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勤
(作者單位:1.中國傳媒大學;2.四川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移動互聯時代四川地市電視臺的媒介產業變革探析
張學勤1,2
(作者單位:1.中國傳媒大學;2.四川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移動互聯時代是一個新的傳媒生態系統,傳統的電視媒介面臨著空前的沖擊,從經營模式到影響力都在接受新媒體的挑戰,四川省地市級電視臺在處各自的資源與市場博弈下。本文從廣漢、成都、涼山等地的案例切入,來分析地市縣級電視臺力圖借助機制的變革、渠道的融合與業態的跨界,探索一條全媒體的產業變革之路。
移動互聯; 地市電視臺; 媒介產業; 變革
移動互聯時代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一場商業模式革命,更是一場社會發展的跨越。移動互聯時代對于媒體來說,就是去中心化,增強了每一個人的資源整合能力,個體在這個時代的能力空前提高。傳統媒體諸如報紙等逐漸在退出歷史舞臺,傳統的傳播方式和媒體經營方式,也日漸消退。
學者吳霽虹通過訪談和調研,對基于技術變革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梳理,在《眾創時代》一書中,分析到商業史上將開始第三次大遷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主要包括了“人人時代到來。這是一種商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改變,將轉變每個人的社會屬性和商業角色,一個人人都是企業家的時代即將到來?!盵1]
吳霽虹是從創業的角度來判斷人人時代的資源整合,從媒體角度,人人時代是產生于移動互聯時代的一個社會形態,是一個自媒體和大數據的時代,自媒體承擔著整個信息社會發展的基礎傳播,而大數據則呈現了傳播的規律與信息流向。
中國網民對新聞傳播、信息搜索、網絡游戲、網絡購物、旅行支付、網絡金融等各個領域都實現了使用的快速增長,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網、攜程網等眾多的互聯網企業成長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企業。
根據數據統計,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中國網民對各類網絡應用的使用率,如表1所示。

表1 2014.12-2015.6中國網民對各類網絡應用的使用率
從上圖可以看出,人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和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互聯網發展的歷史上,我們使用互聯網的習慣,從最初的新聞門戶網站、到郵箱、到搜索引擎、再到即時社交工具如QQ,但是,當移動互聯網解放了人們的空間之后,微信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人們可以通過微信解決群體社交,解決吃住用行,解決金融和教育,解決娛樂和旅行。
信息流和資金流轉向移動互聯媒體的時候,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受沖擊很大,即便是傳統的電視人,也都投入到新媒體行業中,如央視新聞主播郎永淳到了找鋼網任職,央視體育節目主持人劉建宏到樂視任職,央視主持人馬東則開創了《奇葩說》,央視的主持人張泉靈則是投身于新媒體行業的風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最年輕的副臺長則到愛奇藝出任首席內容官,傳統媒體的精英人才流動,他們在用腳投票和判斷,呈現了一個新媒體行業的強勁發展的勢頭。
在危機面前,從央視到地方衛視,從省級廣電到各地市縣級廣電,都已經意識到傳統經營模式與管理思維,亟需革新,四川省各地市電視臺也都在嘗試與新媒體的融合與突破。
移動互聯媒體的經營一方面是不受地域的限制,所有的廣告投放更為有效,更為精準,因此,受地域限制的電視媒體,尤其是地市縣級電視媒體,遠遠不能與
移動互聯網媒體相抗衡,同時,移動互聯網還有流量經營,更是強大到電視只能望其項背。另一方面,移動互聯媒體的經營是從內容到廣告到活動,線上線下的聯動,并且,能夠無限跨界,打通金融、餐飲、娛樂、電子商務等多種行業,相比來說,地市縣級電視臺跨界思維和動作都比較滯后。
在四川省一個城市的媒體格局中,移動互聯網之前,電視臺是主流的強勢媒體,在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后,各地市電視臺的廣告經營收入大幅度下滑。依然保持傳統的經營思維和經營模式的地市縣電視臺,有的處于負債狀況,運營多是依賴行政事業的撥款。
就全國而言,“地市級廣播電視廣告收入的增幅連續收窄,并于2014年出現負增長??h級廣播電視廣告收入更是在2013年就出現將近7%的負增長(見圖2),2014年,雖在廣告投放進一步下沉等利好因素作用下,出現小幅反彈,但細分析來看,全國有近2 000家縣級廣電媒體,廣告收入總量僅為54.21億元,同比增加僅4 400萬元,平均到每個縣級臺,廣告創收為270萬元,增加值為2.2萬元,很多中、西部縣級臺的廣告收入總量甚至不到10萬元,在這樣的條件下,生存都是問題,又何以談發展?!?/p>

圖2 2010-2014年地市縣級廣播電視廣告收入增長情況
3.1 制度變革
移動互聯是一種生態,地市縣級電視臺在適應生態變化的過程中,需要調整的是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最為直接體現的是制度的變革,從壟斷資源到投入信息競爭之中,需要釋放的是組織的創造力,而組織創造力的發揮需要有制度的變革和制度的突破。
移動互聯下的新聞傳播需要全媒體的思維方式,在對內容的采編和多平臺的發布上,需要考慮解決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運營問題,因此中央廚房式的新聞信息的采編播與互動溝通,都需要在集中平臺上解決。相對應的也就是報紙、廣播、電視、微信、微博、廣告屏、平面廣告等統一打通,形成立體系統空間,實現成本投入小而傳播效果大的基本思路。
廣漢電視臺就開始嘗試媒體機制變革,首先把廣漢日報與廣漢的電視臺、廣漢廣播電臺等合并為廣漢全媒體中心,被稱為“廣漢模式”。即將廣漢區域內的各種媒體實現同一平臺管理,多平臺發布的體制,解決原有多模塊管理的高成本弊端。同時,也整合了廣漢區域內的所有媒體資源,在線下空間上,保證了對受眾注意力的吸引,成為第一媒體的客觀現實。
其次,在體制資源整合之后,對人力資源進行整合,對原有的多體系的人員編制問題,統一整合到績效管理上,保證一線的創造者具有相應的收益和職業發展空間。
廣漢全媒體中心提出了“深度權威看電視,海量互動上網站,隨時貼身用手機”的全媒體理念,發揮各個傳媒渠道的資源優勢,以“全媒體,本土化;聚資源,有特色”為發展戰略,實現“最大化的資源節約,最廣泛的內容傳播,最多元的利益集聚”。 目前,廣漢全媒體擁有門戶網站、手機報、手機客戶端、微信、微博、電視、廣播、自媒體聯盟等十多個新媒體產品,擁有至少80萬級的受眾影響力。
3.2 渠道變革
全媒體的發展思路,首要的突破點是渠道的融合與變革,如何能夠在多渠道上,無障礙地生產傳播內容,同時形成碎片化、即時性的產品形態,是地市級電視臺需要突破的技術障礙和產品再造的生產理念。
成都廣播電視臺伴隨著成都市的大發展,也同時快速地轉型成更為全媒體前沿探索的廣播地市臺,尤其是成都的發展戰略定位西部中心城市后,對信息傳播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更為宏觀的要求。
成都廣播電視臺成立了全媒體生產調度中心,“反應迅速、互聯互通、集約共享、統籌管理、高效可靠”, 并正式推出成都市的主流移動客戶端產品——成都手機4G版“看度”,來解決的全媒體的內容生產與分發,產品形態與即時互動的問題。
成都廣播電視臺的新媒體產品“看度”是一個移動終端平臺,在此平臺上,提供成都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等資訊,同時還提供交通信息、百姓生活等服務的移動客戶端,其主要功能涵蓋了網絡視聽、新聞資訊、互動游戲、生活服務、政務服務等全方位的城市信息服務系統,轉變原有傳統電視臺單向度、時限和話語方式,并且能夠直達社區和個人,并且策劃相關的文化活動,整合線下線上的資源,以期從手機客戶端即能掌握成都信息。
通過這些智能渠道的融合和應用,大數據的采集成為可能,全媒體生產調度中心,包括“信息檢索區、內容集成區、審核發布區、監控管理區和指揮調度區”,從而實現“一體化指揮調度、一體化內容生產、一體化審核發布、一體化統籌管理”。通過電視、廣播、手機、大屏幕多屏幕的發布信息,從而形成“新型城市公共服務傳播”平臺。
3.3 跨界變革
移動互聯生態帶動的是行業的界限的模糊,餐飲行業、交通行業、和傳媒行業,都在通過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生產數據,而數字成為了當前各行各業的富礦,掌握了數據,便是掌握了信息和規律。
地市縣級基于原有的優勢是最容易跨入信息數據行業整合的機構,需要突破的正是從內容生產到數據生產的轉化,即把受眾徹底地整合到自己的業務范圍內,受眾才是真正的平臺資源。
基于內容生產到數據生產轉化的思路,地市縣級電視臺可以在本區域內深加工受眾數據,融合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多種行業的跨界經營。涼山州廣播電視臺建設了新媒體矩陣,一方面提升宣傳能力,另一方面提升經營能力。
涼山州廣播電視臺先后建構了“掌上涼山APP”和“愛淘涼山”手機客戶端,在直播上實現了互動評論與反饋,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平臺,把傳媒行業與旅游行業、餐飲行業、特色農業相融合,打造方便可信的產品銷售平臺。
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校企合作課題:《互聯網思維下的四川地市電視臺的媒介產業融合與創新(14B002)》。
張學勤,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濟學博士,四川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