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振瑜
一、模具綜合實訓教學的現狀
我校目前開展的模具綜合實訓內容主要制造一套沖壓模具,采用的加工設備包括數控銑床、磨床、線切割、普銑、鉆床等,同時也對沖床、沖壓模具的應用給予以介紹。該實訓內容是非常綜合的,圍繞模具加工和制作方法開展教學,以整套模具為載體組織實訓。但如果按照傳統的以單個零件或產品加工為載體的技能訓練教學模式,很難保證整套模具生產要求。具體有以下幾點問題需要解決。
(一)實訓內容多,實訓安排復雜
制造模具涉及多種加工方法和工藝,要求學生掌握的加工技能較多,同時學生還需要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對模具的結構進行拆裝認知。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所有學生了解、掌握實訓內容,在組織安排實訓時就顯得比較困難。
(二)實訓積極性不高,效果不佳
由于設備和場地限制,無法滿足一人一個工作崗位,學生有較多的空余時間,也無法像鉗工、普車等其他實訓一樣,通過單純的零件加工來達到實訓目標。傳統的以零件作為訓練的對象缺少吸引力,以書面文字形式闡述的目標很難理解和把握,學生對整個實訓沒有具體的目標。因而,學生很難對實訓內容產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也多是被動式學習,缺少主動性。
(三)沒有體現綜合實訓的特點
模具綜合實訓是讓學生在了解掌握模具結構的基礎上,以模具為載體,通過模具零件圖繪制、加工、裝配等一系列任務,利用不同的加工方法,能自行制造簡單的模具,掌握模具制作流程及相應的技能。實訓過程是對學生所學知識技能的綜合訓練和實際應用能力的鍛煉,而傳統實訓安排沒有體現這一特點。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模具綜合實訓的實施過程
我校模具綜合實訓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知識和技能儲備階段、模具制造階段。總教學實訓共6周,知識和技能儲備階段用時4周,模具制造階段用時2周。下面以12模具1班48人進行闡述沖壓模具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一)知識和技能儲備階段
1. 訓練時間:技能訓練時間4周。全班分成四個大組進行四個項目的訓練。四個大組進行輪換,每個技能訓練時間1周。
2. 組織方式:全班48人分四個大組每個小組12人,每個大組分3個小組,每組一名組長。組長負責工具的使用登記、清點、歸還、清潔安排工作。
3. 技能訓練內容:在這個階段同樣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把一套模具的加工制作任務進行分解細化。訓練的內容均來自模具零件,并讓學生明確這是模具結構里的那一部分,作用及技術要求均在資料中予以介紹。模具中的典型零件需要銑床加工、電加工、磨削加工等工序,把各工序的工作作為學生學習任務,學生以零件的某一結構為學習的目標和考核標準開展實訓,學生對學習要求和掌握情況很容易自我評價。
4. 考核評價:考核評價分為小組考核和教師考核,小組考核由組長完成,組長輪流擔任,這樣在學生考核部分既有學生互評也有自評。同時,可以約束組長給組員評分時要認真客觀。
(二)模具制造階段
1. 時間安排:2周。
2. 組織方式:全班分成12個小組,每個小組4人,組內再進行分工:組長、銑削加工、磨削加工、電加工。
3. 實訓內容:實訓內容為每組完成一套沖壓模具的加工制造與裝配調試。內容以任務書的形式下發,包括模具裝配圖及所有零件圖紙,模具圖紙由學生在第一階段的模具結構認識過程中繪制,并經老師審核確認。把任務驅動工作過程引入到該實訓中。
4. 考核評價
考核評價方式與第一階段基本一致,模具產品質量作為結果評定。對實訓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小組及個人給予獎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取得的成果
經過一個班級一輪的實訓,每個班級學生基本完成約12套沖壓模具,小組的完成情況比較滿意。學生整體積極性大大增強,實訓過程也較為主動。任務驅動教學法真正做到了將課堂上的知識點轉換到生產實踐中去,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成就感,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