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峰
【摘要】在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中國企業迎來的重要戰略機遇。當前我國的海外知識產權保護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應當充分借鑒外國的經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國際合作戰略來實現保護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的目的。
【關鍵詞】“一帶一路”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馬克思主義觀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目前,全球經濟還處于低迷期,中國傳統的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要路徑的增長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形勢的發展變化已經逼迫中國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注重量的增長到注重質的提高。“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更是為中國的經濟轉型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契機,但在契機的背后,中國海外知識產權的保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在“一帶一路”戰略迅速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做好中國海外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是我國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的海外知識產權保護
“一帶一路”戰略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國際國內最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一決策為中國對外開放打開了新通道,指出了新的路徑。對于中國來說,經濟發展處于艱難的轉型期,產業升級的壓力比較大。但值得欣喜的是,近些年來我國的原創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對中國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不過在欣喜之余,我們也要注意到經由中國人原創出來的知識產權面臨著較大的侵權風險,這是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中國的歷史發展特點決定的。
一是“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不強。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英國在工業革命期間,就實行了專利制度,這實際上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這種保護反過來又極大地促進了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在當今世界,最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做得最好的基本都是那些發達國家,因為在這類國家,知識及創新帶來的財富值是巨大的。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只有切實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才能真正促進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的位置。然而,我們注意到,由于各種原因,“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多數國家比起中國來仍要落后很多。所以這些國家在對待知識產權保護的態度上是比較差的,意識也比較淡薄,由此也讓中國企業在走向這些國家的時候面臨著復雜的知識產權保護形勢。這需要引起中國相關企業及政府的高度關注。據有關國際組織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亞、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指數都比較低,而這些地區又是“一帶一路”的主要相關國,比如中國的知名電腦品牌“聯想”在這些國家屢遭侵權,這足見問題的嚴重性。
二是我國政府及企業對海外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還不到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依靠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實現了經濟的騰飛,然而這種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也在努力擺脫這種廉價的發展模式,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這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問題也比較明顯。從國家層面來說,制定了相關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問題在于只有紙面上的規定是遠遠不夠,法律的權威在于實施,然而國家相關部門在執法上稍顯不足,沒有將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落到實處,對一些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沒有進行徹底查處,這種不作為實際上讓法律的權威性大大折扣。在沒有嚴格的法律保護的情況下,很難讓企業靜下心來進行原創性工作。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中國大多數企業起步較晚,專利意識相對薄弱,所以這些企業在走出國門后很容易受到外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侵權起訴,這種訴訟對中國企業來說是極大的麻煩。因為中國企業本身對這一問題就不太重視,再加上對所在國的法律不熟悉,也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顧問,這就造成中國企業疲于應對這些法律問題,制約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從社會層面來說,中國社會還沒有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集體意識,盜版和山寨在中國的猖獗就突出體現了國人在這方面的意識較為薄弱。受到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中國企業的原創動力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對于我國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氛圍是極其不利的,需要中國盡快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
以國際合作化解知識產權保護難題
發達國家在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經驗比較充足,值得中國學習借鑒。美國特別注重知識產權保護,一方面制定嚴密的法律來懲戒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另一方面又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干預相關國際組織在制訂國際法時向自己傾斜,同時又加強與外國的合作,共同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韓國是中國的鄰國,又是后起的發達經濟體,其海外知識產權保護的一些做法更具有借鑒意義。一是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實現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二是大力支持在國外申請專利,對于在國外申請專利的企業或個人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援助。三是對擁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專利企業進行適當的資金援助,幫助這些企業在國外站穩腳跟。四是加強與國外的合作,對侵犯韓國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強力打擊,以維護韓國企業的利益。可以看到,發達國家在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時,都特別注意加強與國外的合作,這給中國很好的啟示,就是要注重國際合作,通過合作來保護中國自己的知識產權。
在國家層面。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離不開法律的支撐,中國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不僅要考慮到國內的情況,還要考慮到如何保護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合法權益。有了切實的法律保障,才能讓中國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保護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才得以在海外競爭中更有競爭力。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還應當加大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聯系密切甚至有投資的企業,更要在資金、政策和信息資源等方面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支持這些企業運用自己的原創專利在相關國進行投資,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在國外申請技術專利,當中國企業在遇到海外知識產權訴訟時要給予國家層面上法律或道義的支持,幫助中國企業捍衛自身的正當利益。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政府相關部門還要加強與其他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力度,增加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通過國際合作的形式維護中國的知識產權。在這里,中國應特別注意要積極參與到國際規則的制定中來,在國際規則的制定中展現中國的實力和體現中國的利益;同時還要積極與其他國家展開多邊或雙邊談判,積極達成有關共同保護中國海外知識產權的協議,在國際合作中盡最大力量保護中國的知識產權。
在企業層面。辦企業的目的是為了贏利,只要在合法的框架范圍之內,就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和效益。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契機,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范圍更加廣泛了,面臨著大好的形勢,有必要充分利用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現代企業的競爭是核心競爭力的較量,專利的多少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我國的企業必需抓緊力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盡可能多的申請技術專利,有了專利才是進行市場競爭的重要保障。這也要求我國企業要增強知識產權意識,充分利用國際法的相關規定為自己爭取最大程度上的利益。此外,我國企業更要積極應對侵權行為。要充實自己的法律顧問團隊,認真研究相關國際法和現實案例,增強處理類似問題的能力和信心。在應對侵權行為時,要積極與我國政府合作,同時也要積極與所在國政府進行溝通,從不同角度來捍衛自身的利益。
總之,“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企業迎來的一次難得機遇,要抓住這次機遇,需要加強中國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保護,從而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①張長立:《“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路徑研究》,《科學管理研究》,2015年第5期。
責編/張蕾 孫垚(見習)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