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29日,福建省發改委農業處與農業廳農產品加工推廣總站組織人員赴南平開展產業融合調研。調研組一行走訪了建甌、邵武、延平3個縣(市、區)以及迪口、為閩、茫蕩、夏道等4個鄉鎮,實地考查了坡田大米、黃花梨生態園、葡萄采摘園、在水一方生態農業觀光農場、順新華農業有限公司等10余家經濟實體。南平市發改委、建甌市農業局等單位陪同參與調研。
在聽取基層鄉鎮開展產業融合情況介紹和企業主經驗交流后,省發改委農業處處長胡宗潭圍繞做好我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作進行現場指導:一是制定好綜合規劃。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大膽創新,堅持農業種養與旅游融合、文化創意與旅游融合、美麗鄉村與旅游融合、自然景觀與旅游融合。二是發展多樣性體驗經濟產業。積極引入基地種養、農作體驗、果園采摘模式,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配套設施。三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一批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農民以資金、土地經營權、交售農產品入社或入股發展加工流通。四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調動龍頭企業參與融合積極性,向前延伸發展原料基地,借助基地發展以觀光、采摘為主休閑農業,同時發展流通業和餐飲業。五是積極探索各種融合模式,讓農民參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過程,通過農業與其他產業功能互補,賦予農業新的附加功能,打造連結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
調研中,農業廳人員還就農業部自2016年開始,用五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創建一批具有特色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相關任務工作,積極參與互動。圍繞如何做好重點支持“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銷;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與農戶聯合建設原料基地和營銷設施;休閑農業聚集村合作組織、休閑農園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與農戶聯合建設公共服務設施;農村產業融合先導區集中建設農產品及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公共設施”這四個能夠讓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的新型經營主體類型,使其參與全產業鏈價值鏈利益分配進行了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