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產品價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擠壓和農業補貼“黃線”、資源環境“紅燈”約束之下,發展品牌農業更成為調整結構、轉變方式的必然選擇。面對新常態,吉林品牌農業如何把握機遇?
2016中國·吉林品牌農業高峰論壇召開前夕,對省農委主任李國強進行采訪,請他來談一談吉林省品牌農業建設現狀,以及未來的規劃和措施。
“我省始終堅持以品牌建設為引領,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產品核心競爭力,實現農產品大省向品牌大省轉變,進而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重要引擎。”李國強介紹,目前,吉林省品牌農業建設呈現本土品牌建設初見成效、特色品牌茁壯成長、外埠品牌助推發展三大特色,擁有吉林大米、長白山人參、延邊黃牛、皓月牛肉等一大批農業品牌產品。
李國強認為,品牌農業的打造,需要企業在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牢固樹立品牌思維,樹立“品牌就是市場”的行動自覺,塑造發展品牌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培育農產品品牌建設合力,在此基礎上,需要在整合本土一般品牌、引進外埠知名品牌及做優各地特色品牌、做大做強公用品牌上下功夫。
李國強說,在做優特色品牌方面,要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精心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打造地方“小巨人”品牌,并將具備一定條件的地方品牌納入省農產品品牌建設總體規劃,拓寬吉林農產品品牌內涵。他舉例說,在做大做強公用品牌方面,要深入挖掘稀奇、神秘、保健等要素,全力推動長白山人參品牌擴大影響力;深入挖掘綠色、安全、營養等要素,牢固樹立吉林大米品牌形象,使兩大品牌由地域品牌上升為民族品牌,進而拓展為世界品牌,成為整合引領吉林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區域公用品牌和旗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