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廣慧
五眼橋小學把握時代的脈搏,傳承歷史的精神,構建了通福教育體系。通福教育就是把追求幸福作為核心和終極價值理念的教育。學校的課程,都是學習創造幸福本領的課程;教育的內容,都是促進學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培養學生創造幸福的崇高理想和美好道德品質的內容;教育的過程讓學校的育人者感受到育人的幸福和美好的期待,讓學生享受到教育活動中學習的樂趣并得到幸福的體驗。通福教育將教育的目的回歸到人自身的情感上,使學校的一切教育活動都以追求幸福為內核。
一、通福管理
學校把通福教育特色建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學年工作計劃,建立校長總負責制度。具體工作落實到人的“雙目標”管理體制,并在人力、物力上給予充分保證,逐步形成一套能保障學校特色建設順利、深入、持久的有效管理機制。
二、通福德育
通福德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五通”品質,達成“五福”的感受。五通:通學、通健、通雅、通善、通誠;五福:家校聯動、課程滲透、活動推動、主題深化、制度保障。
三、通福文化
學校注重建設一種能體現學校特色目標的校園文化環境。做到通過學校的校訓、校牌、墻飾、雕塑等體現特色,宣傳櫥窗、校報、校園網絡等宣傳特色,多樣化地烘托學校特色,教育教學各個環節滲透特色,著力營造濃郁、厚實、內涵豐富的育人特色氛圍。通福文化源于橋的文化,因此學校在通福文化創建中,加入一些橋的元素。其一在顯性文化中圍繞通福教育主題,建設學校環境文化,展示學校的精神文化,形成通福文化的德育陣地。其二,加強的通福班級教育,校園各種活動,對各類活動的過程進行規范,從細節上培養有幸福感的小公民。
四、通福課程
通福課程從三個維度的課程實施,學科課程、校本課程及實踐課程。在學科課程中,構建通福教學模式,形成學校的教學特色。其次開設幸福校本課程。目前開設的有花藝、茶藝、武藝課程,讓學生怡情養性,陶冶情操,強生健體,感知幸福的源泉,從而愉悅生活、快樂學習。其三,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實踐活動,感知五眼橋來歷、了解歷史人物等,體會怎樣才是幸福之人,鞭策自己通過老師的教導和自己的感悟,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五、通福教研
一是建立特色建設的師資培訓體系。加強理論培訓,技能培訓及團體心里健康培訓。二是科研氛圍,課題引領。健全科研網絡,加大科研力度。深入研究學校的歷史傳統、現實狀況、發展前景、社會需要及特色建設的具體對策。尤其加強在心理素質方面、學生的非智力能力、意志品質的鍛煉和培養上進行有效性研究,從而讓學生通過游泳,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六、構建通福課堂
基于通福教育理念,著力打造“通福課堂”,其核心理念是民主、樂學、開放、科學、規范、尊重、對話、合作。在課堂教學中,將通福教育理念與學科教學緊密地結合,創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處于積極學習的狀態,獲得成就感,從而有“學習真幸福”的感受。教師通過及時的、個性化的鼓勵和評價,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動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終使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共同成長、共享快樂、感受成功、感受幸福。構建了通福教育的“五步曲”課堂教學模式,即激情激趣--自主研習--合作解疑--點撥拓展--評價鞏固。
七、特色項目建設
我校立足社區本土資源,開發了具備現代性的和可操作性的特色項目。花茶文化、好武尚德讓孩子們文武兼修,學會生活、強健體魄是素質教育的需要。讓孩子們從生活中來,在生活中學習實踐,沒有太多的華麗修飾,讓孩子們懂得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體現教育的生活化,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體現。讓孩子們習武,傳承中國文化,這是必須的。
經過近幾年的特色建設,學校提升了整體辦學水平,促進了師生的全面發展,使學校的教育教學邁向新的臺階。學校將繼續沿著通福之路,追求幸福、享受幸福、創造幸福,讓師生擁有幸福,讓校園成為幸福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