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P6軟件在鐵路工程進度與費用管理中的應用
徐超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隨著鐵路工程項目管理科學的深度發展,項目管理軟件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借助國際先進、通用、專業的軟件Primavera 6.0,快速、有效地進行項目管理,進而實現項目全員、全過程、全系統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論文以Primavera6.0項目管理軟件在大連機車旅順環線鐵路總承包項目管理過程中的應用為實例,概述了該軟件在進度計劃與資源和費用控制中的基本應用。
項目管理;P6;進度計劃;資源和費用
【DOI】10.13616/j.cnki.gcjsysj.2016.11.055
Primavera6.0(簡稱P6)是由美國Primavera公司推出的一種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專業級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可以將工程項目的管理內容分為進度管理、費用管理、資源管理、質量管理、風險管理、文檔管理、溝通與協調管理等7個部分。而且可以給企業的各個管理層提供廣泛的信息,每個管理層都可以對所提供的信息進行記錄、分析和交流,然后做出決定;并可在同一時間跨專業、跨部門,及在不同地點對工程項目進行管理。P6采用贏得值管理技術,是對工程項目進度與費用進行綜合度量和監控的有效方法。它以進度計劃為核心,對資源和成本進行精細化分析、統計和匯總,提高工程項目成本核算的準確度,減少工程量的核算,實現各項目之間、項目各作業班組之間的協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達到工程項目的動態管理效果[1]。
本文以大連機車旅順環線鐵路總承包項目為例,闡述P6軟件在工程進度和資源管理及費用控制中的應用。
2.1工程概況
大連機車旅順環線鐵路項目位于大連機車旅順新廠區內,設計標準為工業企業Ⅰ級,正線為雙線、線間距離5.0m,內環為機車試驗線、外環為城軌車輛試驗線;內環設計滿足并兼顧AC 25kV、DC 1500V和DC 3000V電壓等級的架空接觸網;外環設計滿足并兼顧AC 25 kV、DC 750V、DC 1 500V和DC 3000V電壓等級的架空接觸網。
該環線鐵路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進行建設。
2.2項目進度計劃的編制
P6軟件應用的關鍵就是合理創建工作結構分解(WBS)。WBS起到確定工作范圍、計劃控制深度的作用,它是建設項目管理周期性變化和資源、費用更新的根本。
在編制進度計劃時,首先應和業主進行溝通和交流,確定節點工期目標,再根據建設項目施工計劃安排,確定進度計劃的控制目標。施工作業是P6項目管理軟件中最基本、最具體的單元,WBS和作業的分解都沒有統一固定的模式,但必須考慮全面,要涵蓋承發包合同約定的工程范圍和全部工作內容。同時要力求科學合理,并建立其邏輯關系;但最重要的是便于后期費用的管理與控制[2]。WBS和作業分解的精度要得當,劃分得過粗不利于管控,劃分得過細會造成計劃與實際差距較大。所以,本建設項目中的環線特大橋,共有136根橋墩和2個橋臺。如果將136根墩臺劃分為一個作業單元,就不利于了解和掌握現場的實際施工完成情況。如果在建設項目的初期,就將每個墩臺的完成時間都明確下來,實際中又會出現較大的誤差,所以,作業的劃分采用了逐步細化的辦法。在P6中,輸入各項作業持續時間及作業間的邏輯關系,并給出各項施工活動的時間進度安排計劃,然后確定關鍵路徑,通過項目管理軟件就會自動生成進度計劃、圖紙供應計劃、關鍵線路、橫道圖和資源直方圖等。環線項目進度計劃如圖1所示。
2.3項目進度計劃的管控
編制完成進度計劃后,工程項目部的人員可以對工程進度進行動態監控,并可檢查資源配置是否合理,關鍵路徑及邏輯關系是否可控,是否滿足工期要求。在該鐵路環線建設項目管理中,根據實際需要制訂了可更新一周時間的進度計劃,通過P6設定計劃目標,通過程序就可以實現與更新后的計劃進行對比,并可以分析過去一周內的工程進展情況。如果發現某項作業進度滯后,項目管理人員就可及時查找原因。必要時,可要求施工單位提出解決方案和措施。如果有某項施工作業發生變化或增加了新的作業,只需要將該作業的數據進行調整,通過P6項目管理軟件就會自動生成新的進度計劃,從而開始新一輪的進度管理[3]。
2.4項目資源和費用計劃的編制
在環線項目管理中,引入了資源直方圖,這樣可以直觀和形象地了解資源使用狀況,檢查建設項目執行過程中每一周內對各種資源的需求計劃,通過分析和配置,可以達到所需資源的平衡[4]。根據環線工程特點,在P6軟件中定義資源庫,在管理類別窗口中選擇相應的資源類型。定義了材料資源的計量單位,輸入每一個資源的單位時間、數量和單價后,就可以計算出作業資源的需求。最后,在作業詳情表的資源頁面中,可以為建設項目的每道作業配備所需的資源,然后填寫資源的計劃數量,最終形成資源直方圖。

圖1 項目進度計劃
在建設項目的日常管理中,通過資源直方圖可以對資源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和分析,從而反映出當時的資源利用是否合理、是否均衡,實際投入數量和尚需數量是否滿足要求,也可以查出執行過程中超負荷的資源。通過對超負荷資源的分析,可以采取平衡資源負荷的措施,從而消除資源使用的沖突。利用P6的資源平衡功能,可以對資源進行初次平衡,消除超限。但資源平衡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讓資源狀況得到改善,關鍵是要保持其邏輯關系,壓縮自由時差,實現資源的均衡。但最終合理使用資源才是消除超限的根本途徑[5]。
建設項目的費用管理是對預算費用和實際費用的管理。在該鐵路環線項目費用控制過程中,作為工程建設的總承包方,采用單價計取費用。通過在建設項目WBS上加載,對項目費用進行自上而下的分解。為了能夠準確體現工程的進展情況,在該鐵路環線工程項目中,根據承發包合同清單報價,把費用分攤到各個WBS上,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進行自下而上的匯總,統計到各個WBS的不同級別,然后進行分析和判斷。
2.5項目費用與進度的綜合管控
在鐵路建設工程管理中,通常只用P6軟件編制進度計劃,沒有制定費用計劃,在資源配置過程中也沒有對工程數量、資源消耗進行合理分配,給項目管理帶來困難。P6軟件最有效的功能就是集成了計劃進度、資源和費用三者的直接關系。在該鐵路環線項目管理中,對項目費用和計劃進度的跟蹤與控制是采用贏得值管理法。P6軟件根據進度計劃自動形成成本累積曲線(S曲線),在管理過程中可以監控贏得值(EV)、計劃值(BCWS)和實際值(ACWP)三者之間的相對關系,從而對項目執行狀態進行評估。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可以根據前期設置的偏差執行范圍,對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識別和分析,然后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當前的完成情況相對計劃進度是提前還是滯后,所需費用是超支還是節余)。對評價出的這些問題,可以實現快速的追溯和跟蹤。圖2為p6軟件中截選的項目費用直方圖及贏得值曲線。圖中的橫坐標是項目實施的日歷時間,縱坐標是項目實施過程中費用的累積(單位為元),從圖中可以看出實際費用小于預算費用,表面明項目費用執行效果良好。
在大連機車環線的鐵路總承包項目管理過程中,項目部利用P6軟件,以現場實際數據為基準,避免了項目決策時的“拍腦袋”現象,監控了整個項目的計劃執行情況,保證了計劃執行的嚴肅性。工程進度與費用實現了動態管理,在項目管理的全過程中以實際數據說話,贏得了建設單位的認可。

圖2 費用直方圖及贏得值曲線
【1】宮國營.P6管理軟件在鐵路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J].經濟管理, 2014(1):262-264.
【2】王江.鐵路工程建設信息化管理研究[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4(10):169-171.
【3】朱江.BIM在鐵路設計中的應用初探[J].鐵道工程學報,2010(10):104-108.
【4】周巖,白麗.高速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鐵路計算機應用,2011,20(2):28-34.
P6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 Railway Project Schedule and Cost Management
XUChao
(TheThirdRailwaySurveyandDesign InstituteGroupCorporation,Co.Ltd.,Tianjin300142,China)
With thedepthofthedevelopmentoftherailwayprojectmanagementsciences,projectmanagementsoftwareisplaying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general,professional software Primavera6.0 fast and effective project management,projectpersonneland allprocesses,system-w idemanagement,itisparticularly important.Taking Primavera6.0 project managementsoftwareinDalian LushunRing railway locomotive turnkeyprojectmanagementprocessasanexampleofapplication,an overview ofP6softwareand resourceschedulingand costcontrolin thebasicapplication.
projectmanagement;P6;schedule;resourcesand costs
TU712.1;TU723.3
B
1007-9467(2016)11-0177-03
徐超(1983-),男,天津人,工程師,從事項目管理與研究。
2016-06-03