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錦星
強軍路上追夢人
——記武警工程大學全軍優秀文職人員郭靜
文/張錦星

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寬。武警工程大學理學院外語教研室文職人員郭靜扎根三尺講臺,心系學員潛心育人,取得了驕人業績。如今,站在講臺上的她更多了一份成熟與自信。
時尚,美麗,是郭靜給人的第一感覺。2008年,畢業于北京語言大學的她,從小懷揣“從軍夢”和對軍校生活的美好憧憬,幸運地踏入了武警工程大學的校門,成為一名光榮的軍校文職教員。
如果不是那張招聘海報,郭靜也許現在正在大都市過著愜意的生活。那年,即將畢業的她,偶然間在網上看到了大學文職人員招聘簡章。當時,電視媒體正在反復播放著汶川大地震后武警官兵搶險救災的英雄事跡,郭靜被深深地震撼了。能成為英勇的武警官兵的教員,是多么讓人驕傲和自豪啊。郭靜毅然把簡歷投送到了大學有關部門。
之后的一切都順理成章。89名應聘者中,郭靜很快脫穎而出,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被直接錄用。郭靜的選擇讓朋友們既有羨慕,也有不解。要知道北京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學校已和她擬簽約留校,可她卻選擇了做一位沒有軍籍的文職人員。
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很骨感。憧憬著美好夢想,立志在警營干一番事業的郭靜很快發現,在這所擁有眾多專家教授的大學里,她是那么的渺小。她甚至發覺自己特有的優勢,在這個群體里顯得很不起眼、甚至有點趕不上趟。大學組織的青年教員講課比賽,她雖然進行了精心準備,卻因為授課經驗不足,排名比較靠后。一連串的挫折,不禁讓心氣兒十足的她打起了退堂鼓,甚至有點后悔當初的決定。
這時,大學組織文職人員到駐地革命圣地延安、西安事變舊址等參觀見學;邀請黨的十八大代表、優秀教員劉麗霞作報告,談未來發展,話理想追求。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郭靜的思想開始發生變化。特別令她感動的是,教學中,多名老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手把手地對她進行幫帶;生活上,各級組織在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都給予她格外的關照。教師節那天,當她收到學員們送來的鮮花和賀卡,看著“老師,您辛苦了”的留言,心里暖洋洋的。
信念催生了前行的動力,讓夢想的基石變得更加厚重。大學組織青年教員教學法競賽,她作為唯一文職人員代表與20位現役教員同臺競技。為積極備賽,她把自己埋在辦公室的資料中,反復思考選題和教學設計,并積極向專家請教。最后穩穩當當地拿了個一等獎,成為大學第一個教學比武獲獎的文職人員。
沒有不成才的學生,只有不愿付出的教師。郭靜說,當她看到講臺下一雙雙求知的眼睛,心中的責任感不禁油然而生。
為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郭靜一有空,就觀摩老專家、老教授講課,虛心向他們請教講課技巧。從熟悉教材到準備教案,從聯系板書到制作多媒體課件,從授課姿勢到發音語調……她都用心地做好每一個細節,仔細體會、反復揣摩、不斷實踐。經過不懈地努力,郭靜的授課水平突飛猛進。
教學中,郭靜有自己獨特的“秘訣”。她平時注重培養學員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穿插啟發式、體驗式、情境式等方法,使授課變得深入淺出、氣氛活躍、充滿情趣。如在學習唐山大地震一文中,郭靜結合汶川大地震設置情境,讓每位學員用第一人稱給朋友寫封信,介紹相關情況,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熟悉郭靜的人,對她的評價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認真”。郭靜自己也把“不做則已,要做就做最好”奉為個人信條。每個清晨,你能看到郭靜迎著朝陽,第一個打開辦公室的大門;每個傍晚,你能看到郭靜伴著晚霞,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每周課外輔導時間,你都能在教學樓看到郭靜輔導答疑、面批作文的身影。
2012年,大學迎來了第一批合訓學員的文化課抽考輔導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加上郭靜還懷著6個月雙胞胎寶寶,但她沒有退縮,毅然接受了這份光榮的任務。為提高學習成績,郭靜天天幫學員設計教案、批改作業,輔導答疑,耐心地給基礎差的學員開小灶輔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文化課抽考總評成績優秀。
去年5月中旬,郭靜的父母千里迢迢從東北老家來到古城西安看望女兒。領導給了郭靜一周假,讓她好好陪父母在駐地逛一逛。郭靜卻悄悄地給父母報了旅游團,一天也沒有顧上陪。她的父母理解自己的女兒,再過一個月學員就要考試了,現在正是強化訓練階段,請假會影響學員們的成績。
愛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打開心中的鎖,可以溫暖冰冷的心。郭靜對困難的學員有熱心,對后進的學員有耐心,對反復無常的學員有信心,用真情關愛點亮學員心扉。
在學生眼里,郭靜是具有江南氣質的東北姑娘,一副文氣十足的眼鏡架在她溫婉的面容上,加上東北姑娘直爽的性格深受學員的喜愛,年齡又相近,學員們都親切地稱她為“郭姐”。“我雖然畢業離開母校了,但好想回來看看郭老師”“參加英語演講比賽獲獎,多虧郭老師輔導和鼓勵”……如今,她所帶的學員很多已走上了工作崗位,談起郭教員,心里充滿了感激。
學員們喜歡她的課,活潑清新的課堂總能調動學員最大的積極性;學員們依戀她,課下總喜歡跟她聊天,跟她談心事。節日的時候,郭靜總會收到學生發來的短信。有關心問候的,有請求幫助的,有交流人生的。“學員們能跟我聊,說明他們信任我,我自然要對他們負責。”郭靜說。
有一次,她晚上11點多收到一條短信,有個學生因為學業、情感、家庭等多重困擾交雜,心情郁結難解。這一聊就到凌晨2點多,學生豁然了,幾番睡醒的老公看到她依然在擺弄手機,疑惑不解,盤問了許久,人也清醒了。了解到真相后,老公無奈地說:“你這個知心大姐上夜間電臺談話節目基本是夠資格了。”
郭靜辦公室抽屜里還有著幾摞她視若珍寶的資料,那是她帶的所有學生的留言紙。每逢節日,郭靜會給每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員寫卡片加油鼓勁;遇到生活艱苦的學員,還會自掏腰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學員生病,她端水送藥,還親自給住院的學員煲湯送飯。學員在送給她的賀卡中說:您的關愛非常溫暖,您待我們比親姐姐還要親!
每次上課前,郭靜都會早點來到教室和學員聊天,她稱這個環節為“寒暄”,聊近期的所見所聞,聽他們講新鮮事,“這些小環節都非常有用,每個學員都會參與,他們很快就發現口語一點也不難,只要你敢說,愿意說。”郭靜如是說。
有一次,班里一位男學員站起來朗讀課文時,聲音特別高亢激昂,當時很多學員都覺得好笑,可郭靜卻以夸張的語氣表揚了他:“我被你的朗讀吸引住了,太精彩了!”此后,班里的其他學員也開始大膽地高聲朗讀起英語課文,課堂的氣氛逐漸活躍起來。
付出汗水,也收獲著喜悅。2010年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統考,她所帶的教學班一次性全部通過,實現了100%的過級率,開創了大學近20年來的最佳戰績;她輔導學員參加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和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舉斬落一、二、三等獎;她個人也被表彰為“全軍優秀文職人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
責任編輯: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