元化解決依據、多元化解決方式和多元化解決目標。
法律糾紛多元化解決的理論依據有價值多元論、文化多元論和正義多元論。價值多元論認為,人類社會存在一些最基本的共同價值——共同的善,在一定程度上,區分善惡的基本標準是存在的和共通的。然而,人類社會還存在大量非基本價值,而這些價值是高度多元或多樣的,不僅不能相互替代,而且難以排列出絕對合理的優先序列。因此,價值沖突必然存在,不存在一般社會糾紛解決問題上當然正當合理的唯一正確選擇。
文化多元論認為,各民族文化互相平等和相互影響,他們可以追尋血緣和家族的傳統,在社會發展中承擔身份自尊或地方認同的功能。糾紛解決應尊重民族禁忌、風俗習慣等民間社會規范,認可或寬容私力救濟、民間解紛機制、非正式控制機制的作用,彌補法律與司法解紛的不足,建構法律、司法、正式控制機制與民間社會規范、民間解紛機制、非正式控制機制相互協調的糾紛解決體系。
正義多元論承認以法治為基礎要素的共同正義觀念的同時,承認善和正義的多樣性,主張寬容、多樣共存、選擇和協商,認為法律不是絕對的正義,沒有絕對的和全能的作用,必須與其他社會控制手段和社會規范保持協調,允許社會主體和當事人在一定的限度內進行自由選擇,即一方面堅持以司法訴訟作為實現正義的基本途徑,并為當事人提供司法的機會;另一方面承認多元正義的正當性,允許當事人自行選擇糾紛解決機構、解決依據和解決方式,實現自己心目中的正義,并賦予民間社會解紛機構更高的地位和正當性,承認其同樣是實現正義的合法途徑。
城市化進程中,社區各種構成要素發生深刻變化,法律糾紛主體、原因、種類多元化。就糾紛主體來說,城市化社區有法人、其他組織和個人這些主體,他們之間經常由于房屋征收、社區管理、物業管理、家庭生活、鄰里關系等而產生糾紛。就糾紛原因來說,城市化社區人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民族、地域,一方面因文化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規范、風俗習慣、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差異產生糾紛;另一方面為了爭奪公共利益與私人服務產品產生糾紛,或者為了公共利益而與私人利益擁有者之間產生糾紛。就糾紛種類來說,社區法律糾紛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劃分,依據家事鄰里關系劃分為婚姻家庭法律糾紛和相鄰關系法律糾紛,依據建筑物所有權劃分為物業服務、房屋買賣、房屋征收、共同管理法律糾紛,依據侵犯的權利劃分為人身、財產侵權法律糾紛和環境污染侵權法律糾紛,社區法律糾紛種類繁多,呈現多元化。
城市化前期法律糾紛的多元化解決
城市化前期,社區處于靜態發展變化過程當中,人員流動少,人們相互之間的關系緊密,社會關聯程度強,有健全的政策法律制度和成熟的民間社會規范調整社區各個領域的社會關系,社區社會治理組織能夠在社區有效地行使權利,產生糾紛的因素少、力量小,抑制糾紛的因素多、力量大,糾紛總數量少,處于低谷期,且主要是婚姻家庭、相鄰關系等傳統法律糾紛。社區社會治理組織和居民個人是糾紛的主要解決主體。倫理道德規范、居民自治規范、傳統習慣規范等民間社會規范是主要解決規范,國家法律制度規范是次要解決規范。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溝通多,以協商、調解為解決糾紛的主要方式,行政和訴訟方式運用較少,絕大部分糾紛都在社區內部化解了。國家解決糾紛的目標主要是恢復因糾紛破壞的婚姻家庭法律關系、相鄰法律關系、社區治理法律關系;社區解決糾紛的目標主要是維護婚姻家庭社會關系和相鄰社會關系,建立良好的社區社會秩序;居民個人解決糾紛的目標主要是消除隔閡和影響,維持和諧的家庭成員關系和友好的鄰里關系。
城市化中期法律糾紛的多元化解決
城市化中期,社區處于高速發展變化過程當中,人員頻繁流動,人們交流溝通少,相互之間的關系疏離,社區社會關聯程度弱,進入了陌生人社會。在社區這個陌生人社會里,一方面人口成分復雜,利益矛盾沖突、文化價值觀念矛盾沖突相互交織混雜;另一方面一些政策法律制度不能適應社區城市化發展變化的需要,失去了實際約束力,倫理道德規范、傳統習慣規范等民間社會規范沒有了賴以存在的熟人社會關系基礎,也失去了對人們行為的調整作用。這一時期,產生糾紛的因素多、力量強,抑制糾紛的因素少、力量弱,糾紛數量多,處于高峰期,既有婚姻家庭、相鄰關系等傳統生活型法律糾紛,又有物業管理、房屋征收、房屋買賣等新型結構型法律糾紛,這些法律糾紛最需要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來解決。
國家行政機關、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社區社會組織和居民個人都是糾紛解決主體。國家政策法律制度規范為主要解決規范,倫理道德規范、傳統習慣規范等民間社會規范為輔助解決規范。綜合運用和調、調解、仲裁裁決、行政與訴訟等多種方式解決糾紛。國家解決糾紛的目標主要是恢復因糾紛破壞的社區自治法律關系、物業管理法律關系、房屋征收法律關系、房屋買賣法律關系、婚姻家庭法律關系、相鄰法律關系等社區法律關系;社區解決糾紛的目標主要是維護居民自治社會關系、業主自治社會關系、物業服務社會關系、家事鄰里社會關系,維持社區社會秩序;居民個人解決糾紛的目標主要是在獲得糾紛利益的同時,維持人際關系。
城市化終期法律糾紛的多元化解決
城市化終期,社區進入了穩步發展時期,人們已經定居下來,相互之間交往頻繁,社會關聯程度強,且有健全的政策法律制度和成熟的民間社會規范調整社區各個領域的社會關系。國家與社會合作治理社區的格局已經形成,公民社會組織已經發育成熟起來,能夠有效地對社區各項事務行使自治權利。這一時期,產生糾紛的因素少、力量小,抑制糾紛的因素多、力量強,糾紛總數量少,處于低平狀態。糾紛類型主要是社區管理、物業服務管理、婚姻家庭、相鄰關系等人們在日常居住生活中產生的糾紛。糾紛主要由公民社會組織和居民個人在社區內部解決,政府機關、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等外部組織機構解決糾紛較少。解決規范有民間社會規范和國家法律制度規范,民間社會規范包括居民自治公約、業主管理規約、倫理道德規范等,國家法律制度規范包括居民自治規范、物業管理規范、家事鄰里規范等社區法律制度規范。
解決方式主要是協商和調解,有時也召開居民協商會解決團體糾紛,行政和訴訟解決方式運用較少。國家解決糾紛的目標主要是恢復因糾紛破壞的居民自治法律關系、物業管理法律關系、家事鄰里法律關系等社區法律關系;社區解決糾紛的目標主要是維護社區自治社會關系、物業服務管理社會關系、家事鄰里社會關系,構建和諧穩定的社區社會秩序;居民個人解決糾紛的目標主要是消除糾紛造成的影響,建立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作者單位:南昌理工學院)
【注: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法律糾紛研究”(項目編號:14BFX07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趙旭東:《糾紛解決含義的深層分析》,《河北法學》,2009年第6期。
②范愉:《糾紛解決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③[英]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義》,葉興藝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責編/張蕾 孫垚(見習)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